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灰色综合评判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色综合评判法,对水稻恢复系统选育中1999年种植的16个F1代的杂交组合进行了分析评判,并依灰色综合评判值将其分3个等级,以期对各杂交组合今后的取舍及工作重点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10个花生杂交组合F1代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分析比较其关联度,确定优良组合。结果表明,灰色评判对于花生育种的多配组合、重点选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综合评判确定春小麦早代重点组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杂交组合灰色综合评判法,对春小麦20个F1组合的9个性状进行综合评判,确定高原602/巴麦6号等7个组合为优良组合。杂种后代中应特别重视这些组合的选优。该方法计算简便,运用Excel即可完成,有效地解决了早代确定重点组合的问题,在作物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杂交小麦组合的灰色综合评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灰色分析,对20个K型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单株穗数,主茎小穗数和穗粒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K豫3A*豫麦2号等6个组合的评判值较高,是有苗头的杂交组合。K型不育系中K豫3A和恢复系中豫麦2号的平均评判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玉米杂交组合筛选中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9个与产量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组合产量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百粒质量>行数>出籽率>株高>穗粗>穗位高>秃顶长.根据综合评判值综合评价了28个玉米杂交组合的优劣,将28个玉米杂交组合分为3类,综合表现优良的组合依次为杂交组合18、22、23、21、7、10,其中杂交组合18的综合性状最好(r’=0.913 2);综合表现一般的组合依次为28、12、13、3、5、4、14,其中组合14的综合评价值最小(r’=0.705 0),综合性状最差;其余组合综合表现较好.综合评判结果与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玉米杂交组合的合理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应用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方法,对11个参试玉米杂交组合的12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方法综合考虑杂交组合的多个性状指标,较传统的评价方法更客观、全面、合理。[结论]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方法用于玉米杂交组合的评价是切实可行的。该方法在作物育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越冬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9个越冬甘蓝杂交组合的11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球重关联度最大的为球高,其次为球径、中心柱长和株幅,关联度较小的为紧实度和外叶数。单球重与球径、球高、株幅、中心柱长、株高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外叶数、紧实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为球径,其次为中心柱长、单球重和球高,关联度最小的为外叶数。产量与单球重、球高、球径、中心柱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根据综合评判值综合评价了9个甘蓝杂交组合的优劣,综合表现优良的组合依次为Y1、Y2、Y9,其中杂交组合Y1的综合性状最好(r′=0.7701),组合Y7的综合评判值最小(r′=0.5139),综合性状最差。综合评判结果与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9个越冬甘蓝杂交组合的11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球重关联度最大的为球高,其次为球径、中心柱长和株幅,关联度较小的为紧实度和外叶数。单球重与球径、球高、株幅、中心柱长、株高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外叶数、紧实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为球径,其次为中心柱长、单球重和球高,关联度最小的为外叶数。产量与单球重、球高、球径、中心柱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根据综合评判值综合评价了9个甘蓝杂交组合的优劣,综合表现优良的组合依次为Y1、Y2、Y9,其中杂交组合Y1的综合性状最好(r′=0.7701),组合Y7的综合评判值最小(r′=0.5139),综合性状最差。综合评判结果与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甘蔗杂交组合有性世代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和锤度表现综合评价云瑞创新亲本选配的32个甘蔗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优级、一般级组合各有13个,各占参试组合总数的40.6%,差级组合6个,占参试组合总数的18.8%;株高、锤度、锤重优集隶属度上、下限值与模糊综合评判分级的优劣变化一致,茎径、丛有效茎数优集隶属度下限值与模糊综合评判分级的优劣变化不完全一致,表明所有组合中均能筛选出锤度、锤重达优级以上株系,但不是所有组合均能筛选出茎径、丛有效茎数达优级以上株系;模糊综合评判组合的优劣分级与各级别杂种圃的平均入选率呈正相关,与组合入选率不呈正相关;不同组合有性世代性状表现的差异给甘蔗育种增加了难度,却是创新亲本、品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我省15个晚稻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献优63,协优2374,汕优180,汕 优2号是区试种中最理想的,最突出的组合,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2010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试南B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11个较为重要的性状指标,对16个参试品种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与合理利用提供一种新的较为全面的量化分析方法,弥补了经典鉴定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抗旱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个杂交稻新组合为材料,采用淹水和旱作处理,考察了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性状(有效穗/株、总粒数、空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对干旱的响应,并运用性状抗旱响应度的隶属函数值进行了杂交稻新组合抗旱性的单一和综合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淹水和旱作条件下,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不一,以空粒数最大,千粒重最小;且淹水条件下空粒数的变异系数大于旱作,其他性状则相反.不同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性状的抗旱响应度不一,以其为分类和鉴定指标发现,大部分都为中抗,只有极少组合为高抗和低抗.不同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性状抗旱响应度的隶属函数值和综合抗旱力不一,以其为分类和鉴定指标发现,高抗、中抗和低抗的组合分布较均匀.相关和判别分析发现,结实率抗旱响应度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分类判别正确百分率最高,达70%,可作为杂交稻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可靠间接衡量指标在生产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苗期耐荫性综合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苗期的耐荫性,筛选出苗期耐荫性快速鉴定指标,为耐荫大豆品种的鉴定、选育提供依据和材料基础。【方法】通过设置正常光照(1 000 µmol·m-2·s-2)和弱光(400 µmol·m-2·s-2)两种光照环境,在植株生长到20 d时,考察19个参试大豆材料苗期的24个形态、生物量及生理指标,包括株高(plant height,PH)、茎粗(stem diameter,SD)、主茎节数(nodes of main stem,HN)、下胚轴长(hypocotyl length,HL)、叶面积(leaf area,LA)、叶片厚度(leaf thickness,LT)等形态指标,植株各部分干重及总干重,叶绿素a(chlorophyⅡ a,Chla)等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等光合特征参数,实际荧光(the initial fluorescence(light),Fo′)、最大荧光(maximum fluorescence(light),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各性状的耐荫系数(处理性状值/对照性状值)作为衡量参试材料耐荫性的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豆苗期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经弱光处理后,参试材料苗期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通过对24个形态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有的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将24个单项指标转换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30.50%、21.24%、12.00%、10.71%、8.02%和5.18%,代表了全部数据87.65%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耐荫性强弱将19个参试大豆材料划分为3类,即强耐荫型(第Ⅰ类)2个材料、中度耐荫型(第Ⅱ类)5个材料、不耐荫类型(第Ⅲ类)12个材料。进一步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以叶片干重(leaf dry weight,LDW)、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株高和暗下最大荧光产量(maximum fluorescence (dark),Fm)为指标的大豆苗期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D =-0.301+0.419LDW+0.169Gs+0.031PH+0.255Fm (R2=0.959),利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供试材料进行预测,结果与综合评价值(D)基本一致,表明这4个单项指标建立的回归方程用于大豆苗期耐荫性评价具有可行性。综合聚类和逐步回归结果发现,强耐荫类型材料的LDW、Gs、Fm中等,而PH较高,该类型材料的这4个单项指标的耐荫系数均高于其他类型材料。【结论】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苗期耐荫性进行评价是可行的,在相同处理条件下,通过测定LDW、Gs、PH和Fm 4个鉴定指标,可进行大豆苗期耐荫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简化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技术体系从而便于育种应用,以6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梯度量化控水试验,通过观察记载和常规考种获得了产量等相关农艺性状数据。利用产量及其结构性状、播抽天数和收获指数等5个初级性状指标,在基于各性状抗旱指数作图和面积算法的基础上,构建了5个多梯度多性状复合抗旱指标:产量及其结构指标(Y-PFK)、产量与抽穗延迟效应指标(Y-HDD)、产量与收获指数指标(Y-HI)、节水抗旱性综合指标1(CI1)和综合指标2(CI2),对各试验组合的5个指标进行计算和作图分析,结果表明指标CI1、CI2、Y-PFK对试验组合的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效果好,且与田间实际经验观察结果一致;对6个试验组合的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排序为:‘旱两优8号'>(‘雅优旱禾'>‘旱优737')>(‘旱优73'>‘荃优116'>‘荃9优86')。研究结果证明,本研究构建的多梯度多性状复合抗旱指标Y-PFKCI1、CI2适用于水稻节水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是利用常规考种数据对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和排序的简化指标,可以在节水抗旱稻育种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馆藏图书资源和借阅人员情况,建立了图书馆期刊借阅率的评价体系,利用Markov链数学评判方法并结合具体算例,对本校图书馆期刊借阅率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Markov链数学矩阵和评判等级标准。结果表明:图书馆期刊借阅率的Markov链综合评判方法可行。根据评判结果,确定了图书馆期刊借阅中的不足,为高等学校的高速发展及服务社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宁夏几个春大豆(Glycine max)新品系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生产潜力。[方法]以2011年春大豆产量比较试验的新品系为材料,对13个春大豆新品系的10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将13个春大豆新品系划分为2个特性不同的类群,主成分分析选出了株高、生育期、分枝数、荚数、粒重等综合性状因子对品种(系)进行初步综合评价。[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春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剖析,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所选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经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属优级,经济效益属于良好,该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良好。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期刊评价指标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统计学方法,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数据为依据,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对各类期刊的4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载文量与总被引频次为正相关,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在物理类呈正相关,但在农业综合类和农业工程类、临床医学综合类、化学工程综合类、电子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类显示不相关;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尤其是影响因子与综合评价总分之间高度相关。说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在期刊评价中起着主要作用。此外,适当的载文量有利于提高被引用率。研究结果为期刊提高影响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调查法对“桂香22号”等茶树良种杂交后代出苗率及苗木生物学特征特性进行早期鉴定。结果表明:“桂香18号”♀ד福云7号”♂、“桂香22号”♀ד尧山秀绿”♂及“桂香22号”♀ד云南大叶种”♂3个组合的苗木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大部分指标均超过父母本,杂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