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种子引发对芹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芹“文图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aCl2、PEG、H2O2引发对芹菜植株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PEG、H2O23种引发处理均具有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提高SOD、POD、CAT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芹菜产量的作用.3种引发方法的促进作用不同,PEG处理促进种子萌发作用最大,CaCl2处理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作用最大,H2O2处理对提高芹菜产量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钴离子抑制种子引发对绿豆抗旱性的诱导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祥儒  孙群 《种子》1994,(3):29-32
以陕西农家品种绿豆为材料,研究了钴对种子萌发,种子引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在0.2-1.0mmoleL^-1浓度范围内,钴离子能够延迟缓豆种子萌发,抑制幼苗生长,这种效应随钴浓度的增加而加大,种子引发能够加快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生长,提高细胞膜稳定性,植物对渗透胁迫的适应,在引发过程中,加入2mmoleL^-1CoCl2能够抑制种子引发对植物抗旱性的诱导作用,但不影响种了萌发,进一步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下用抗旱剂处理小麦种子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出苗率,增加根冠比.处理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可使幼苗在较低水势下保持正常生长,为小麦中后期发育打好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组研制的种子处理抗旱剂对小麦抗旱出苗的效果优于黄腐酸(FA).  相似文献   

4.
萌发期的干旱胁迫是限制高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种子引发是提高作物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技术。为了明确不同引发处理对干旱胁迫下高粱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晋杂22和晋早5564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聚乙二醇(PEG)、KCl、CaCl2、水杨酸(SA)引发和未引发(NP)5个处理,研究在正常情况和干旱胁迫下种子发芽情况及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高粱种子发芽率,抑制胚芽和胚根伸长。干旱胁迫下PEG、KCl、CaCl2和SA引发后,晋杂22的萌发率比NP处理分别提高了18.18%、12.72%、35.45%和31.82%,晋早5564的萌发率比NP处理分别提高了20.18%、10.76%、26.91%和30.04%。干旱胁迫下,引发处理促进了胚根和胚芽的伸长,CaCl2和SA处理在晋杂22抗旱效果最佳,芽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267.07%和271.95%,根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231.94%和355.56%。CaCl2处理在晋早5564效果最好,芽长和根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195.96%和206.60%。种子引发提高了胚芽内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了膜脂过氧化对胚芽的损伤;同时种子引发促进了糖代谢,提高了脯氨酸含量,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为了找到有效的减灾保产途径,提高玉米的抗旱性,本研究介绍了玉米抗旱化学调控技术,总结了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概述了植物的抗旱机制,并归纳了化学调控技术在玉米抗旱性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化学调控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注重混合剂型的研发及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褪黑素(MT)种子引发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MT作为黄瓜种子引发剂或包衣剂物料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津研4号’为试验材料,用50、100、150 μmol/L MT对种子进行6、12、15 h引发处理,以未引发种子为对照,设置50%田间持水量的干旱胁迫,采用基质盆栽,探究MT引发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100 μmol/L的MT引发15 h时对黄瓜幼苗耐旱性增强有显著作用,其中50 μmol/L时提高幼苗的光合速率达85.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幅分别为5.1%、42.4%、38.8%,根系活力提高154.0%,说明适宜浓度的MT引发可以通过增强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来提高黄瓜幼苗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7.
以自制种衣剂包衣丹参种子,2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研究种衣剂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包衣种子,种衣剂包衣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正常和干旱情况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株高、根长和单株干重均有所上升。种子包衣后幼苗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抗氧化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增加。说明自制种衣剂处理能够促进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增强幼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碱胁迫下种子引发对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甜高粱杂交种‘通甜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500 μmol/L γ-氨基丁酸(GABA)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采用盆栽土培试验,将NaHCO3:Na2CO3=5:1的混合碱胁迫液设3个水平(0、50、100 mmol/L)模拟碱胁迫,研究GABA种子引发处理对碱胁迫下高粱种子萌发状况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胁迫强度增加,无论是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还是未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其吸水量、萌发指数、出苗率和成苗率显著下降,幼苗生长受到限制,生物量积累降低。同等碱胁迫浓度下,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与未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相比,种子吸水量、萌发指数、胚的生长及幼苗叶面积均显著提高。低浓度碱胁迫条件下,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与未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相比,幼苗的出苗率和存活率较高、生长至第7天的株高和茎粗及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试验表明,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碱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指数,缓解碱胁迫对幼苗的不利条件,促进幼苗生长,提高耐碱性。  相似文献   

9.
引发对干旱胁迫下菠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宏福"菠菜种子为材料,采用种子活力试验及种子激素测定法研究引发处理对干旱胁迫下菠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可抑制菠菜种子萌发,且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菠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急剧下降,而引发处理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菠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同未引发处理相比,PEG和谷氨酸钠引发处理缓解干旱胁迫的作用显著。此外,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GA3/ABA比值,高GA3/ABA可使种子休眠解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柳枝稷种子进行不同引发后回干处理,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用发芽纸作为基质来研究不同引发处理对柳枝稷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每日发芽速度、根长、苗长、叶面积、根干重、根鲜重、幼苗叶绿素含量及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几种引发处理方法中,H2O引发处理效果最好,和对照相比,提高了柳枝稷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量,降低了膜透性,而CuSO4处理效果最差,不宜用作柳枝稷种子引发处理.  相似文献   

11.
摘 要:以盐生植物盐穗木的种子和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盐穗木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幼苗的生理变化,以确定其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利用PEG人工模拟干旱胁迫,检测盐穗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渗透势(-0.6~-0.4 MPa)对盐穗木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提高其初始萌发率,并缩短其达到最终萌发率的时间,且高渗透势处理的最终萌发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中、低渗透势(-2.0~-0.8 MPa)对盐穗木种子萌发则有抑制作用,降低其初始萌发率,并延长其达到最终萌发率的时间;中、高渗透势(-0.7~-0.3 MPa)刺激了盐穗木幼苗做出积极的生理反应,表现为相对电导率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综合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表现,盐穗木对在中、轻度干旱环境(渗透势为-0.7~-0.3 MPa)有较好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措施。种子引发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活力,提高种子和长出幼苗对逆境胁迫的抵抗力,而种子药剂处理可以防治作物早期病虫害。因此,这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均符合现代农业精量播种的需求。在此条件下,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结合,包括药剂对引发种子的处理方式以及种子药剂处理对引发种子的安全性是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处理药剂生产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不同种子引发技术、种子引发对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药剂对引发种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并对这两种技术相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浙大13-1’和‘浙大13-2’两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10,20, 50 mg/L)引发处理对盐胁迫下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1.0%NaCl)条件下,IAA引发可显著提升棉花种子萌发能力和幼苗耐盐性。盐胁迫下,种子经IAA引发的棉花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显著增强,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增强,从而提高棉花幼苗耐盐性。在盐碱土壤环境下,种子经IAA引发的棉花植株的烂铃率下降,产量提升,纤维的断裂比强度提升。综上所述,种子IAA引发能提高棉花整个生育期的耐盐性,且经20 mg/L的IAA溶液引发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盐碱地植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光照、干旱交互作用对野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种子进行室内萌发实验,以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3种光照(全光,遮阴,黑暗)、3个PEG浓度(0%,10%,15%)及其二者互作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均有下降的趋势。轻度干旱(10%PEG)胁迫时,遮光和黑暗条件下种子的发芽能力显著高于对照,且在黑暗处理下萌发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重度干旱(15%PEG)胁迫时,黑暗处理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光照、干旱及其二者互作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野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的响应依赖于光强,遮光可缓解干旱胁迫对野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是油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甘蓝型油菜品种Q2(抗旱型)和秦优8号(干旱敏感型)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外源生长调节物质独脚金内酯(SLs)和纳米材料(n-K2MoO4)对干旱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的生理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种子萌发,SLs和n-K2MoO4均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增加幼苗干重和子叶叶绿素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0.10µmol/L GR24+0.24mmol/L K2MoO4对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和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较好。外源SLs和n-K2MoO4通过提高油菜种子萌发期的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抗旱性。本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和纳米材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官云芳  彭艳琼  古旭  张颖  张媛 《种子》2023,(7):64-71+157
为探讨温度、干旱及其交互胁迫对榕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斜叶榕和聚果榕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PEG-4000溶液浓度为对照组(0),轻度干旱(5%)、中度干旱(10%)及重度干旱(20%,25%)为实验组,分别置于20℃、25℃、30℃和35℃下,测定不同条件下两种榕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温显著延缓了两种榕属种子初始萌发和进入发芽高峰期的时间。不同温度梯度下,斜叶榕和聚果榕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20℃和35℃下,聚果榕比斜叶榕具有更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30℃时斜叶榕和聚果榕种子萌发的成功率最高。两种榕属植物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敏感,斜叶榕幼苗胚根生长速度更快,而聚果榕则呈现较高的胚芽生长能力。两种榕属种子萌发的响应面曲线模拟结果和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温湿度胁迫作用在斜叶榕种子上体现出比聚果榕显著的交互作用。综上所述,两种榕属植物由于在自然界的生境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气候变化带来的热带雨林的温湿度改变可能会影响榕属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控制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研究土壤水分对喀斯特山顶植物地枫皮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枫皮种子在40%~90%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均能萌发,其中60%和70%相对土壤含水量下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干旱胁迫下,地枫皮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土壤含水量低于40%时种子不能萌发,但水分胁迫解除后能恢复萌发,且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地枫皮早期幼苗在40%~100%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70%相对土壤含水量下的长势最好,地上和地下部分积累的生物量最多,低于和高于该水分范围,其生长均受到显著影响。地枫皮幼苗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增强了干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随着干旱强度的加深,地枫皮早期幼苗的丙二醛含量上升,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多对早期幼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仍受到了较大的过氧化伤害,进而影响到生长与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8.
解秀娟  胡晋 《种子》2003,(4):5-6
试验以紫花苜蓿品种维多利亚和金皇后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沙引发处理对高盐(0.8%NaCl)逆境下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引发处理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两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缩短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增加幼苗干重,同时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少丙二醛(MDA)的积累。说明沙引发提高了紫花苜蓿种子的活力和抗盐胁迫能力,促进了盐逆境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9.
徐嘉 《种子科技》2024,(2):25-27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旱灾的影响。因此,探究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对提高马铃薯抗旱能力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包括多功能有机肥处理、预浸种处理、喷施干旱适应素处理、混合栽培处理和喷施抗旱剂等,总结了抗旱处理对马铃薯种子萌发和生长以及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优化方向、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用5% PEG-4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不同浓度的SNP处理后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十分明显地使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在SNP浓度为0~0.50 mmol/L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0.1 mmol/L SNP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与ck 2相比分别提高了22.6%和1.45;用0.3 mmol/L SNP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及幼苗的芽长和根长最高,与ck 2相比种子的发芽势提高了20%o,幼苗的芽长增长了1.3 cm,根长增长了1.5 cm;0.5 mmol/L SNP处理后,种子的幼苗鲜重最大;而用0.7 mmol/L SNP及以上浓度处理后,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都受到了抑制.因此,在SNP浓度为0.1 mmol/L时最适合种子的萌发,在SNP浓度为0.3 mmol/L时最适合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