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明河北棉区脱叶催熟剂适宜用量,为棉花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3次重复,主因素为棉花品种,选用冀228和327品系,副因素为脱叶催熟剂用量,设置噻苯隆300g·hm~(-2)+乙烯利2 400g·hm~(-2)(T1)、噻苯隆600g·hm~(-2)+乙烯利2 400g·hm~(-2)(T2)、噻苯隆900g·hm~(-2)+乙烯利2 400g·hm~(-2)(T3)共3个用量梯度,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喷施10d、20d后调查脱叶率、吐絮率,收获期测定吐絮铃单铃重、衣分、纤维品质与籽棉产量。[结果]随脱叶剂噻苯隆用量增加,脱叶率显著提高(2018年327系除外),其中T2与T3喷施20d后脱叶率均超过90%(T2处理2017年冀228除外),达到机采要求;但噻苯隆不同用量对吐絮率、单铃重及籽棉产量等影响不显著。不同年份间脱叶催熟效果差异较大,迟发晚熟年份(2017年)脱叶效果较差,但催熟效果明显,冀228与327系棉花产量分别提高4.5%~11.0%和4.4%~12.4%,早发早熟年份(2018年)脱叶效果较好,但棉花产量有所降低;327系对脱叶催熟剂敏感性高于冀228,2年结果趋势一致。[结论]脱叶催熟剂的用量需综合考虑喷施时棉花本身所处的生理状态,对于早熟品种、早发年份噻苯隆用量600g·hm~(-2),晚熟品种、晚发年份噻苯隆用量900g·hm~(-2),配合乙烯利2 400g·hm~(-2)使用,可达到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满足机采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利用率,研究种衣剂对杂交水稻裂颖种子的影响,采用6种市售种衣剂20.5%吡·咪FS、30.5%吡·咪FS、23.0%噻·恶·咪FS、锐胜WS、适乐时FS和亮盾FS包衣含裂颖实粒的杂交水稻组合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成秧率。结果表明,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10%时,20.5%吡·咪能提高隆两优华占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4.33%,而成秧率没有下降;30.5%吡·咪没有提高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但成秧率有所提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7.66%。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20%时,20.5%吡·咪和30.5%吡·咪均提高了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50%和4.83%,成秧率并没有下降。试验结果说明,种衣剂可能对裂颖种子有修复作用,20.5%吡·咪和30.5%吡·咪包衣含少量裂颖实粒的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后,可提高种子效价。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利用率,研究种衣剂对杂交水稻裂颖种子的影响,采用6种市售种衣剂20.5%吡·咪FS、30.5%吡·咪FS、23.0%噻·恶·咪FS、锐胜WS、适乐时FS和亮盾FS包衣含裂颖实粒的杂交水稻组合.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成秧率.结果表明,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10%时,20.5%吡·咪能提高隆两优华占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4.33%,而成秧率没有下降;30.5%吡·咪没有提高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但成秧率有所提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7.66%.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20%时,20.5%吡·咪和30.5%吡·咪均提高了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50%和4.83%,成秧率并没有下降.试验结果说明,种衣剂可能对裂颖种子有修复作用,20.5%吡·咪和30.5%吡·咪包衣含少量裂颖实粒的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后,可提高种子效价.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D优3138父本不同栽培方式的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3):84-86
以信恢3138和D62A为试验材料,设信恢3138为A1(三角形栽培)和A2(宽行窄株稀植栽培)两种栽培方式,设"920"施用量为B1 225 g·hm~(-2)、B2 300 g·hm~(-2)、B3 375 g·hm~(-2)、B4 450 g·hm~(-2) 4个水平。试验设计为父本栽培方式A和"920"施用量B两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各处理的结实率、千粒质量、黑粉病发病率及制种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父本信恢3138在三角形栽培下最适应营养生长要求、能增强分蘖能力、增加最高分蘖发生数、提高有效分蘖数及推迟有效分蘖期,拉长父本的花期提高母本的授粉时间,"920"的喷洒量在B3 375 g·hm~(-2)时最适宜调节D优3138的父母本的花期、花时及花期相遇情况,从而能达到5.25 t·hm~(-2)的超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由于不育系的一种遗传特征,杂交水稻种子存在较严重的裂颖现象,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杂交水稻裂颖种子有效识别方法,以达到减少、防止裂颖,提高种子储藏质量和秧苗素质及大田生产产量。[方法]利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杂交水稻种子下落撞击以65Mn钢为薄板材料的金属板悬臂梁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对撞击信号进行分析,实现水稻种子正常籽粒与裂颖籽粒的识别。通过正交试验分析钢板厚度、长度和种子下落高度对水稻裂颖籽粒识别率的影响。[结果]撞击振动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电压最大值、极差、能量、均方根、峰度等可以作为区分水稻正常种子与裂颖种子的特征值,其中以能量作为区分标准效果最好,正常籽粒撞击钢板产生的能量普遍大于裂颖籽粒。钢板厚度为0.25 mm、板长为200mm,种子下落高度为250 mm时,检测综合识别率最大,其中,‘珍稻’综合识别率为85.10%;‘川优6203’的综合识别率为85.50%;‘荃优123’的综合识别率为84.40%;‘中1优188’的综合识别率为83.40%。[结论]通过分析杂交水稻种子下落撞击金属板的振动信号来识别水稻种子裂颖籽粒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通过调整小麦边行与内行播种量,探索防止小麦倒伏与增产的新途径。[方法]于2016-2017年在曲周试验站开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边行播种量,设225kg·hm~(-2)(B1)与300kg·hm~(-2)(B2)两个水平,副因素为内行播种量,设150kg·hm~(-2)(T1)、225kg·hm~(-2)(T2)、300kg·hm~(-2)(T3)3个水平;调查小麦秸秆直径、断裂拉力、倒伏率等抗倒性能指标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结果]随播量增加,边行与内行小麦主茎基部第二节间直径与断裂强度下降,单位面积穗数、产量呈上升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边行与内行相互影响显著,内行播量增加对边行小麦生长存在负效应,边行播量增加同样抑制内行小麦生长。综合来看,当边行播量在300kg·hm~(-2),内行播量在150kg·hm~(-2)时小麦平均产量最高,内行倒伏率接近最低。[结论]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采用增加边行播量,降低内行播量的差量播种方式,有利于防止小麦倒伏,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开麦21生育特点的影响,进行了五种肥料的配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处理对开麦21基本苗影响差别不显著,T1处理[秸秆全量还田+化肥(N180 kg·hm~(-2)、P_2O_5为90 kg·hm~(-2)、K_2O为75 kg·hm~(-2))出苗情况较好,基本苗高于其它处理;T4处理[秸秆不还田+化肥(N270 kg·hm~(-2)、P_2O_5为90 kg·hm~(-2)、K_2O为75 kg·hm~(-2))]、T5处理[秸秆不还田+有机肥(干鸡粪1 500 kg·hm~(-2))+化肥(N180kg·hm~(-2)、P_2O_5为90 kg·hm~(-2)、K_2O为75 kg·hm~(-2))]冬前最高分蘖数、春季分蘖数、成穗数、千粒重高于其它处理;T4处理、T1处理穗粒数高于其它处理;各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以T4处理、T5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减氮增密对烤烟光合特性及烟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氮增密措施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光合特性和烟叶结构的影响,为生产上减少氮肥施用量,优化烟叶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传统种植模式CK(种植密度13 500株·hm~(-2)、施氮量150 kg·hm~(-2))、减氮模式T1(13 500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增密模式T2(16 500株·hm~(-2)、施氮量150 kg·hm~(-2))和减氮增密模式T3(16 500株·hm~(-2)、施氮量135 kg·hm~(-2)),研究不同部位烟叶的光合特性、物理特性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响应规律。[结果]T1、T2和T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烤烟中上部叶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为8.1%~30.7%,但对下部叶净光合速率影响却不一致,其中T1处理净光合速率降低,T2处理净光合速率增加,而T3处理则对净光合速率影响不显著。T3处理的烤烟上部叶叶面积、叶片厚度、叶质重分别降低了25.8%、7.3%和19.4%,对开片度没有显著影响,而下部叶的叶质重则提高了8.9%,含梗率降低了8.6%。T3处理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4.7%、0.6万元·hm~(-2)、1.4元·kg-1、4.7%;在烟叶结构方面,上部叶比例显著下降,中下部叶比例有所提高,尤其是中部叶比例提高了6.8%。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对烟叶的光合特性、物理性状和经济性状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部叶的光合特性受密度影响较大,物理特性受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影响较大。[结论]适当的减氮增密组合措施有利于协调各部位烟叶净光合速率,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提高矮紫杉种子萌发率,以矮紫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L_9(3~4)正交试验,以GA_3、培养基、培养温度为正交试验的3因素,进行了种子的后熟处理,后取体胚接种于MS+AC 0.5 g·L~(-1)+琼脂7 g·L~(-1)+蔗糖30 g·L~(-1)上培养,研究后熟处理对矮紫杉种子体胚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培养基、培养温度对矮紫杉体胚的诱导影响显著,其中GA_3是主要因素,培养温度、培养基类型次之;矮紫杉体胚萌发前,种子后熟处理的最佳方式是将消毒好的种子接到MS+蔗糖30 g·L~(-1)+GA_3 1.0 mg·L~(-1)+加医用脱脂棉3.5 g·10 mL~(-1)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白天23℃10 h、夜间13℃14 h的条件下培养,萌发率可达94.4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增施有机肥对冬水稻田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探究冬水稻田耕层土壤培肥的有机肥科学用量。[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在施用等量常规化肥基础上,分别设置有机肥施用量为1 500、3 000、4 500、6 000、7 500 kg·hm~(-2)(A_1~A_5)5个水平,以不施用任何肥料(CK_1)和仅施用常规化肥(CK_2)为对照,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增施有机肥料可提高水稻产量,以A_2处理增产率最大,较CK_2增产6.44%;A_3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少,产量降低。施用有机肥可提高水稻籽粒和秸秆养分含量,其中籽粒的氮、磷含量较大,秸秆的钾含量较大;A_2处理水稻养分含量及吸收量均最大。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冬水稻田土壤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但A_2~A_5处理间土壤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在常规化肥用量基础上配施1 500~4 500 kg·hm~(-2)有机肥料(A_1~A_3处理),可提升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是冬水稻田有机肥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玉米制种实现超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密度×化控量二因素复裂区试验设计,对春播晚熟玉米品种富农22号进行超高产制种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富农22号玉米最适应处理是处理A3B2(密度为9.75×104株/hm2、喷施玉米健壮素675mL/hm2)制种玉米群体的经济产量最高为18040.05kg/hm2,生物产量31102.5kg/hm2,单株粒重185.03g,经济系数0.58,植株与经济性状表现较优;全生育期总光合势535.51×104(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6.31g/(m2·d)、平均干物质生产率211.2kg/(hm2·d).[结论]通过化控来降低制种玉米植株高度可显著改变物质生产、分配的方向和部位,提高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例和转化效率.过稀或过密种植以及化控剂用量少或过量使用都将对创建适宜群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降低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黔西南生态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行距能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增加有机肥用量则会降低烟叶产量和产值;在行距100~110 cm、株距50 cm和有机肥用量7 500~9 000 kg·hm~(-2)的条件下,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差异不显著;增大行距与减少有机肥用量处理组合(A2B1)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差,增加有机肥用量处理组合评吸质量明显下降。从产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评吸质量综合考虑,黔西南生态烟以行距100~110 cm,株距50cm,施有机肥7 500 kg·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试验确定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适宜的播种方式与播量。[方法]于2014-2015年与2015-2016年在曲周试验站,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种方式(匀播(Y)与条播(T)2个水平),副因素为播量(187.5kg·hm~(-2)(R1)、225.0kg·hm~(-2)(R2)、262.5kg·hm~(-2)(R3)和300.0kg·hm~(-2)(R4)4个水平),调查小麦的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结果]匀播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内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边行穗数在干旱年型(2016年)显著低于条播,而千粒重显著高于条播,其它产量性状与条播差异不大,平均产量匀播在2015年、2016年分别较条播提高5.1%与5.7%;随播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在多雨年型降低播量有利于产量提高,在干旱年型增加播量有利于产量形成,小麦播量在225.0~262.5kg·hm~(-2)时产量稳定性较好。[结论]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采用匀播技术,播量控制在225.0~262.5kg·hm~(-2)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从根际筛选能够增强植物耐盐胁迫能力的优良菌种,研制盐碱地专用微生物肥料,减轻作物盐胁迫伤害,增加作物产量。[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方法从9个滨海盐碱地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快速生长的菌株,通过盐胁迫下玉米和小麦的盆栽试验筛选能增强植物耐盐胁迫的功能菌株,对其进行促生特性分析和16S rDNA系统鉴定,将菌剂与腐熟堆肥经二次发酵制成微生物有机肥,并在不同含盐量(3、4、5 g·L~(-1))的盐碱地上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结果]从滩涂植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出2株能够增强玉米和小麦耐盐胁迫能力的根际促生菌T1-8和T4-9,接种菌株T1-8和T4-9可降低玉米叶片中可溶性总糖(TSS)、丙二醛(MDA)和全钠含量。系统鉴定结果显示:2株菌株皆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分别为副地衣芽胞杆菌和巨大芽胞杆菌。菌株T1-8和T4-9均具有产氨、产吲哚乙酸(IAA)、产嗜铁素、解无机磷等能力,其中菌株T4-9发酵液中IAA含量达到60.82 mg·L~(-1)。田间小区试验测产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含菌株T1-8和T4-9的微生物有机肥在3种含盐量土壤上均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其中施加T1-8菌肥处理在含盐量为5 g·L~(-1)地块增产效果最佳,产量增加1 026.2 kg·hm~(-2),增幅为26.70%;施加T4-9菌肥处理在含盐量为4 g·L~(-1)地块效果最佳,产量增加703.6 kg·hm~(-2),增幅为17.04%。[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根际促生芽胞杆菌T1-8和T4-9均能缓解植物盐胁迫伤害,研制的生物有机肥在盐碱地中能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稻麦两熟系统产量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基于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稻麦两熟系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稻麦两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近20年的文献数据,使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长江流域稻麦产量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稻麦产量,但是,水稻产量的响应程度要显著强于小麦。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小麦秸秆还田量大于3 750 kg·hm~(-2)时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在长江下游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小麦产量,而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在长江流域,小麦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基肥N肥以尿素形态施用下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小麦产量,但以复合肥形态施用下小麦产量对水稻秸秆还田的响应不显著。在稻秸还田条件下,全生育期N肥用量大于200 kg·hm~(-2)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N肥用量不超过200 kg·hm~(-2)时,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全生育期P肥最适用量为40~60 kg·hm~(-2),在此条件下,秸秆还田均能显著增加稻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30 g·kg~(-1)时,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但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如大于30 g·kg~(-1))时,水稻秸秆还田却降低了小麦产量。旋耕显著降低了稻秸还田下小麦产量,但其他耕作方式却能够显著增加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的正效应。此外,麦秸还田下,水稻产量在不同栽培方式间也存在差异。[结论]秸秆还田能够增加稻麦产量,但还田效益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特点、土壤本底条件、耕作栽培及水肥管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天优华占为材料,头季设置5个氮肥水平(N0:0kg·hm~(-2)、N1:69.00kg·hm~(-2)、N2:138.00kg·hm~(-2)、N3:207.00kg·hm~(-2)、N4:276.00kg·hm~(-2)),再生季统一施用氮肥160.50kg·hm~(-2),研究其对再生稻头季光合物质生产、两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加头季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促进贮藏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氮素农学利用效率。与N0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头季产量增加了12.12%~23.35%,N3处理最高。穗数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则先增加后减少。再生季产量N4处理较0kg·hm~(-2)氮肥处理减少4.73%,其余处理产量增加1.61%~5.54%。再生季产量结构表现为穗数随头季氮肥增加呈减少趋势,穗粒数逐渐增加。试验表明,在福建中部山区条件下,天优华占再生季施用氮肥160.50kg·hm~(-2)条件下,头季氮肥用量为174.12kg·hm~(-2)最佳,可以充分发挥头季产量潜力,同时对再生季产量无显著影响,实现两季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冬小麦"三系"高产制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育系AL22(A)和恢复系99 AR144-1(R)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父母本行比、氮肥用量和化学调控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影响较大,当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最高,为1 718.1 kg/hm2,比平均制种产量高25.7%;在一定范围内,制种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追施尿素240 kg/hm2时,制种产量可达1 636.8 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高33.9%;拔节期喷施壮丰安和赤霉素对制种产量影响不大。[结论]在该试验中,当父母本行比为2∶6、拔节期追施尿素240 kg/hm2、拔节期喷施壮丰安225 ml/hm2和赤霉素30 g/hm2时,制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赤霉素和低温层积处理对金太阳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赤霉素(GA_3)和低温层积处理对金太阳杏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金太阳杏为试验材料,采用先赤霉素处理后低温层积处理的方法,选出萌发率最高的处理。[结果]在层积20 d和1 500、2 000 mg/L的激素浓度萌发率最高,达60%,比传统方法(仅采用低温层积)节约0.17%的时间。浸种24 h达到了理想的萌发率;去壳种子总体上滋生细菌的概率大于带壳种子,尤其是在夏天处理时污染率更高,处理种子的时间受限,并且去壳不便于生产实践中的操作。[结论]层积20 d和1 500 mg/L GA_3处理的带壳种子萌发率最高、出苗时间最短,该处理便于生产实践中的操作,可选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