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新挖鱼塘高产措施由于新挖鱼塘塘底无淤泥,水质瘦,有的水中含有较多重金属盐或有毒物质,对鱼类刺激大,易发生鱼病,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因此,新挖鱼塘要想高产,需采取相应措施。一、浸泡洗塘一般在放鱼之前必须用清水浸泡洗塘,即先将准备养鱼的新塘灌满清水,浸泡数...  相似文献   

2.
吴意孙 《内陆水产》2006,31(8):20-20
1 清塘要彻底,杀虫又灭菌 清塘由清整池塘和药物清塘2个步骤组成。清整池塘的工序为:(1)清除杂草;(2)清除淤泥;(3)固堤堵漏;  相似文献   

3.
一、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1)池塘选择:滩涂陆基地势平坦,因潮汐作用每月自然纳潮进水12~15天,水质清新,池塘面积分别为1^#塘10亩、2^#塘15亩,池深为2米,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每5亩配备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  相似文献   

4.
老化池塘改造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祥 《科学养鱼》2001,(12):25-25
池塘经过两年以上生产,不论养殖鱼、虾、蟹,都应整修改造。尤其滩涂地、沼泽地土质差的池塘,改造更有必要。上海市崇明县在80年代开挖的3.7万亩精养鱼塘,堤坝宽度由建成时的16米塌裂至目前2~3米;池深由2.5米提升至不足2米,导致蓄水量减少,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养殖品种易得病,夏季易泛塘。改造方法与步骤:对堤坝损坏严重的,宽度1米左右的,池塘面积又较小的,可以与相邻的塘合并为一个塘,即小塘改大塘,采取挖去残留的堤坝即可。其挖出之土和池内清出的淤泥分别用于四周堤坝的加固加高(贴补堤坡、平整堤面),多…  相似文献   

5.
一龄鱼种池中混养青虾,在不增加饵料投入(单喂鱼种,不专门投虾饲料)的情况下,只要管理得当,每亩鱼种池可增产青虾15~ZO千克,亩增收人300~400元。1池塘选择与清整鱼种塘面积以3~5亩为宜,池深2.0~2.5米(有效蓄水1.5~2.0米),池底平坦(便于拉网起捕操作),淤泥较少(一般底质积淤厚度不超过25厘米),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池塘选定后,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彻底消毒清塘,然后在苗种进塘一周前适施基肥(如用腐熟粪肥,每亩可施400~5O0千克),以培肥水质,培养浮游生物。2水草移植根据笔者实践,结合各地的…  相似文献   

6.
李书林 《科学养鱼》1994,(11):16-17
提高鱼类苗种成活率的十大技术措施为了提高鱼类苗种的成活率,现将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修整鱼池。清塘消毒。一般在冬季将池水排干,让其自然冰冻和暴晒,并将过多的淤泥挖出,池埂倒塌的要将其填补修平,同时在鱼苗下池前10天左右,每亩(干塘消毒)用生石灰5...  相似文献   

7.
塘虱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广西地区塘虱鱼池塘养殖技术,笔者于2001年5月16日至11月10日,在一口面积为4329m2的池塘中进行塘虱鱼养殖试验,经176天的养殖,收获商品鱼2547kg(其中塘虱鱼1487kg,鲢鱼、鳙鱼、鲮鱼等1060kg),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主要的养殖技术措施是: 一、选好池塘 试验塘面积4329m2,水泥砖砌塘堤高2m,塘底略呈锅底形,有机淤泥厚约30cm。试验塘防逃、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i)是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种类,由于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盐度、水温适应广,放养密度高、抗病毒能力强等)、繁殖期长、饵料系数低、单产高等特点,经济效益较好。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水产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并直前准备工作。    1.清塘消毒:清除塘内过多的淤泥,并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结合干塘消毒,化水后全池泼洒,以杀死病原体、寄生虫、细菌和敌害等。    2.基础饵料生物培养…  相似文献   

9.
张永旺 《内陆水产》2006,31(3):26-26
养鱼池塘冬季清淤。是淡水渔业生产上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近年来,许多养殖承包户,只注重眼前利益,加大放种,投饲、施肥的投入。而忽视了必要的池塘清淤工作:年复一年。池底淤泥越淤越厚,一般池塘淤泥厚度在0.5m以上.有些精养殖塘甚至厚达1m左右;大多数池塘都是20世纪80年代利用四废(废塘、废河、废沟、废洼地)改造开挖的,经过十几年的养殖,堤埂严重坍塌,塘口老化,已不具备精养鱼池的基础设施条件.过厚的淤泥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了滋生的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水体生产力,其害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们在朱桥乡魏村开展池塘节水高效生态混养试验,取得十分理想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池塘选择1.池塘条件试验两口池塘面积分别为12亩(1号塘)和15亩(2号塘),水深均1.5米左右,塘底平坦,淤泥不超过20厘米,无污染、无早涝之忧,进排溢水口用双层铁丝网、聚乙烯网防逃,每5亩配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相似文献   

11.
九七至九八年,我区承担丰收计划一池塘80:20模式化养鱼技术项目,实施完成面积6350亩、获得亩产鱼728kg、亩产值5003元、亩纯利1093元.比常规养殖塘口亩增产278kg、亩增效420元.全面完成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现将主要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池塘选择与准备1.1池塘选择要求鱼种塘3~8亩,成鱼塘5~15亩,水源充足清新.池深1.5~2.2米,池底平坦、少淤泥,交通方便,有动力电源。1.2清整池塘整理好的塘口在鱼种投放前7~10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75kg/亩)消毒。有条件塘还应干塘…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及养殖新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罗氏沼虾大塘高产养殖技术(1)大塘清整:在大棚苗进入大塘养殖前2个月,须对大塘进行清整。先干池晒底、修整堤坡和进排水涵闸,后进塘水5~10厘米(凡进水须经过60目以上的绢网过滤),按生石灰125千克/亩的用量,在池塘中挖几个小坑,石灰在坑内溶化后,就进行全塘泼洒,泼洒要均匀,然后用泥耙将淤泥与石灰拌匀扒平。  相似文献   

13.
1.养殖条件 养殖塘选择在温岭新街、龙门、江厦、松门、淋川、大闾、横山等七个沿海镇乡。养殖塘均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取水方便,每潮汛可自然纳潮12-13天,水质无污染,且大部分塘体紧邻淡水河道,养殖用水盐度需要人为调控。 2放养前准备工作 (1)搁塘清淤除害。对于一年养殖两茬的池塘,搁塘清淤工作一般安排在晚秋苗放养前进行。首先对老塘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整,清除沟内淤泥,排水搁塘,修复四周防逃设施、倒塌堤坝,秋苗放养前10天每亩用120kg生石灰或 15kg漂白粉制成浮液进行全塘泼洒,以杀灭塘内所有敌害生物…  相似文献   

14.
渔事提醒     
《海洋与渔业》2009,(4):46-47
一、养殖 1、池塘清整。不论养成鱼、亲鱼、鱼苗的池塘都必须进行整修。先将池水排干,捕捉池中的鱼类、野杂鱼挖出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塘基(北方称池塘埂),填补漏洞裂缝,清除基坡杂草,曝晒,让池底龟裂。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1995,(3):23-24
一、清淤晒塘。在11月前后将塘水排干,清理淤泥,让底泥风化,阳光消毒。每亩塘用生石灰100公斤,用水溶解后全塘泼洒(包括塘边),然后晒塘。塘底力求晒到龟裂。  相似文献   

16.
目前,深淤泥塘普遍认为是低产塘。在各地的池塘水域构成中,它占有槽当大的比例。它是增加池塘渔业开发难度、增大开发投资、限制池塘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深淤池塘的产量,积累开发资金,以塘养塘,是本文的宗旨。笔者通过一年试验,在深淤泥塘中培育四大家鱼鱼种,取得单产229.03kg/商、纯利897.46元/亩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冯杰 《科学养鱼》2007,(3):32-33
一、鱼种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和清塘养殖鱼种的塘口面积在3~5亩,塘埂坡度1:(2~2.5),塘深2.2米,水深2米左右,塘底有一定的倾斜度,且有少量的淤泥,进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8.
1 选好越冬塘 越冬塘一般应选在远离村镇无厂矿污染,且灌排水源方便的池塘,水深最好2m以上,淤泥厚30cm左右,面积1 334~2 001m2,背风向阳更佳.有条件者可以分级分规格(亲鳖、成鳖、幼、稚鳖)越冬.在秋收割禾前将甲鱼进行体表消毒(用4%的盐水浸洗10min后)落塘养殖过冬.无条件者则原池越冬.  相似文献   

19.
河蟹养殖需要有优良的水质、充足的溶氧、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就蟹塘水质调控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清整冬季干池后清除过多的淤泥,淤泥深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淤泥经曝晒、寒冻10~15  相似文献   

20.
罗开和 《科学养鱼》2002,(10):24-24
为了探索池塘养殖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笔者在2001年5月至2002年3月底进行一池双茬养殖土塘虱(土鲶)和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的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1.鱼塘条件本次试验选取一口靠近水渠边的鱼种塘,面积3亩,平均水深1.5米,鱼塘水源清新充足,进排水方便,塘底平坦,淤泥较少。2.鱼塘修整及清塘4月底排干塘水,清除塘边杂草,细致检查塘堤漏洞并堵塞好以防逃鱼,然后按每亩75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曝晒三天后回水至50厘米,放水进塘时用密网布过滤防止野杂动物入塘。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