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素包合法富集橡胶籽油亚麻酸的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橡胶籽油亚麻酸富集的工艺条件。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及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等对包合效果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70℃,脂肪酸和尿素比例为1∶4(质量比),包合时间为12h。  相似文献   

2.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的橡胶籽油ω-3脂肪酸易氧化劣变,为防止产生氧化劣变,以单甘酯:蔗糖酯=1:5为乳化剂,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麦芽糊精混合物为壁材,采用离心喷雾法制备橡胶籽油ω-3脂肪酸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之比为1:1:1.5,固形物浓度为20%(W/V)的溶液,进料速度20 mL/min,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ω-3脂肪酸包埋率达到93.8%,抗氧化性提高4.9倍。  相似文献   

3.
为给漆油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漆树果实(以下简称漆籽)为试材,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漆籽种仁的含油率和漆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1)南北漆树产区4个不同品种漆树种仁含油率分别为20.04%、21.03%、16.03%、15.07%,差异显著,且南方产区漆树种仁含油率高于北方产区;(2)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0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95%以上(含97.95%);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1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28%以上(含97.28%);(3)南北漆树产区不同品种的漆油在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构成上,存在较大差别。4个不同品种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百分比在78.26%~83.00%之间,最大差值为4.7%。(4)二十三烷酸和十五烷酸等2种脂肪酸在南北产区漆油之间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对芍药种子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讨,为芍药开发成油料植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为样本,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种子油脂并测定含油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种子平均含油率为20.20%。芍药籽油主要含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一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8种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达34.14%,其次为油酸和亚油酸,这3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全部脂肪酸的93.37%。芍药籽油脂肪酸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各脂肪酸成分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油酸(13.90%)油酸(13.51%)亚麻酸(10.71%)棕榈酸(0.18%)硬脂酸(0.09%)花生酸(0.002%)、棕榈一烯酸(0.002%)豆蔻酸(0.00%)。[结论]芍药种子含油率高,富含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且含量相对稳定,变异很小,具有开发为高含量亚麻酸食用油潜力。  相似文献   

5.
四种天然食用植物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油茶籽油、牡丹籽油、橄榄油和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油脂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由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组成,但不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油茶籽油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为82.43%,核桃油脂肪酸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为62.91%,牡丹籽油脂肪酸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为41.78%,油茶籽油、牡丹籽油、橄榄油和核桃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达到90.04%、93.08%、85.43%和92.11%,4种油脂均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发掘元宝枫优异种质,为元宝枫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物质基础。【方法】以22份元宝枫种质为材料,测定元宝枫种仁含油率,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籽油中脂肪酸组分及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2份元宝枫种仁的含油率为24.4%~39.2%,变异系数为13.9%;在元宝枫籽油中共检测到19种脂肪酸成分,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4.9%~42.5%,其中神经酸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49%~11.69%,变异系数为25.0%。8种主要脂肪酸成分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亚油酸(22.93%)>油酸(20.09%)>花生四烯酸(17.44%)>花生一烯酸(7.74%)>神经酸(6.78%)>棕榈酸(3.82%)>硬脂酸(1.98%)>亚麻酸(1.2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油率与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显著相关,与其他几种脂肪酸相关性不显著,8种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之间存着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分析,根据累积贡献率不低于85%的原则,共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939%。分别利用隶属函...  相似文献   

7.
为给无患子籽仁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无患子籽仁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就提取籽仁油的各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籽仁油提取得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GC-MS分析法,对无患子籽仁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80℃,料液比为1∶5,提取时间2 h,得率达41.63%。检测结果表明:无患子籽仁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山嵛酸、芥子酸等11种脂肪酸成分,其中C_(16)~C_(20)的脂肪酸占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均达到54%以上;无患子籽仁油的酸值为2.46 mg·g~(-1),皂化值为202.46 mg·g~(-1),碘值为0.985 3 g·g~(-1);无氰甙成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云南3个不同产地怒江贡山县、文山马关县、红河金平县草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草果籽油,草果籽油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草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3个不同产地的草果籽油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15.69%)、硬脂酸(2.06%)、木蜡酸(0.75%)、花生酸(0.64%)等9种饱和脂肪酸,油酸(61.63%)、亚油酸(9.04%)、(Z)-7-十六烯酸(1.53%)、顺式-11-二十碳烯酸(1.03%)等9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70%。此外,从草果籽油中还检测到少量的豆甾醇、β-谷甾醇、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聚氰胺包合法从混合脂肪酸中分离不饱和脂肪酸(UFAs),探讨了三聚氰胺/脂肪酸质量比、晶化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NMR)对三聚氰胺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可以在低温下被三聚氰胺包合;当脂肪酸20 g,96 mL 95%乙醇溶液,三聚氰胺/脂肪酸(M/F)质量比为0.9∶1,在75℃条件下溶解,并在9℃下晶化包合7 h,脂肪酸得率60.83%、不饱和脂肪酸纯度为93.75%、包合率为87.23%。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发现:与尿素包合法相比,经三聚氰胺包合后分离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包合率均较高,且可将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分离。结构分析表明:与三聚氰胺晶体相比,饱和脂肪酸的三聚氰胺包合物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饱和脂肪酸能够进入三聚氰胺晶体片层之间形成稳定的结晶包合物,且三聚氰胺包合后可回收再利用,其分离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仍可达86.28%。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采用响应面优化法(RSR),对广东惠州野生余甘子籽油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g余甘子籽萃取余甘子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03min,萃取压力19 MPa,萃取温度35℃,在此工艺条件下余甘子籽油得率为26.13%±1.4%.通过GC-MS分析表明,余甘子籽油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GC含量达91.33%.通过分析油的理化参数及生产成本表明,超临界CO2萃取余甘子籽油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占君  郭兴  徐宜彬  杨逢建 《林业科技》2020,45(3):23-25,62
采用不同提取方式对塔拉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构成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在索氏、超声、超临界3种提取方式中,超临界在塔拉籽油的提取率和脱酸方面表现最好,相关理化指标的表现也较好;塔拉籽油脂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二碳酸等8种脂肪酸,不同提取方式对脂肪酸构成及含量无明显影响,超临界为塔拉籽油最优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余甘子果核中的挥发油成分,并利用正交设计确定了提取余甘子果核油的最佳工艺:在35℃恒温下,将余甘子果核粉末按照液料比7∶1,在无水乙醇中浸提12 h。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15个色谱吸收峰中鉴定出7个主要成分,占总含量的99.9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及相应的脂类占总含量的89.87%。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余甘子果核油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体有益的顺式脂肪酸,而非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以乙醚为溶剂测定了橡胶籽的含油率,并通过气相色谱对橡胶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确证了8 种脂肪酸的组成和它们的相对含量,同时,对橡胶饼中的化学组成也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氰甙的存在和蛋白质等组分的含量.分析了利用橡胶籽加工肥皂、食用油、油漆、润滑油、饲料等可行途径,为综合开发利用橡胶籽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给南方地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以四川湿润气候区的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基肥的施用对牡丹结实情况和籽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共设置了油枯(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复合肥(0.1 kg/株)6个基肥处理,观测不同基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结籽性,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质谱法(CG-MS)对油用牡丹籽单体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单株施牛粪0.1 kg+复合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的单籽质量(0.470±0.029) g,籽长(10.452±0.266) mm,籽宽(8.660±0.056) mm,均好于其他施肥处理。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在不同基肥处理下差异不明显,但单体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GC-MS分析,在油用牡丹籽油中检测出13种单体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榆树酸和木蜡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烯酸、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40.27%),其次为亚油酸和油酸,分别为29.02%、22.03%。【结论】单株施牛粪0.5 kg+复合肥处理对促进油用牡丹籽亚麻酸含量提高的效果最佳,在该处理下亚麻酸含量可达(45.97±0.01)%。  相似文献   

15.
栝楼籽油的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式提取器萃取栝楼籽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栝楼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栝楼籽仁油中捡出19种脂肪酸:10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为主,占脂肪酸总量8.019%;9种不饱扣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和栝楼酸为主,占总量的91.603%。理化测定结果表明:栝楼籽的出仁率为55.8%,种仁含油率为51.4%,折光指数为1.4831,皂化价为190.2mg KOH/g,碘价为120.9gI2/100g,酸价为1.62mgKOH/g,过氧化值为0.85meq/kg,可见栝楼籽油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紫苏油提取工艺条件,利用β-环糊精超临界微胶囊技术,研究紫苏油超临界包合一体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优化条件为:紫苏籽超临界萃取紫苏油的超临界压力23 MPa,β-环糊精最佳超临界包合压力12 MPa;包合反应时间180 min,包合反应温度55℃,萃取剂CO2流量40 L/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紫苏油环糊精包合物,α-亚麻酸包合率为16.37%,最高包合物质量分数为16.42%,最高包合比(β-环糊精与紫苏油物质的量比)达1.84∶1;平均包合物质量分数为13.94%,平均包合比1.55∶1。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种源地对白杨皮漆树种仁含油率及漆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情况,从而给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的漆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种源地分别为贵州省的大方县、云南省的富源县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陕西省的岚皋县的白杨皮漆树种籽为试材,应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种仁含油率和漆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仁含油率分别为17.4%、22.1%、13.3%、13.1%,不同种源的种仁含油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间也存在差异,其中,贵州大方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多(共有23种),云南怒江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少(共有20种);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别,其总含量范围在65.76%~81.10%之间,波幅为15.34%;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检测出的脂肪酸的种类均不低于20种,其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占其脂肪酸总含量的96.99%、96.88%、97.31%、98.07%。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邵阳油用牡丹“凤丹”籽仁蛋白质与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研究,测得其籽仁蛋白质含量为20.13%,蛋白质组成为:清蛋白5.67%、球蛋白0.30%、醇溶蛋白2.90%、谷蛋白4.40%;含有17种氨基酸,在7种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的AAS最低,为0.20,属第一限制氨基酸,苯丙氨酸的AAS为0.92,属第二限制氨基酸。其籽仁含油率为28.83%,含有16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75%,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44%,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40.40%;其次是亚油酸和油酸,分别为28.67%和23.26%,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均达到卫生部公告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气相色谱分析石榴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共检出6种脂肪酸。其中以石榴酸(十八碳共轭三烯酸)为主,占83%,另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少量硬脂酸和亚麻酸。与桐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推断石榴籽油可作为油漆、涂料等工业的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山苍子的资源化利用率,本文以山苍子提取精油后的加工副产物山苍子核仁为原料,开展了不同制油工艺对其内油脂萃取效果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山苍子核仁含油率为35.7%,压榨毛油得率为26.2%,而采用石油醚浸提后残粕内几乎不含油,提取率高。此外,采用GC-MS分析法测定山苍子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对照结果发现浸提法能实现油脂的高效萃取,所得核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少于机械压榨制备的核仁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近40%;而月桂酸(十二烷酸)含量为34.83%,比压榨法得到的月桂酸含量46%低,这些关键数据为提高山苍子核仁的资源化利用率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