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苏_5×苏_6(正反交)是一对多丝量春用杂交种,具有好养、高产、丝质优、出丝率高等优点,在我省推广以来,深受农村、工厂欢迎,饲养比重正在逐年扩大。饲养苏_5×苏_6时,必须充分了解其特性,特别是与华合×东肥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以发挥这一品种的优良生产性能。现把苏_5×苏_6的饲养要点,分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维氨微在蚕桑生产中的应用效应和使用技术,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维氨微(Ⅰ)喷施桑叶,然后用这些施过不同浓度维氨微(Ⅰ)的桑叶饲养原蚕(苏_4×苏_(12)和苏_3×秋_3)两个双交原种,最后制成四元杂交种,在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调查桑、蚕、种、茧、丝等各方面的多项生产指标。结果表明,喷施过维氨微(Ⅰ)的桑树,其条长、干物量等指标和对照差异显著。同时用这种桑叶养蚕后,对养蚕成绩有积极的影响,经5次试验证实这种影响有一致性。综合应用效应种茧育、丝茧育分别以1250PPm和1000PPm喷施桑树为好,笔者认为维氨微(Ⅰ)在蚕业生产中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解决在大量养蚕的情况下蚕室蚕具投资大等问题,我们1982年春开始在所内对管式大棚养蚕进行了六次预备试验,83年夏结合蹲点又在户县渭丰公社蚕桑站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对比试验。小蚕与室内养的是同批共育,大蚕期于五龄饷食分开试验。半亩塑料大棚饲养162张秋_3苏_4×秋_4蚕种,共售鲜茧889斤,平均张产茧55.5斤,收入现金1639.68元,平均张产值102.48元,比室内饲养的16张对照蚕共售鲜茧803.5斤,平均张产茧50.2斤,收入现金1342.65元,平均张产值83.91元,分别增产增收10.64%和22.12%。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蚕品种苏·菊×明·虎在莎车的试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摸清引进蚕品种的性状及在本地的适应情况,2005年春对引进的苏·菊×明·虎与新蚕三号进行相同条件的农村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试验品种苏·菊×明·虎(山东省青州蚕种场,新引进种)和对照品种新蚕三号(新疆阿克苏蚕场,本地用种)。1.2试验方法选择莎车县排克其乡饲养水平较好、责任性较强的养蚕典型户进行饲养对比试验。试验设两个重复,正交、反交种在4户进行,分别在不同的村组。从催青、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蔟、采茧和茧质调查,试验及对照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养蚕按常规操作。要求记载饲育经过…  相似文献   

5.
对苏_5×苏_6普通种蚕茧进行荧光显色检测,发现该品种蚕茧的荧光色比较混杂,黄白荧光色茧占44%,紫蓝荧光色茧占56%,并且蓝荧光色茧在其中占30%,并发现黄白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分别比紫蓝荧光色茧提高13.7%、3.73%、3.25%,紫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蓝荧光色茧分别提高13.63%、10.78%、3.38%。蚕茧荧光色混杂是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现行多丝量蚕品种苏_5、苏_6正反交杂种春茧(本省镇江等4个蚕品种试验场提供)为材料,进行茧丝性状测试试验,结果发现9年来该品种的茧丝长等7项茧丝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测定均值下降量:茧丝长174m、解舒率13.96%、解舒丝长320m、茧丝纤度0.33D、粒茧丝量0.102G、洁净6.44分、清洁1分;出丝率变化不明显。其中以解舒丝长、洁净两项性状的下降对茧丝质影响最大。试验分析认为苏_5、苏_6正反交杂种存在着茧丝性状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正> 1984年春、夏期我们对目前栽培的湖桑32号、湖桑199号和新一之濑三个桑品种进行了养蚕比较试验,以鉴定其叶质的优劣。春期供试蚕品种为苏_5×苏_6,夏期供试蚕品种为苏_3·秋_3×苏_4,每个蚕品种饲养0.25张,在同一蚕室条件下进行比较饲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的桑叶,对蚕体增长影响是不同的,如以湖桑32号区的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蚕种场大都以原蚕区饲养原蚕、收茧回场制种的形式进行生产,一般春季饲养种茧,其余季别饲养丝茧,由于养蚕户众多、分散面广、条件不一,加之养蚕一季紧跟一季,难免在饲育期间消毒粗放,残留各种病原,久而久之,造成养蚕环境的严重污染,给彻底消毒增加了难度。笔者就做好原蚕区防微控微工作进行如下探讨。1加强原蚕区管理,加大蚕农帮扶力度原蚕区管理首先要优选养蚕基础条件好、饲养水平高的蚕区,要考虑当地种植习惯,尽量避  相似文献   

9.
<正> 一、夏秋蚕的重要性 随着夏秋蚕生产的不断发展,夏秋蚕饲养数量在全年养蚕总量中所占比重增大,一般占到 60%左右。很多地区的夏秋茧产量超过春茧的产量。 夏秋蚕亦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夏秋茧占全年总产茧量的一半以上。夏秋季节养蚕,气温较高,桑叶和蚕的生长快,桑叶供应量充足,蚕期短,对充分利用养蚕设备,合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前,我省夏、秋蚕饲养即将结束。在各级党、政加强领导、业务部门科技人员和广大蚕户辛勤劳动下,战胜了高温酷暑和各种自然灾害,积极推行科学养蚕技术,彻底消毒,严防蚕病,取得了夏秋茧好收成。 根据常年秋季前期温高,后期凉爽,群众说:“晚秋如春天,不冷不热好养蚕”。这一良好时机。桑树秋芽萌发。生长旺盛,桑叶增产;  相似文献   

11.
小蚕饲养是养蚕生产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小蚕饲养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养蚕生产的成败。自前农村饲养小蚕普遍存在“三差”;即桑叶质量差,保温保湿差和防病卫生差。不能满足蚕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条件、气象条件和卫生条件,蚕病发生率高,蚕头损失严重,结茧率低。面对当前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养蚕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夏秋茧净度有所下降,为此,这两年我们做了些调查和试验,探索夏秋茧净度降低的原因。结果如下:一、净度的高低与蚕品种有关:不同蚕品种在同一夏秋期饲养,其净度有开差,以苏_5×苏_6(正反交)净度较好,其次是苏_4×苏_3·秋_3(正反交),A四元最差,成绩约低6~16分,其中4A·2A·×1A·3A 仅84分左右(表1)。  相似文献   

13.
<正>在蚕种生产中公斤茧制种量的高低是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场聚龙原蚕点,从1985年至1990年连续6个春秋都是饲养的苏5、苏6品种,春期公斤茧制种量一般都在5张以上,秋期在4张以上。克蚁单产春期达到20张左右,秋期15张左右,在苏南地区称得上是优质高产。总结聚龙原蚕点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一、夏蚕的生产情况新兴县现有桑地面积1150亩,养蚕队212个,近年推广了二化性品种,蚕农对二化性品种蚕的饲养管理技术低,尤其夏蚕的饲养、管理水平更为突出,随着目前农村责任制的落实,新的饲养员较多,夏蚕饲养技术更难掌握,产量普遍不高。为此,我们选择了饲养员比较稳定、蚕房比较好的环城、洞口、城关、河头几个公社八个养蚕队作了调查。以全县饲养的新九×8301和新九×683蚕品种作为调查品种,统计以面上生产蚕批的实际单张产茧量及下茧比率(正茧与  相似文献   

15.
<正> 无锡县荡口镇南联村是浒关蚕种场二分场的一个原蚕生产基地,年饲养蚁量均在2000克以上,春期苏5、苏6的公斤茧制种量均在4张左右,1992年春达4.66张。总结他们的做法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领导重视,强化服务。蚕桑生产是南联村的骨干副业,蚕农的养蚕收入占整个家庭收入的60%左右,因此,村级领导极为重视蚕桑生产,建立了村级蚕桑技术服务站,实行了五统一服务,即统一订种、统一供药、统一消毒、统一共育、统一植保管理,实行了蚕桑生产服务一体化,保证了原蚕饲养的安全生  相似文献   

16.
在上级和本公司领导支持下,我们对细蚕片叶立体育这一项新的养蚕技术进行了试养,5月27日(熟蚕期),召开了现场会议,全市5县2区的丝绸公司、茧站、蚕桑办的领导、技术人员共18人参加。省丝绸公司、肇庆市丝绸公司也派员前来指导,参观了现场。会上还放了小蚕片叶立体育录象,并发了200本(其中清远茧站100本)小蚕片叶立体育资料和六合录象带给到会同志带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控制蚕病是蚕茧稳产的前提养蚕张产茧标志着养蚕水平,它是由张种结茧头数与单粒茧重构成的。养蚕发病则饲养蚕的结茧数减少,直接影响张产茧下降;养蚕无病则结茧头数增多,张产茧就会相应上升。蚕病消长和产茧起落都是伴随防治科技的贯彻执行而变化的。30年来日本的蚕病危害率由1955年的1.88%下降到1985年的3.87%,张产茧(按浙江卵量折算)由1955年的33.46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36.91公斤,生物统计表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蚕桑产业是平利县的传统产业,截止目前,已有桑园5060mh^2,其中密植丰产桑园1400hm^2,投产桑树3500万株。2005年养蚕发种44256张,产鲜茧1300t。由于农民鲜茧收入低,从而导致产量、质量、效益“三低”的蚕业局面。加之养蚕劳动强度大,蚕室、蚕具建设投资较大,传统上蔟营茧方法茧质得不到提高和外出打工人员猛增,已严重制约着蚕农增收和蚕桑产业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推行“桑园管理规范化、小蚕饲养共育化、大蚕饲养省力化、营茧蔟具优良化”综合技术体系建设,提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提升蚕茧质量,增加养蚕效益,加快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1995年春,我市种茧育共饲养75新、7532;菁松、皓月;苏_5、苏_6;苏_3秋_3、苏_44对原种。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发生了死笼率较往年偏高的异常现象,特别是农村原蚕区发生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蚕种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原蚕区生产已占我市蚕种生产的70%,因此,查明致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认真抓好原蚕区的建设和管理,巩固原蚕基地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经过细致调查后,就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春期生产基本情况 1995年春我市原蚕饲养,从5月1日至10日分3批收蚁,蚕前消毒较好,均采用了大环境综合治理和“四统一分”的消毒方法,蚕农对4龄前的防病工作较为重视,但进入5龄期后,由于劳动力紧张等因素,大部分蚕农放松了大蚕期和上簇的管理。1至4龄除  相似文献   

20.
<正> 不同的桑树品种,桑叶品质不同。合理搭配使用好若干桑品种对充分发挥优良桑品种的应有作用,提高养蚕制种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探讨了小蚕期、大蚕期不同桑品种搭配饲养原蚕的较优组合。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蚕品种:苏_5、苏_6。(二)供试桑品种:育151、新一之濑、7307、湖桑32号、湖桑199。这五个桑品种均栽植于东台蚕种场成片桑园中,各品种水、肥、土质条件比较一致(苏北沿海地区砂壤土)。(三)调查方法:苏_5、苏_6在1~3龄各设2个试验区,每区4克蚁量,采用早生桑育151和中晚生桑湖桑32号饲养。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