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产后麻痹及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而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病多发于营养好的第3~6胎的高产奶牛,也可发生于泌乳力高的黄牛。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低血钙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营养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钙浓度降低,知觉丧失,肌肉无力及四肢瘫痪,亦称生产瘫痪。此病多发生高产奶牛,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多数见于3~6胎母牛。  相似文献   

3.
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低血钙代谢性疾病,与此同时还有可能伴有低血磷、低血镁,奶羊有时也发生。本病主要发生在饲养条件较好,日产量10~15公斤以上的中、高产乳牛,而且大多数发生于奶量最高的2—3—6胎的5—9岁乳牛(初产牛几乎不发生此病),发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低血钙症、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以奶牛突然发生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肌肉松弛、知觉减退、四肢麻痹、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分娩3天内的奶牛发病多、其中以产后24小时内发病最多,3天以后发病的较少,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户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至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症又称乳热症。其特点:奶牛在分娩后突然卧地不起,四肢瘫痪,丧失知觉。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以3~6胎发病率较高,多发于分娩后的3~5天,故称为产后瘫痪。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症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病因复杂,是乳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高产乳牛,特别是在产奶量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时最易发生,是威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产后瘫痪是奶牛特有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是母牛在分娩后产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在临床上本病主要表现为:产后3天内发病,病牛卧地不起,四肢无力、头向后侧卧,多呈"S"型,精神沉郁,知觉丧失,食欲废绝,体温降至35℃左右.此病冬季发病多于夏季,春季多于秋季,冬季牛舍阴湿寒冷,孕牛缺乏运动,舍内卫生条件差,空气流通不畅,造成牛妊娠后期代谢紊乱,从而引发产后瘫瘘等症.  相似文献   

8.
母牛爬卧综合症是高产奶牛的一种代谢疾病,在奶牛产犊时经常发生。多发生在第3—7胎年龄段,产后数天内多发,少数可能发生在分娩中。其特征临床症状是发生于产后,肌无力,瘫痪,昏迷。通过临床经验汇总,得出以下几个认识,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奶牛生产瘫痪病又叫做奶牛低血钙病或是乳热症,是一种常见的、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代谢和严重产科疾病,其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低血钙,四肢瘫痪或是知觉丧失等.该病主要出现在高、中产奶牛身上,此病大多数是在顺产后的3天内发生,特别是在产后的12~48h最容易发生,少数发生在分娩前数小时或是分娩过程中,很少在分娩后的数周或妊娠末期发病.迁安市二牛奶牛场曾经有一头奶牛产犊2天后发生生产瘫痪,经过对该病例的治疗后引起了笔者的重视,近几年来通过对该病的诊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h发生,且发病率较高,奶牛瘫痪综合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病因极其复杂.此病多发生在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奶牛,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该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  相似文献   

12.
母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病。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发的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此病较多发生于高产奶牛。本文主要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乳热症,中兽医称“胎风”,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以舌、咽、肠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及低血钙为特征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多见于3~6胎的高产奶牛,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本病呈上升趋势,笔者在临床接治数例奶牛生产瘫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丧失知觉及四肢瘫痪。奶牛生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此病大多发生在顺产后的3d内,分娩前后血钙浓度剧烈降低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症状病程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一般不超过12h。病初食欲减退,反刍及排粪排尿停止,泌乳量降低;精神沉郁,表现轻度不安;不愿走动,后肢交替负重,后驱摇摆,站立不稳,四肢肌肉震颤。有些病例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产后瘫痪亦称乳热症或奶牛低钙血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此病以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直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为特征。1发病情况本人自2011年~2015年度在民强牛场从事防疫监督工作,在此期间,通过诊治的6个病例发现,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5~9岁(3~6胎)、营养好产奶量高的舍饲奶牛,初产奶牛几乎不  相似文献   

16.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是由于奶牛缺钙而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分娩后不能起立,以截瘫昏迷和低钙血症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第3-6胎的高产奶牛。在顺产后的三天内多发,少数在分娩前数小时发病。春季节多发,是威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福建省龙岩市畜牧兽医站于风洋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产后风、乳热症,主要原因是母牛产前营养不良、缺乏钙磷、产犊时间太长、失血过多、气血两亏所致。奶牛产后瘫痪的病例大多数发生在黑白花奶牛及其高代杂交的母牛,高产奶牛多发生在第3~6胎。一般在产...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乳热也叫生产瘫痪,是奶牛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虽然有年龄和品种的原因,但主要是日粮营养不平衡造成。常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病。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且多出现于3~6胎的高产胎次,并且受干奶期饲喂水平的影响较大。患过产乳热的奶牛以后产犊时容易再发此病。作者在临床上采用补充血钙浓度疗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食草动物养殖效益提高,养牛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奶牛缺钙性产后瘫痪疾病的发生有所增加,特别是小养殖场(户)由于饲养管理不严格更易发生本病。据笔者调查,在当地由于发生母牛产后瘫痪不能及时治疗而淘汰的繁殖母牛占淘汰繁殖母牛总数的30%以上。此病以3~6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多发。多数产程正常,犊牛发育良好,患牛膘情良好。  相似文献   

20.
辛学 《湖南农业》2006,(9):19-19
奶牛的饲养管理可分为4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天~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0天~305天)、干乳期(产后306天~365天)。其中产前30天(第2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到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也直接关系到产后发情、配种、妊娠以及下一胎的产奶量等,在这关键的100天其管理需注意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