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文其 《中国蜂业》2010,61(6):49-50
一、邛崃基本概况邛崃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邛崃山脉东麓,城区距成都78公里,面积1384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邛崃是通往西藏的主要门户,自古以来就有“天府南来第一洲”的美称。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历来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的邛崃人,纷纷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邛崃市养蜂农户王顺、任洪林、侯家国等人,结合邛崃得天独厚的蜂业资源条件,在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和邛崃市农村发展局的指导下,于2007年12月13日发起成立了邛崃市蟲鑫蜂业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蟲鑫"牌商标,成为邛崃市乃至成都市第一个成立蜂业专业合作社和申请蜂产品注册商标的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蚕学通讯》2008,28(3):34-34
为运用现代蚕业技术体系推进灾区蚕业重建,2008年7月12—14日,向仲怀院士在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曾华明站长等的陪同下,前往四川绵阳涪城天虹丝绸公司、邛崃大同丝绸有限公司考察蚕桑产业生产情况,并深入“5.12”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安县黄土镇考察受灾及重建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9月12日,来自成都各区、县(市)畜牧部门分管饲草饲料的负责同志,以及市种草大户和养殖大户的经营者100余人云集邛崃,参加了成都市农牧局在这里召开的种草养畜现场培训会。在参观邛崃桑园机场种草现场和邛崃市六兴畜牧有限公司肉牛场后,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张新跃站长、李元华科长采取讲授农区牧草栽培技术等方式,对与会人员进行了培训。成都市农牧局局长金嘉祥围绕“农区种草大有可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了平原种草养畜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说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种草养畜条件。一…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18日,在一阵隆隆的礼炮声中,圣迪乐在成都的首个基地落户邛崃市卧龙镇,这意味着被称为“圣迪乐邛崃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式在成都得以推行。“政府 企业 农户”全新的农业产业化创新机制圣迪乐村邛崃基地采用“政府 企业 农户”的模式,由政府搭建平台,规划出产业园区,做好水、电、气等基础工程,为农户提供信贷资金;农户进入园区经营养殖业或出资入股,以股本金分红的形式获得效益;而公司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将严格遵守统一环境规划监测、统一优良鸡苗供应、统一组织生物防疫、统一提供绿色饲料、统一饲养管理程序、统一产品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七统一”,尤其在今天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宏观调控下,圣迪乐强大的品牌优势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解决了农民产品积压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卧龙镇圣迪乐一期工程总体养殖规模为20万只鸡,将带动几百户农民致富。除邛崃外,圣迪乐模式还在江西、湖北、河北等地被成功复制。冬暖夏凉母鸡享受好空气一排排明亮的养鸡棚,夏天用遮阳网遮阴,冬天供暖气保暖,记者在位于邛崃市卧龙镇的圣迪乐村看到,首批22栋标准养鸡舍已经建立起来,其中6号养鸡舍已经有13000只...  相似文献   

6.
利用同期发情技术提高水牛繁殖率的试验杨绍鹏,康文凯,周贤良(邛崃市畜牧局四川邛崃611530)前言同期发情的理论研究在60年代已趋于成熟,美、英、日、法等畜牧业较发达的国家在80年代初将此技术应用于生产。80年代末此项技术已在畜牧业发达国家的肉牛饲养...  相似文献   

7.
邛崃地属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西缘,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与其他蚕区相比,区位优势稍逊。但是,最近几年,邛崃市蚕业生产以龙头带动为动力,以综合开发为抓手,大力推进效益蚕业发展,塑造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蚕桑产业的典型,其做法可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奶牛》2010,(1):70-70
<正>打开掌上电脑,挪动电子笔,电子地图上准确地标示出各个奶牛养殖场的地理位置和规模。再点开,养殖场业主名称、技术人员情况、奶牛品种和近期产奶量等信息一一显现出来。这是在邛崃市农发局奶牛信息管理中心看到的一幕。据悉,继生猪溯源在邛崃率先启用并在全市推广以后,邛崃又建成了国内首个"RFID奶牛产业信息管理平台",截止到目前,该市已有5000头奶牛  相似文献   

9.
黄亮永 《四川蚕业》2006,34(1):58-58
邛崃市大同乡干塘村,全村总人口1444人,480户。2005年全村出外打工人数达150人。由于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在成都市重点龙头企业———邛崃市大同丝绸有限人走上栽桑养蚕道路。全村发展桑园600亩(1亩≈667m2,下同),养蚕1924·2张,平均单产超过40kg/张,2005年全村养蚕收入达到1  相似文献   

10.
谢忠良 《四川蚕业》2009,37(2):59-60
<正>2009年5月11-12日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成都、德阳、内江市蚕业站及宁南、珙县、高县、乐至、南部、嘉陵、武胜等优势特色蚕桑基地县和邛崃、金堂、荣县、井研等蚕桑生产重点县(市、区)代表60多人,在邛崃市召开了全省小蚕共育暨蚕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和中国纺织总会的总体部署,丝绸行业解困扭亏的工作重点是丝绸企业的兼并、破产和减员增效.被列入1997年度《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就业工作计划》的丝绸企业共65家,累计冲销额为10.4亿元.其中试点城市企业兼并15家,冲销金额1.93亿元,企业破产16家,冲销额6.14亿元,减员增效19家,冲销1.62亿元,这些项目对丝绸行业尽快走出困境无疑是极大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重振南充茧丝绸雄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曾几何时,南充丝绸之树枝繁叶茂,丝绸之花竞相绽放。进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潮,使南充丝绸业由巅峰滑向低谷。2005年4月2日,“中国绸都”金字招牌落户南充,传统的丝绸之城迎来新的发展曙光。在“中国绸都”光环照耀下,南充丝绸业重焕青春,2005年多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但由于丝绸产业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较大,南充丝绸业发展面临缺乏原料、企业技改步伐缓慢等困难,南充要由丝绸大市向丝绸强市转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强化蚕桑基地振兴浙江丝绸浙江省丝绸联合公司汤锡昌素称“丝绸之府”的浙江省,是一个土地资源小省,丝绸资源大省。浙江的丝绸源远流长,已有4700余年栽桑、养蚕、制丝、织绸的悠久历史。桑蚕茧丝绸既是浙江的一项传统的名特优产品,又是浙江外向型经济的一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8,45(1):79-79
近几年,随着城市丝绸初加工的转移和“东桑西移”的发展,蚕茧生产和丝加工能力都得到较大的巩固和提高,但深加工和精加工没有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初加工和深加工不能同步发展,丝绸原料性产品超过最终产品的需求,导致原料性产品需求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我国丝绸行业只有从以原料性产品生产为主转移到以最终产品生产为主,才能全面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使我国由“丝绸大国”逐步变为“丝绸强国”。  相似文献   

15.
5月22日.“国家金卡工程”电子标签应用试点项目、“四川牲畜、食品产业链电子标识管理系统”在四川省邛崃市正式启动。工作人员为首批1万头生猪安装电子芯片,建立生猪产业链“信息库”。这是中国第一次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生猪养殖.  相似文献   

16.
马秀康 《中国蚕业》2004,25(2):60-63
湖州市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和丝绸出口创汇基地。1995年4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丝绸之乡”;最近,湖州市又被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中国丝绸协会评定为“中国绸都”。  相似文献   

17.
《广西蚕业》1994,31(2):65-65
由中国蚕学会主办的《皇国茧丝绸生产与市场经济研讨班》于1994年8月3日至9日在秦皇岛举办,来自全国的代表、专家43人。研讨班有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张林泉、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陈亦庆、农业部张国平分别作了专题“我国丝绸工业发展情况介绍”、。丝绸外贸情况”、“蚕业生产形势与对策”等重点发言。  相似文献   

18.
谢刚 《四川蚕业》2003,31(4):9-13
本文言及的“丝绸行业”,是就鲜茧的生产收购、烘炕、干茧的销售而言的,不大涉及生丝的生产销售,以及丝绸、服装的生产;“行业改制”也专指现有的省、市、县丝绸公司(或蚕丝局等),即这三级中现有的鲜茧收加工、干茧销售的经营企业和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9.
楼黎静 《蚕桑通报》2011,42(3):38-39
湖州是我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蚕丝业一直在湖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业增收、居民就业、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湖州市茧丝绸生产素以优质高品位著称,是全国、全省高品位生丝和优质丝绸出口重要基地,1995年、2003年先后被国务院评为“中国丝绸之乡”和“中国绸都”之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23日至28日,自建国以来广东省丝绸行业举办的最大型的缫丝比赛一“丝丽杯”广东省丝绸工业缫丝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始兴县隆重举行。“丝丽杯”广东省丝绸工业缫丝工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助理巡视员、省工业工会主席冯建中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