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对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进行不同组合的混播,系统调查了各品种净作和多品种混播田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发展动态。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选择不同抗性水平的3大品系6个小麦品种川农10号、绵阳31号、川麦107号、川麦37号、川育16号、川育18号。其中,川农10号为高感品种;绵  相似文献   

2.
<正> 绵阳26(原绵阳90-309),以绵阳20号为母本,川育9号为父本,经7年培育而成。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审会审定。 绵阳26是继国家一等发明奖绵阳11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宁强县发生频率高,每年发生早且重,推广抗(耐)条锈病品种是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的关键措施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宁强县主栽小麦品种抗(耐)条锈病性能,开展了小麦不同品种抗条锈病对比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7 d调查1次,详细踏查每个小区,调查发病情况,至乳熟期为止。试验结果表明,特来繁、川育25、蓉麦2号苗期不易发病;特来繁、川育25、蓉麦2号、商高2号4个品种穗期发病较轻或不发病,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蓉麦2号、商高2号、川育25、绵阳31产量表现较好,折算产量均超过450 kg/亩,最高为523.9 kg/亩,最低为453.7 kg/亩。综合各品种苗期和穗期条锈病、白粉病发病情况及产量表现,生产中建议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蓉麦2号、川育25,适度种植商高2号,淘汰高度感病、产量表现欠佳的绵阳19。  相似文献   

4.
一、选用良种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是获取增产的内因,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作用. 我市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品种均已使用多年,已严重退化,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小麦高产要求选用分蘖力强、中秆、大穗型的高产品种.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品种 本着以抗病高产为目标,优质专用与高产并重的思路,根据我市近几年小麦夏收田间品种观摩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扩大推广川麦30、B04、C10、9503,,搭配种植川农10号、川育16号和98-351-15等品种,积极示范并种植绵阳32号、33号、35号等有发展前途的品种,彻底淘汰绵阳19、绵阳26、绵阳31以及川内5868、9418、97-392等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4个四川主推小麦品种(川育12、绵阳26、川麦107、川麦36)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它们的籽粒品质、面团特性和对白盐鲜面条进行感观评价,研究结果为川育12的面条颜色最佳,颜色稳定性也最好,川麦107面条光滑度最佳,川麦36硬度最大,绵阳26的硬度和弹性都优于其它3个,且面条结构评价总分最高。  相似文献   

6.
四川小麦条锈病侵染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全小麦乳熟期,在四川雅安,绵阳两地对绵阳,川麦,川育和绵农等26个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感病程度调查。结果表明,绵阳26号侵染系数最小,即抗耐病性突出,可作为主推品种。本文还讨论了自然发病圃与生理小种接种发病圃对指导生产的特点,并推荐了一批可供选择的抗药病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自然诱发对5个小麦品种成株期不同生育期进行抗条锈病鉴定研究,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反应型和病情指数均表现为极显著(P<0.001);不同生育期反应型存在差异(P<0.05)。综合分析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病情指数没有存在差异,对单个品种分析得出西科麦4号在不同生育期反应型无差异,其余4个品种反应型在不同生育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抗性鉴定结果为西科麦4号免疫,绵麦40号和川育24号为中度抗病品种,川麦41和绵阳29表现为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8.
一、品种来源资麦1号是1996年用绵阳29号(绵阳市农科所选育)作母本,川麦25号(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混合选择法,经6年6代选育,于2002年稳定成系,品系代号为“D002”。2006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4)。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Le2)、Heines Kolben(Yr2,Yr6)、T.spelta album(Yr5)、Hybrid 46(Yr3b,Yr4b,YrH46)、Hobbit(Yr3,Yr4)、VPM1(Yr17)、Renan、Alba(YrAlba)、Avocet S*6/Yr15、Jupateco R Yr18、Kalyansona Yr2、Palula Yr30、Opata 85 YrSk、C591(Yr591)、Armada、Reichersberg 42和中四等17份材料,川麦45、川麦58、川农19、川农27、川育18、川育20、川育23、国豪麦3号、绵麦43、绵阳29号、先麦99和玉脉1号等12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连续两年中在各病圃均表现抗病;该致病类群流行前表现抗病的贵农22(Yr10)、兰天17(Yr26)和铭贤169*6/Yr10等材料和品种的抗性已丧失作用。品种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过程中毒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资麦1号     
品种来源:资麦1号是四川万发种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996年用绵阳29号(绵阳市农科所选育)作母本,川麦25号(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混合选择法,经6年6代选育,于2002年稳定成系,品系代号为"D002".2006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4).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3).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大桥 《农技服务》2009,26(6):58-58,154
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时条锈病的抗性,选择绵阳31、川麦107等12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抗条锈病性差异明显,其中绵阳31、思麦早、一根株属高感品种,川麦107、西科276、绵阳28、雅安早、大豆黄属中感品种,绵阳30属中抗品种,黔麦16属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相似文献   

12.
选用2008—201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16个小麦品种,在绵阳通过田间自然诱发,评价小麦抗条锈性,意在选择较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生产降低条锈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对小麦几个生育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川育26、川麦59、川麦67、绵麦51、川育23、西科麦9、绵麦112表现为中抗,绵麦367表现为中感,其他品种均表现为高抗。不同生育期小麦的抗条锈性表现不一致,部分小麦品种的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性,且各抗性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川育26、川麦67、川育23、绵麦112、绵麦367抗条锈性减弱,且绵麦367出现感病,已不适合于该地区,其他品种依旧表现出较好抗条锈性,同时生产上及时防治条锈病才能减缓病情加重、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3.
川棉30是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从高产、优质杂交棉品种川杂3号中,通过系统选择优良单株,经多年多代自交纯合,并始终不断排除从川杂3号中分裂出的不育基因(即拔除不育植株),以丰产、优质、抗病的可育单株为母本,用抗棉花枯萎病品种中3474作父本杂交,综合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该品种1991~1992年通过四川省区试,1993年通过四川棉区生产试验,表现抗枯萎病性强,耐黄萎病,丰产,优质,具有高衣分,1995年4月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为川棉30,并推荐为四川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将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致病类型Su-12菌株接种不同小麦品种和及其混合组合,连续繁殖3代和9代后收集夏孢子接种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发现病菌毒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连续繁殖3代后,Su-12未再检出,但出现了1个对水源11和Hybrid46均不具毒性的未知致病类型以及4个对水源11具毒性的未知致病类型。连续繁殖9代后,条中33和2个对水源11具毒性的新未知致病类型分别出现在绵阳31、川麦107和川农10号上,而条中32、Hy-4和4个对Hybrid 46具毒性的未知致病类型则分别发生在川麦36、川麦37、川育18、混I、混II和铭贤169上。起始菌株对川麦36具毒性,但在川麦107、川育18、川农10号、铭贤169和上述6个品种的等比混合上继代培养9代后对川麦36失去毒性。将不同品种和混合组合上继代培养后C1、C3和C9代的夏孢子经铭贤169繁殖后,提取DNA经酶切、连接和预扩后,利用对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能够显示AFLP多态性的引物对E7(GTAGACTGCGTACCAATTCAT)/M5(GACGATGAGTCCTGAGTAAAT)和E7/M3(GACGATGAGTCCTGAGTAATC)选扩产物电泳后,各样品间未观察到AFLP多态性。以上结果表明小麦抗性品种含有的抗性基因具有定向选择作用,而在感病品种上繁殖多代后,小麦条锈病菌病菌毒性有可能减弱,多品种混合组合上繁殖的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弱于绵阳31和川麦36单播,可能与高抗品种的定向选择作用被稀释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6号是以7930-2为母本、小白冬麦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4 095.0 kg/hm2,比对照品种绵阳28号增产42.2%。在2000—2004年生产试验中,各试点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增幅为6%~190%。该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总体表现中抗,且严重度和普遍率相对较低。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37 g/kg、赖氨酸4.8 g/kg、沉降值50.8 mL。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半山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对毕节地区主栽的1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16个参试品种中,毕麦17号、黔麦15号、川农19号、毕麦16号、毕引88、毕燕普3号和黔麦16号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中抗至高抗,阿波、川麦107号表现为中感至高感,光头麦、吨半麦表现为高感,抗性表现较为稳定;川农18号、川农16号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中感至高抗,贵麦2号表现为高感至中抗,绵阳29号、内麦8号表现为中感至中抗,抗性表现不同年度间存在明显差异,生产上进行品种布局要根据当地实际进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86为母本,绵阳26为父本杂交,通过杂交回交[Syn-CD786/绵阳26//绵阳26]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条锈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7,  相似文献   

18.
费乌瑞它是武宣县马铃薯当家品种,已经种植10多年,品质跟不上当前市场需求,为了筛选出适宜武宣县种植马铃薯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2022年武宣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东乡镇禄良村开展了冬种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参试的品种有雪川7号、青薯9号、费乌瑞它、珍妮、雪育1号,共5个。通过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丰产性和抗病性的记载和分析,结果表明:雪川7号和青薯 9号平均产量达到2795.3㎏/667㎡和2507.2㎏/667㎡,比对照品种费乌瑞它(2055.1㎏/667㎡)分? 别增产740.2㎏、452.1㎏,分别增产36%、22%,增产水平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珍妮平均产量为1801.4㎏/667㎡,与对照品种费乌瑞它减产12.3%,雪育1号平均产量851.3㎏/667㎡,较对照品种费乌瑞它减产58.6%。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5个小麦品种在高中低海拔高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属高产稳产类型的有贵麦2号和黔育5号,兴义7号产量高但不稳定,川麦22增产潜力大,有特殊的适应区域,9543为低产稳产类型。对5个品种的苗,株,穗,粒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贵麦2号,兴义7号和黔育5号高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川麦22和9543不同海拔高度有不同程度的地姓。供试品种对白粉病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抗性最好的是黔育5号,供试品种未见赤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小麦材料成株期抗条锈病评价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7~2009年,对四川省小麦育种材料、部分生产品种和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抗条锈病鉴定。育种材料中,对条锈病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的分别占42.79%、24.35%、19.00%和13.86%;生产品种中,川麦22、28、37、41、48、川农10、12、16、川育5、8、12、16、17、18、绵阳15、26等都已经中感至高感条锈病;近等基因系中,Yr5、Yr10、Yr15、Tatara、Yr26、Seri、Opata、SuperKauz等仍中抗至高抗条锈病,可继续利用。分析认为,感病品种的大量存在,是促使条锈菌变异的重要因素,条中33号等强毒菌系上升为优势小种,是造成一部分品种"丧失"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