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悬浮细胞培养的关键技术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建立良好植物悬浮细胞系的几个关键技术(外植体的选择、胚性愈伤组织的甄别及合适的培养条件),同时阐明了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道玉  王旭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59-8859
[目的]为优质稻米种苗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曲阜香稻新品系103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取其成熟胚接种在MS1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选取松脆性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结果]初始愈伤组织呈深黄色、瘤状、质地紧密、生长旺盛、易分化出芽,但难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MS2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20d后,愈伤组织呈浅黄色、颗粒状、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在悬浮培养基中继代培养2~3次后,不断释放出小细胞团和单细胞,用300目不锈钢网对培养液进行过滤,滤液培养120d可建立起浅黄色、澄清、均一的胚性悬浮细胞系。[结论]建立了分散性好、生长快的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  相似文献   

3.
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IRRI-Japan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系和对照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的成熟种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发现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异极大,愈伤组织诱导率在14.3%-97.1%,将2,4-D浓度从3.0mg/L提高到5.0mg/L时,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经诱导成功的水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一段时间后,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继代特性出现明显差异,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单株系愈伤组织建立了水稻悬浮细胞系。悬浮培养过程中对胚性悬浮系的细胞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细胞的形状由开始的不规则、长条形逐渐转交成近椭圆形、椭圆形;细胞质由很淡、透明、具明显的大液泡逐渐转变成浓厚、不透明、较小的液泡。大多数品系的单细胞率由30%-40%提高到60%~90%。本研究通过努力,建立了14种单基因型水稻材料的稳定悬浮细胞系,构建过程中发现基因型、继代培养特性、愈伤组织类型选择是影响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重要因素。该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稻瘟菌分泌蛋白与水稻细胞互作的生化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香蕉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农作物。由于绝大多数食用香蕉是三倍体,不能通过授粉进行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就变得尤为重要。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是进行香蕉遗传转化的第1步。但是,建立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的成功率极低,直到现在多数实验室还不能自己建立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然而,为什么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如此难以建立,在香蕉体细胞向胚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如何提高香蕉胚性愈伤诱导的成功率,关于这些问题,目前还未见到报道。文中对近年来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方面的工作进行综述,针对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发生的关键事件进行阐述,对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困难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若干提高香蕉胚性愈伤诱导成功率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类病变突变体(lesion mimic mutant)是一类研究细胞死亡与抗病机制的有效工具。试验以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为材料,构建了spl5突变体的胚性悬浮细胞系。结果表明诱导spl5突变体愈伤组织的最佳2,4-D浓度为2 mg·L-1,疏松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经悬浮继代培养3~4个月后可获得理想的胚性悬浮细胞系,FDA-PI染色结果表明该细胞悬浮体系活力高。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可为进一步研究spl5突变体细胞死亡及其与病原菌互作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油棕胚性体细胞悬浮培养植株再生技术体系,为油棕优株无性系种植材料高效繁育、 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等提供技术平台和参考。【方法】以源于成龄油棕芯叶的瘤状愈伤组织为 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 2,4-D、麦草畏与德夸霉素组合诱导易碎胚性愈伤组织,分析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及其 组合对油棕体细胞悬浮系增殖与后续体胚发育的影响。【结果】0.1 mg/L 德夸霉素与一定浓度 2,4-D 或麦草畏 组合,促进胚性愈伤组织形成,0.1 mg/L 德夸霉素与 1 mg/L 麦草畏组合诱导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较佳,诱导率为 28.67%;用生长旺盛、质地松散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 21 d 可建立生长状态较均一、分散性好的悬浮 细胞系;0.3 mg/L 德夸霉素与 1 mg/L 麦草畏组合较有利于悬浮细胞系增殖和后续体胚发育;将悬浮细胞系转到 MS+ 谷氨酰胺 100 mg/L + 蔗糖 30g/L 培养基上,于 28(±2)℃、2 000 lx 下进行胚诱导培养,每两周更换新培 养基 1 次,培养 60 d 可获得直径大于 1 mm 的胚,最高每瓶 295 粒;将大于 1 mm 的胚转到固体培养基培养可 获得再生植株。【结论】适当质量浓度德夸霉素与 2,4-D 或麦草畏组合,促进油棕芯叶瘤状愈伤组织形成易碎 胚性愈伤组织;用生长旺盛、质地松散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 21 d 可建立生长状态较均一、分散性好的 悬浮细胞系;初步发现含适当质量浓度德夸霉素与麦草畏液体培养基利于悬浮细胞系增殖和后续体胚发育。  相似文献   

7.
以海岛棉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挑选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悬浮培养胚性细胞系。用含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离析酶的混合酶液从新海3号、新海7号和282这3个品种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物中游离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用液体浅层法培养仅见再生细胞的1次分裂;用含有低融点琼脂糖的KM8P培养基进行琼脂糖珠悬浮法培养,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经几次分裂后产生再生细胞团  相似文献   

8.
香蕉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分别以3个香蕉品种的多芽体茎尖和5个香蕉品种的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结果分别从2个基因组类型为AAA的品种的多芽体茎尖和未成熟雄花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而未能从基因组类型为AAB或ABB的香蕉品种中获得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受基因组类型、品种和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上述4个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成功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不同香蕉品种,从其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大麦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快速建立及其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禾谷类作物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超低温保存是现代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基础工作。本文分析了从大麦成熟胚培养快速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的两个关键步骤。愈伤组织的精心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立细胞系的难易程度。悬浮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学观察可以用来判定2,4-D浓度和继代周期等因子是否需要调整。经过预培养和保护剂处理,用两步法冻存的大麦悬浮细胞能够高频率地恢复生长。在合适的条件下用玻璃化法冻存,TTC相对存活率可达51%,从恢复生长的细胞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0.
龙眼荔枝属间原生质体电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龙眼的幼胚培养诱导、筛选出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由之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 ;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荔枝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系 .龙眼的胚性悬浮细胞和荔枝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 10 .0g· L-1的 CPW- 13M的酶解液中酶解 ,经纯化后可得到较为纯净的原生质体 .采用电融合方法进行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处理 ,获得了适宜的融合参数 ,融合率达 2 0 %以上 .融合产物经初步培养 ,形成了多细胞团  相似文献   

11.
首次报道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害虫种类及为害情况。初步查明害虫有10多种,其中主要的为葎草疣蚜phorodon japonensis Takahashi、棉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和大麻跳甲Psylliodes attenuata(Koch)。根据害虫种类和防治实践,阐述了该地区啤酒花害虫综合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2.
茄子雄性不育系苗期植株生长特性与光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茄子不育系苗期生长缓慢的黄化现象,以茄子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对苗期的生长特性、光合作用以及与生长相关的几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叶片数、株高、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明显低于保持系,C/N则高于保持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在9:00,次峰值在15:00,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有显著差异,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53μmol/(m2.s)和1365μmol/(m2.s)、43μmol/(m2.s)和940μmol/(m-2.s);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93μL/L和1075μL/L、90μL/L和1285μL/L。  相似文献   

13.
黑麦染色质诱导小麦群体数量性状变异及特异株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My84 4 3与栽培黑麦 (SecalecerealeL .)自交系R3的远缘杂交回交后代(BC2 F5)群体中的 119个株系 2 340个单株与产量构成因素有关的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黑麦染色质导入小麦背景后 ,在回交和连续多代自交过程中 ,小麦和黑麦染色体相互作用 ,形成了与小麦亲本性状完全不同的特性 ,数量性状发生了较大变异。黑麦染色质的导入 ,对穗颈距的长短影响最大 ,结实小穗数的影响最小 ;单株变异系数以穗颈距 >穗粒数 >有效穗 >千粒重 >株高 >穗长 >剑叶长 >结实小穗数为序而变化 ;与对照相比 ,达显著水平变异株系的频率以株高 (73 3% ) >穗颈距 (6 6 7% ) >穗长 (6 0 % )和穗粒数 (6 0 % ) >千粒重 (5 3 3% ) >结实小穗(46 7% ) >剑叶长 (33 3% ) >有效穗 (6 6 7% )为序而变化。黑麦染色体的导入可以有效地获得株高 ,穗颈距 ,穗长 ,穗粒数和千粒重 ,结实小穗 ,剑叶长等一系列变异株。通过黑麦染色体导入 1RS/ 1BL背景 ,能够有效地降低株高 ,增加穗长、穗颈距和穗粒数 ,从而为改良小麦育种群体提供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5龄和4龄的苜蓿根际土壤的不同浓度化感作用的强弱及其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苜蓿土壤浸提液稀释成一系列浓度梯度,采用纸上萌发试验培养苜蓿、糜子和莜麦种子。[结果]两个年龄苜蓿浸提液对莜麦种子萌发无影响,对糜子、苜蓿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力的强度为糜予〉苜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15龄苜蓿土壤浸提液的抑制力强于4龄。两个年龄的苜蓿浸提液对糜子的根长、苗高均无影响,但显著抑制了苜蓿的根系生长。4龄苜蓿能促进莜麦根系和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随着土壤溶液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也增强。[结论]15龄苜蓿根际土壤的化感作用强于4龄苜蓿,对糜子、苜蓿均有抑制作用,4龄苜蓿土壤能促进莜麦幼苗的生长,建议苜蓿后茬作物播种莜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模拟厌氧胁迫下薏苡(CoixlacrymajobiL.)和玉米(zeamayL.)的丙醛(MDA)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胁迫处理增加薏苡、玉米根系和叶片的MDA的含量,同时导致膜脂过氧化物的生成;但在根系中,薏苡膜脂过氧化物含量低于玉米,MDA含量与处理前比较处于较低水平;此外,薏苡根系中SOD维持较高的活性,而玉米则在叶片中有较高的POD和SOD活性。  相似文献   

16.
番木瓜茎尖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番木瓜(Carica papayaL.)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以番木瓜茎尖为试验材料,研究番木瓜茎尖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茎尖在MS BA 0.5 mg/L NAA 0.1 mg/L ADS 40 mg/L GA31.0 mg/L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增殖系数每4周可达6.8倍,将该无菌芽继代到MS IBA 1.5 mg/L 活性碳(AC)2.0 g/L的生根培养基上,可正常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7.
石榴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酸绿籽石榴为试材,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5 μL ISSR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buffer(不含Mg2+),1.5 mmol/L Mg2+,0.2 mmol/L dNTPs,TaqDNA聚合酶1.5 U,引物0.3 μmol/L,模板40ng。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4 min,94 ℃变性45 s,54 ℃退火1 min,72 ℃延伸2 min,40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该体系的建立为从DNA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系统分类、品种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不同药剂对意大利蝗的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为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测定不同药剂对意大利蝗4龄、5龄蝗蝻和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田间防治效果.[结果]3种药剂对意大利蝗的毒力LC50大小依次为:4龄蝗蝻对杀虫剂的毒力斑蝥素的毒力最高LC50为0.885mg/L,苦参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为269.528和869.887 mg/L.5龄蝗蝻对杀虫剂的毒力LC5o在1.338~1 200.808 mg/L;成虫对这几种杀虫剂的毒力Lc50在2.493~2 053.894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苦参碱效果最好,药后7d的防效达到81.8;,其次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药后7d防效达到74;.[结论]苦参碱可溶性粉剂田间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剂对十字花科小菜蛾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崇斌  朱小清  罗兰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43-6844
[目的]研究了几种药剂防治十字花科小菜蛾的药效试验,以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促进贵阳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方法]设天佑(37.5%硫双威悬浮剂)1500倍液、抑太保(5%氟啶脲乳油)1500倍液、虫满克(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克蛾宝(15%阿维.辛乳油)1500倍液以及空白对照(CK)5个处理,开展药剂防治小菜蛾的药效试验。药后3、7、15 d,分别在标记的结球甘蓝上调查残存的幼虫活虫量,并计算防治效果。[结果]施药后3、7、15 d,克蛾宝1500倍液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分别达82.4%、81.5%、79.6%,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天佑1500倍液、抑太保1500倍液、虫满克1500倍液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分别达60.2%以上,但均低于克蛾宝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方差分析表明,施药后3、7 d,克蛾宝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天佑1 500倍液、抑太保1500倍液、虫满克1 500倍液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施药后15 d,克蛾宝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天佑1500倍液、虫满克1500倍液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与抑太保1500倍液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克蛾宝(15%阿维.辛乳油)1500倍液是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较好农药,是可作为替代常规药剂来防治小菜蛾的新型复配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棚避雨栽培绿芦笋,可有效解决芦笋茎枯病问题,获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选择抗性强、色泽浓绿、生长势旺盛的芦笋品种,种子催芽后于育苗床育苗,苗期保持床土湿润;苗高25cm以上、地上茎3根以上、肉质贮藏根4根以上时移栽定植;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预防病虫害;第一年起产的芦笋留2~3根母茎后起产;每年冬季当芦笋茎秆枯黄后应及时清园,并重施腊肥,为翌年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