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夏大豆荚粒形成和干物质积累特性,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逐节数取主茎、分枝荚粒,取鲜荚量取长、宽、厚度,称取荚粒质量,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豆荚长、宽度先期同步快速增长,达到恒定值后则趋于稳定;厚度先缓增后降,顶部开花40d左右最大.籽粒体积随着豆荚厚度增减而增减.主茎荚粒占70%以上,随节位呈抛物线变化,分枝荚粒随节位上升直线下降.分枝数、主茎荚粒与单株生产力呈正相关.鲜荚质量变化可用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描述,豆荚、籽粒和百粒干物质积累可拟合直线和Logistic曲线,荚壳质量变化为抛物线.[结论]高产栽培要保花增荚增粒.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分析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于2020和2021年夏大豆生长季开展施氮田间定点试验,通过系统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夏大豆籽粒百粒重和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级鼓粒参数与粒重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百粒重随鼓粒天数增加呈“Logistic”曲线的变化趋势,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过量施氮或氮肥亏缺均会缩短鼓粒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均鼓粒速率。夏大豆粒重与鼓粒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和缓增期的持续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鼓粒速率和鼓粒持续时间主要由快增期和缓增期的鼓粒速率和鼓粒持续时间决定。施氮可以增加夏大豆粒重,但过量施氮则会对粒重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延长鼓粒持续时间,特别是鼓粒中后期的持续时间,有利于粒重形成。  相似文献   

3.
大豆籽粒发育可分为鼓粒期和籽粒归圆期,探究无损伤检测鼓粒进程的指标对大豆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鲜819-4、冀豆17、鲁96150和V94-3971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连续测定标记花荚的荚果厚度,分期收获同日标记的大豆籽粒并进行发芽率测定,研究大豆鼓粒期荚果厚度变化。结果表明:1)鼓粒期鲜荚皮厚度基本保持恒定,因此荚果厚度可用于度量籽粒厚度的变化。荚果厚度(y)与开花后日数(x)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y=ax2+bx+c)进行有效模拟。利用模拟函数可以对大豆鼓粒始期、最大荚果厚度出现期、鼓粒持续期以及平均鼓粒速率等进行有效预测。荚果最大厚度可用作判定大豆籽粒开始具备发芽能力的外观指标。2)荚果厚度变化受材料特性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同一材料不同时期标记的花荚,荚果厚度增速趋势可能有差异,因此在大豆籽粒灌浆特性研究中,同日标记花荚是籽粒灌浆特性研究中一项必要的控制措施。3)不同材料鼓粒特性存在差异,选择鼓粒启动早、鼓粒速度快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荚果厚度有望成为研究大豆灌浆特性和适时早收的无损伤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3种灌水处理研究了菜用大豆品种毛豆292的鼓粒和需水特点.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始花期和鼓粒初期各灌水1次,能明显加快籽粒鼓粒速度,延长鼓粒持续期,促进籽粒饱满,增加标准荚数,提高鲜荚产量和标准荚产量.  相似文献   

5.
当大豆达到最大体积与重量时,即为鼓粒。50%以上植株豆荚放扁、籽粒显著凸起为鼓粒期。这一时期是决定结实率、粒重以及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主攻目标是加速鼓粒、增粒和增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是实现高产的关键。1、根外追肥在生育后期,如发现有脱肥现象,亩用尿素1kg加磷酸二氢  相似文献   

6.
大豆粒、荚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对粒重不同大豆材料的籽粒物质积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粒材料鼓粒速率呈慢-快-慢的单峰曲线,鼓粒速率峰值(5~8 mg/d)出现在始粒期后20 d左右,大粒材料鼓粒速率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始粒期后12,24 d左右,并且第二个峰值(20~27 mg/d)明显高于第一个峰值(12~18 mg/d).大粒材料的鼓粒速率明显大于小粒材料.大粒材料在籽粒鼓粒期间子粒有较低还原糖含量和较高的淀粉含量,在鼓粒前期大粒材料荚壳中淀粉含量明显高于中小粒材料.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体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等离子体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对照。大豆叶片光合速率从苗期到鼓粒期逐渐增加,鼓粒期最高,尔后下降。鼓粒期剂量为1.5 A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叶片光合速率比对照高34.1%。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气孔导度呈单峰曲线变化,二者均在鼓粒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4.5 mmol/(m2.s)和0.75 mol/(m2.s)。鼓粒期1.5 A等离子体处理植株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比对照高16.2%和17.1%,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在鼓粒期提高最明显,剂量为1.5 A处理效果最佳。处理后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钾素用量对垦粘1号籽粒灌浆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以垦粘1号为材料,通过分析灌浆期鲜重、干重、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了钾素用量对糯玉米籽粒灌浆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鲜重和籽粒干重呈"S"型曲线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表达,籽粒含水率变化用一元三次方程反映较好。施用钾素可以显著提高百粒鲜重和干重最大增长速率,但对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时间影响不大。钾素用量与鲜穗产量和籽粒产量可用一元二次方程反映,施用钾素可以显著提高糯玉米鲜穗产量和籽粒产量,但钾素过量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济宁市气象局提供气象资料,通过对济宁市农科院夏大豆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夏大豆苗期阶段是需水的关键时期,降水量的大小对其产量影响最大;鼓粒成熟阶段后期的降水量对产量影响次之,此期降水量对单株有效分枝、有效荚数影响较大;搞好苗期和鼓粒后期的供水,是夏大豆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4个菜用大豆品种花荚及籽粒形成的比较,认为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籽粒形成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中期的生殖生长是籽粒形成的基础,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此在江苏徐淮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菜用大豆品种生育指标的重要因素。菜用大豆鼓粒前的花荚期以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以鼓粒速率作为大豆耐旱性评价指标,采用盆栽试验,先以汾豆65和中作3088为试验材料,在鼓粒期设置干旱胁迫(短期)和正常灌水(对照)处理,测定大豆荚果厚度变化,并用新建的方法对7个大豆材料的鼓粒期耐旱性进行初步比较。结果表明:大豆鼓粒期遭遇短期干旱胁迫,处理期鼓粒速率明显下降甚至停滞,复水后出现快速鼓粒现象(补偿效应),但后续鼓粒速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中作3088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优于汾豆65。在同等鉴定条件下,耐旱性较好的大豆材料表现为延迟萎蔫、胁迫期鼓粒速率较高、复水后鼓粒速率能较好恢复等特征。通过平均抗旱系数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定,鲁96150、邯豆5号和秦豆11号鼓粒期耐旱性较强,中黄35和秦豆8号鼓粒期耐旱性一般,而汾豆65和中黄30鼓粒期耐旱性较弱。综上所述,大豆受旱后以荚果厚度表示的鼓粒速率发生明显变化,可用于大豆鼓粒期耐旱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与生态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异黄酮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密切相关。并明确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均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异黄酮的积累;在出苗期较多的日照和较低的均温有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出苗期降水与异黄酮含量呈二次抛物线曲线关系,75mm是最佳值;分枝期较小的昼夜温差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土壤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较低的硫含量也有利于异黄酮含量的提高。在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荚果厚度模拟评价黄淮夏大豆品种的鼓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荚果厚度动态变化可以表征大豆鼓粒特性,本研究将评价不同大豆材料的鼓粒特性,并为筛选优良鼓粒特性材料和研究大豆高产机制提供借鉴.[方法]利用49个大豆材料进行花荚标记,定位连续测量荚果厚度,并利用二次函数((^y)=(^β0)+(^β1)x+(^β2)x2)拟合各材料的荚果厚度(y,单位mm)与花后时间(x,单位d)的关系,据此预测各材料的鼓粒始期、终期和持续期,以及最大荚果厚度和荚果增厚速率,并对大豆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利用实测数据对荚果的粒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二次函数有效拟合了荚果厚度(y)与花后时间(x)的关系(R2>0.98).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为鼓粒持续期、荚果增厚速率、鼓粒始期、鼓粒终期、最大荚果厚度、盛花期.相关分析显示:大豆盛花时间与鼓粒特性相互独立,而5个鼓粒特性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49个大豆材料可以聚为10类,各类之间鼓粒特性差异明显.其中,荚果厚度较小的‘早熟66’和‘汾豆65’,以及荚果厚度较大的‘邯豆5号’‘中黄30’‘高豆1号’和‘中黄42’可在快速鼓粒新品系的选育中使用.荚果厚度和籽粒厚度都存在明显的粒位效应,粒位效应从大到小为中部粒位、远端粒位、基部粒位.[结论]荚果厚度可作为无损伤测定指标用于研究大豆籽粒的鼓粒规律及其变化,对不同大豆材料的鼓粒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小麦群体动态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2016—2017年度氮高效品种筛选和展示田的试验数据,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茎蘖数随时间、叶面积系数随积温呈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变化;干物重随时间变化为Logistic曲线,随积温变化为二次多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产量主要取决于穗数,冬后茎蘖数与穗数正相关,挑旗后茎蘖数与产量、叶面积系数与穗数、产量正相关,拔节后干物重积累与穗数、产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鲜食大豆俗称“毛豆”,是指在大豆鼓粒后期籽粒饱满而荚壳和籽粒均呈翠绿色时采摘食用的大豆鲜荚。鲜食大豆食味鲜美,营养丰富。安全无公害,是深受我国城乡人民喜爱的特色蔬菜。在日本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种植鲜食大豆要掌握以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稗草生长明显降低了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向其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但显著提高了大豆茎、叶、籽含氮量及氮素向其茎、叶中的分配比例。这种影响在座荚期渍涝和鼓粒期干旱条件下最为突出;稗草对大豆粒蛋白质生产的危害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渍涝条件下显著减轻,而在任一时期的干旱条件下均明显加重,且在座荚期的渍涝处理中比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溃涝处理中大。不同时期、不同旱涝胁迫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程度不同,其中旱害远大于涝害,后期旱害大于前期旱害,先涝后旱的危害大于先旱后涝的危害;开花期大豆最不耐涝,鼓粒期最不耐旱。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周口市夏大豆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品种、种子处理、播种、防治草害、幼苗期管理、分枝期管理、开花结荚期管理、鼓粒成熟期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内容,以对周口市农民种植夏大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周口市夏大豆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品种、种子处理、播种、防治草害、幼苗期管理、分枝期管理、开花结荚期管理、鼓粒成熟期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内容,以对周口市农民种植夏大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鲜食大豆俗称毛豆 , 是指在大豆鼓粒期后 , 籽粒饱满而荚色和籽粒均呈翠绿时采青食用的大豆鲜荚 . 鲜食大豆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 且农药残留低 , 是城乡居民喜爱的优质蔬菜 . 鲜食大豆产量高 , 市场售价一般在每公斤 1.60元以上 , 每 667平方米纯收入比收干籽高 1~ 2倍 ,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 据调查 , 早春采用地膜保温栽培的平均每 667平方米产量在 400公斤左右 , 每公斤售价在 4.50元以上 , 则产值超过 1600元 .   ……  相似文献   

20.
大豆倒青症是指到了正常成熟的时期,大豆植株茎叶、豆荚仍保持青绿色,有的正常结荚鼓粒,有的结荚鼓粒但籽粒不饱满,有的有荚无粒甚至无荚无粒,造成大豆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结实成熟和收获.大豆倒青症对产量威胁很大,轻者减产,严重者绝收.要种植好夏大豆,应该充分了解大豆贪青晚熟、青棵不实发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