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星光 《四川蚕业》2008,36(3):26-27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度转移,繁琐的传统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出现了“粗管懒养”所造成的发病率高、茧质差、产量低、收入少的现象。为了解决解这些问题,我县通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整套提高养蚕工效的技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并在我县得到全面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度转移,繁琐的传统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出现了“粗管懒养”所造成的发病率高、茧质差、产量低、收入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何在现有简陋的生产条件下获养蚕高产、稳产的效果,是发展养蚕业需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本试验选择简陋多缝隙木板屋(农户的蚕房),用塑料膜、牛皮纸等农村易获物品按防病要求进行简易改进,配以相应的防病操作技术,取得了养蚕无病、高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蚕桑生产是我县发展经济的历史传统产业.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抓住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8 000hm2,为实现年产"1万吨优质茧基地县"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力外出不断增多,养蚕劳动力逐渐减少,桑园撂荒、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的现象也不断出现,严重影响着我县到2010年实现年产1万吨优质茧进程.2002年末以来,我县蚕业科技人员从如何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养蚕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养蚕单产及效益着手,对大蚕室外棚架蚕台育与自动上蔟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加快实施"1万吨优质茧基地县"步伐探索出了一条费省效宏的捷径.  相似文献   

5.
罗志平  吴奇 《四川蚕业》2004,32(4):44-45,48
我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曾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农村养蚕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探索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使蚕农达到省力增效的目的,今秋我站在蚕桑主产乡镇酉溪镇15村6社进行了方格蔟、塑料折蔟自动化上蔟试点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6.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07,35(1):42-43
蚕桑是蓬安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县委确立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之一,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栽桑养蚕在我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过辉煌业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县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我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养蚕新技术,大棚地面养蚕就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具有轻便、省工、省力、高效的优点而深受蚕农的欢迎,被我县重点推广和普及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通过多年不断的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地面养蚕技术日趋完善,现将大棚搭建及养蚕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归  相似文献   

8.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3,31(1):39-4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蚕桑生产已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发展 ,传统的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改革传统的养蚕方法 ,我们从试点到扩面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 ,摸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 ,增强了比较效益和优势 ,促进了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 蚕种催青省力化催青是蚕儿发育的初始保护阶段 ,是养好蚕的基础。传统的催青方法蚕种所感受的温湿度不均匀 ,造成蚕种孵化率低。为此我县 1 995年建成并使用双向匀风式恒气流自动控制蚕种催青系统 ,提高了蚕种催青质量 ,蚕种一日孵化率均在 95%以上 …  相似文献   

9.
<正> 养蚕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养蚕业提出了集约化和省力化的要求,现行的养蚕方法占地多,劳动强度大,技术方面也较陈旧,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1997年我县在盘湾镇南盘村进行了五龄大棚地蚕条桑育的试验,之后向其它重点蚕区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深受蚕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正>栽桑养蚕是我县传统产业之一。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养蚕比较效益下降,蚕桑产业需要突破。为此,我县于2009年引进"嘉陵30号"果叶兼用新桑品种,既采叶养蚕,又产果应市,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获得农民好评。但随着果桑种植面积扩大,技术管理跟不上,2011年我县果桑发生了病虫害,导致部分果桑颗粒无收;2012年以后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对果桑菌核病和浆瘿蚊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传统养蚕生产方式环节繁琐、工序复杂、手工作业多、成本较高、劳动效率较低,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需要。我县从1992年起,就着手进行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的研究,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形成以小蚕共育、少回育和室外大棚养蚕等为核心的省力化养蚕体系,使规模化养蚕逐步达到低成本、低劳动强度、高效化。目前我县采用的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催青和补催青催青是养好蚕的基础。催青时要严格按照胚胎发育进度,进行温度、湿度、光线、气流等调节,确保转  相似文献   

12.
田时铭  彭梅 《四川蚕业》2007,35(1):28-28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11.9万亩(1亩≈667m^2,下同),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20万担(1担=50kg,下同)优质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2003年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务工,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农户举家外出。传统的蚕箔养蚕,给桑、除沙、扩座、捉熟蚕等需上下端蚕箔,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这种养蚕方法使得养蚕人员十分辛苦,既费工又费时,效率低。而且在家养蚕的又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劳动力的紧缺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桑园撂荒、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的现象不断出现,养蚕往往饲养粗放,蚕病多,蚕茧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实现20万担优质茧建设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如东是江苏省蚕桑重点县,蚕桑生产水平一直处在全省前列。1994年全县桑园面积10万亩、养蚕24.6万张。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我县的蚕桑产业经历了1996年和2008年两次下滑、萎缩,到2018年,全县桑园面积只剩0.8万亩亩、养蚕1.768万张,作为传统副业生产的蚕桑业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今天,急需寻求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为此,我们利用如东得天独厚的小蚕集中共育优势,组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通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来积累人工饲料养蚕经验,逐步构建人工饲料养蚕实用技术标准体系,从而改变人们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认识,推动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我县养蚕历史悠久,蚕桑资源丰富,多年来养蚕业作为骨干产业为发展农村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农村经济呈多元竞争发展的今天,蚕桑这个传统的优势产业,愈显优而无势.因此,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实属引导蚕业走向市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我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建湖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运而生,并通过不断的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省力化科技型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是当今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县重点蚕区的养蚕大户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认为简易蚕房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通风换气,较其他省力化养蚕方法更有利于大蚕的生长发育,而且建造快,坚固耐用,非常适合重点蚕区大量推广、应用。1简易蚕房的优点1.1是解决农村分户养蚕的现有蚕房设施与养蚕规模扩大不适应的有效途径当今农村住房养蚕一是面积不够宽敞;二是“口袋房”多,房屋设施与养蚕所需微气象环境不相适应;三是“人蚕共居”不利于彻底消毒防病,与养蚕所需较高的卫生和安全环境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胡云峰  胡安素 《四川蚕业》2006,34(3):51-53,55
我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发种、产茧曾名列全省前茅,特别是四边桑栽植模式曾在全省推广。蚕桑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栽桑养蚕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也是我县农村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家庭副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全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为了加快实现我县第二个战略目标,我们决心以兴桑养蚕作为振兴略阳农村经济突破口,进一步加快蚕桑生产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养蚕农户逐年下降,传统的养蚕方法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关系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县养蚕能手梁能文,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条一年四季剪枝养大蚕,不仅养蚕省力、产量高、效益好,而且粮食丰收、养猪也挣钱的致富路子。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一年我县的蚕桑生产连续第二年创造了最高历史水平.饲养桑蚕7100张,至10月底收购蚕茧2488担,预计年终总收茧量达2650担,饲养量和收茧量分别比去年增长57.7%和44.6%.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在党的三中全会后,逐步纠正了“以粮唯一”的错误倾向,落实了农村经济政策,改变过去只发展集体种桑养蚕的现象,贯彻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针,为桑蚕生产的顺利和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农村推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后,我们在全县开办技术讲座普及养蚕技术,使养蚕的稳产高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