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丹玉 《南方农机》2024,(5):118-122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主体之一。山西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生态、农业、人文资源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产业基础不牢固、空心化、老龄化等劣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战略推进以及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应从盘活资源、夯实产业、传承文化、健全设施、人才振兴等层面发力,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规划,以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村镇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形式之一,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会根据自然、社会及文化等因素形成属于自己特色的村落,村落形态各不相同。特色村镇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自然景观优势、具有一定的当地文化特色,具有当地某一品牌代表性的村镇,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与旅游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优秀遗产。文章研究了传统村落旅游的进展,这里的传统村落指的是法定概念的"历史文化名村"和行政概念的"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是地域环境及文化的综合产物,有重要的价值。挖掘其中的物质与精神价值内涵与逻辑关系,营造特色空间环境,对传承地方文化,探寻传统村落发展出路十分必要。文章从空间环境的活力提升入手,对冀北堡寨村落特色空间营造进行分析,为传统村落的特色空间营造与村落的振兴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宇 《湖北农机化》2022,(3):108-110
传统村落在悠久的中华历史和农耕文明传承中逐渐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传统文化、建筑技艺和村镇空间格局等特征,是古代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也开启了旅游发展之路,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破坏性也极强,火灾事故频发,多个历史悠久、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被毁于一旦.因此,研究并制定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5.
王舸泓  王晨斐 《南方农机》2023,(21):121-125
万载古城以其非遗文化和赣派特色建筑风貌为核心载体,加之保留大量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祠堂群落,是江西旅游文化的活字招牌。课题组以万载古城为例,根据景观基因理论和识别方法,从村落选址布局、传统民居构造、主体性公共建筑、民俗文化等多角度来进行基因识别,梳理提炼其保护手法和特色景观风貌营造手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性总结,并提出指导性建设策略。结果表明,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结合江西地域历史和特色,立足生态本底,构建多元生态宜居体系成为传统村落留住原住民、实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传统村落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是广大农民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因此,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笔者以黔东茶园山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了茶园山传统村落资源现状,提出了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在分析婺源传统村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已编制的案例村庄新农村规划,分析在集约用地的基础上,在新农村规划中保护原有村落空间形态、在村落整治中保留原有村落环境要素、在住宅建设中保持原有生活方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中村落生态景观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推进村落生态景观保护工作应从改善乡村景观、创办特色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丰富乡村文化、重视乡村规划管理五方面着手。另外,根据李家村美丽乡村建设案例进一步探讨改善村落生态景观的途径,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覃婷婷  蒋荣  潘斌  谢依玲 《南方农机》2023,(20):121-123+131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源泉。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存原始农耕文化的传承主体、话语体系、价值体系,传承优秀的农耕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重塑民风民俗,建设特色生态村落等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课题组以怀化少数民族地区农耕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条件,分析了怀化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怀化农耕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空间分布以及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都已形成初步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融合的可行性。在尊重农耕文化底色、遵循乡村旅游开发规律的基础上,促进传统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推进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承与群众多元需求持续对接。  相似文献   

11.
李岳 《南方农机》2022,(6):175-177,188
鲁南G村"银娃娃"传说体现了其村落社会重视道德伦理、强调公序良俗的文化特色,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突显了村民的主体性,同时也增强了村民对于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因此,乡村治理过程中要注重村落文化传统所具有的凝聚力,以此加强村落共同体意识建设,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深化村民自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融入公序良俗的引导教育,在良...  相似文献   

12.
徐庭焕  黄丹  孙虎 《南方农机》2023,(23):63-67
【目的】实现对农具与农具文化的有效保护,提高大众对于农具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方法】以逆向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排灌农具翻车为例,运用设计学、人机工学和力学等领域的知识对翻车外观、结构、材料、设计特点和使用习俗进行深入研究和再创造,分析中国传统农具设计中体现的造物思想、先民智慧和农耕文化。通过解析翻车独特的设计特点和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了农具文化的保护方法,并建立了基于逆向工程的翻车文化遗产保护框架。【结果与结论】逆向工程技术在农具文化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农具的设计角度出发,建立了更合理有效的农具文化保护体系,强化了传统农具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遗产提供了实际方法和框架,有助于实现农具及其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晋城市的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晋城市的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多、密度大,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集聚分布特征,集中分布在阳城县东北与沁水县东南的交界处以及高平市西南与泽州县西北的交界处,高平市是晋城境内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社区的反窃电工作常以村落为"工作对象",村落的社会结构特点和人文特征往往是反窃电工作查处难、易反复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从社区的性质分析窃电现场人文环境以及当事人群的心理状态和动机,以此指导反窃电工作,值得研究和尝试。1社区文化形成的群体性认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加速四川藏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通过近年脱贫攻坚的大力扶持,丹巴县的180多个乡村在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丹巴县嘉绒藏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为丹巴县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为此,笔者建议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弘扬藏区民族文化,推进乡村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上栗传统烟花技艺的保护现状,寻求相应的虚拟现实技术和物质文化保护,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保护上栗传统烟花技艺非遗文化中的价值意义。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固有传统模式的弊端,提升了人类的发展空间。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奠定了基础,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便捷创新的方式,助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土文化依托于乡村发展而来,源远流长。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乡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村落景观空间形态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作为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一些古镇、古村落以及古民居等都有着现代化的改装和变化。本文以泰顺县为例,从乡土物质的视觉设计、乡土空间的交互设计以及乡土精神的传承设计等方面论述村落景观空间的形态构建及其发展,立足于村落的乡土文化传承与当前经济发展相结合,构建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凤仪村历史沿革一千余年,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明显,传统文化种类丰富,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近年来,凤仪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存在乡村人口流失、环境开发过度、现代文化冲击等问题,为此,笔者建议从人才培养、适度开发、深入挖掘当地特色等途径加以解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晓晨 《南方农机》2019,(8):247-24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不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要保护红色文化的资源,与时俱进,从而保持红色文化的传承和进步,让红色文化历久弥新。为此,文章围绕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行研究,并针对红色文化在弘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在重视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乡村建设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经济层面,带给人们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包括了乡村文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对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乡村的振兴。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文化,探究了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作用,提出在乡村文化逐渐衰退的情况下借助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