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1992 ̄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1)头季稻生长后期光合物质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仅能通过光合物质间接起作用;(2)头季稻生长后期单茎茎鞘干物重分别与再生芽活芽率、芽长、芽重、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头季稻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保证头季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4.
杂交水稻产量形成与冠层叶、鞘、茎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采用裁剪冠层叶面积的方法研究控制杂交稻产量形成与冠层叶、鞘、茎,分析倒1、倒2、倒3叶的叶、鞘生长规律及剪叶后对有效库容、源库变化、茎鞘输出率和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3个叶、鞘的生长符合y=c/1十ae^bx曲线规律。抽穗后裁剪冠层叶,总库容变化是受千粒重的影响。有效库容随剪叶面积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空秕粒增加明显,源不能满足库。A6B6全部剪去上3个叶后,充实度为0.3375。水稻高效能叶占54.88%,低效能叶占45.12%。物质生产叶片是倒1>倒2>倒3;裁剪冠层叶面积各节间茎鞘物质输出率的变化是:例3节Aj、Bj均为鞘>茎鞘>茎,倒2节Aj为鞘>茎鞘>茎,BJ为鞘>茎>茎鞘,倒1节Aj、BJ均为茎鞘>鞘>茎。剪叶面积与充实度、灌浆重呈y=a^-bx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水稻类型及特点,在分析水稻高产必备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合浦县实际,提出了直播和抛秧2种适宜当地的水稻种植方式,以期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水稻群体光合速率和茎鞘贮藏物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采用汕优 63和盐粳187品种(组合),通过设置前后期不同氮素配比,对水稻群体光合速率(CAP)和茎鞘贮藏物质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后CAP随生育进程而逐渐降低。汕优63以6:4配比CAP较高。上3茎鞘物质干重变化呈“V”字型,在穗后23d左右达最低值,其中以顶三茎鞘物质输出最多。CAP与群体质量指标、穗后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关系除穗后23d左右外比较密切,穗后23d茎鞘贮藏物质大量输出。  相似文献   

7.
水稻几种高产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抛秧稻产量形成的生物学优势及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抛秧稻不同苗姿、苗质、抛栽密度与深度等试验,进一步分析明确了抛秧稻产量形成的生物学特点与优势,并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抛秧优势的高产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胡世勇  何敏 《河南农业》2016,(29):23-24
改进栽培技术,改良品种,改善种植土壤环境,是提高水稻产量、实现水稻高产的主要途径.单一应用优良、高产品种,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19.33%左右;单一改进栽培技术,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10.06%左右;单一改善种植环境,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7.17%左右;3种措施配套结合应用,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41.11%左右.为了实现水稻的高产更高产,就需要三者协调统一、相互配套、优势互补、共同作用.基于此,从品种、栽培方式及肥料运筹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并分析实现水稻高产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麦干物质积累与穗粒重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11个品种(系)穗粒重形成过程中的干物质累积分配特性。小麦开花后穗粒重形成可分为初期(即穗粒形成期,开花至花后10天)、中期(花后10天至30天),和后期(花后30天至成熟)三个阶段穗粒重与中、后期的灌浆速率密切相关,其相关数分别为0.9757和0.8518后期灌浆速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可供育种家利用。本研究指出,重穗育种应在增加同化源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12.
水稻根系与产量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早造水稻,采用不同施肥处理,3次重复的小区试验,探讨了水稻根系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产量差异极为显著,而重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小区产量经多重测验,施氮、磷、钾肥区产量最高,不施肥区产量最低. 研究表明:小区产量高低与施肥有关外,还直接受到水稻根系发达程度所制约,从回归分析可看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短根数、长根重,最小是伤流量. 研究还表明:在高温多雨的水田生态系统中,通过人控施肥调节、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是夺取水稻高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几个杂交水稻茎鞘干物质的运转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优6号等5个组合为材料,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组合茎鞘干物质积累最大期均在抽穗末期,但下部的第一、第二节间和叶鞘则在始穗期。单株茎鞘干物质最大积累量因组合和播期不同,变化于1600至3000毫克之间。茎鞘干重消退以始穗后15至20天为最快,占总减少量的80%;但不同栽培条件、同一植株不同部位间有差异,变化于400至1100毫克/每茎之间,运转系数相应为12%至40%。茎鞘贮存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约占1/3以上,高于常规水稻。  相似文献   

14.
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穗粒数与千粒重比较,前者是一项易变的因素,并对产量的影响更大些.抽丝到抽丝后14天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而抽丝到抽丝后24天中改善营养对千粒重较重要,加强抽丝到抽丝后24天的管理可增加产量.育种上可以把粒重较高、穗粒数稳定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   总被引:251,自引:18,他引:251  
 本文从水稻栽培学角度提出了高产群体质量这一新的理论问题。重点论述了水稻抽穗后物质生产量、群体总颖花量、粒叶比、有效及高效LAI、平均茎鞘重、颖花根活量以及有效分蘖率等与高产形成的关系,分别分析了它们在群体质量上的意义,并在有些方面初步指明了作为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的数量范围。文章还阐述了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控制的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6.
对高产条件下泗棉3号棉铃增重的理想株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茎和果枝节间保持适宜的长度、较多的果枝数及适宜的节枝比,可增加果枝粗度,尤其是上部和中部外围的果枝粗度,增加中上部果枝向值,是高产棉铃增重的结构基础;果枝向值这一指标可衡量果枝和叶片的着生状况.  相似文献   

17.
水稻根系特征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用12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供试品种的根系特征与地上部性状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表明:种子根特征受种子千粒重影响较大;每株不定根数与每株分蘖数和穗数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影响麦茬稻产量的诸因素中,选择五项可控因素,建立五元二次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经电子计算机模拟、筛选,提出该地区麦茬稻在节水条件下,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施氮量和插秧密度,其次是浇水次数和施磷量。同时明确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中稻纹枯病对再生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大田试验,电脑优化,建立了烤烟优质适产高效益栽培实用模型.产量在2250~2625kg/ha适产范围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每公顷施氮200.79~204.72kg.P_2O_5185.90~193.93kg,K_2O316.88~357.30kg,单株留有效叶16片,移栽苗龄9叶1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