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研究确立了套种玉米施肥与产量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模型经方差分析F值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该研究的三个主放因子对量的影响大小程度是氮>磷>钾,其相关程度为0.93。经过模拟寻优,玉米单产9000-9750kg/hm2的N、P、K施量的优化组合是:玉米施氮360kg/hm2,施P2O569.8kg/hm2,施K2062.7kg/hm2。该施肥指标通过大面积生产示范验证,玉米平均产量在940-9600kg/hm2,比常规栽培田玉米产量7411.5kg/hm2,增产1993.5-2188.5kg/hm2,增产历26.9%-29.5%。增产效果显著。生产示范产量接近目标产量,说明该方程可以为大田预测,研究所得的施肥指标可以作为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矿物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物产量、子粒产量及肥料贡献率。与当前施肥水平比较,玉米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750 kg/hm2的条件下,化肥不减量和减量15%生物产量分别为38 647、36 869 kg/hm2,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7.61%和2.66%;子粒产量分别为16 544、15 783 kg/hm2,增产7.56%、2.48%;肥料对生物产量贡献率分别为56.26%和49.07%,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11.05和3.87个百分点,表明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750 kg/hm2的前提下,将氮、磷化肥施用量在当前水平上减量15%可以保证玉米子粒产量稳定在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黑土区高产土壤培肥与玉米高产田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黑土区高产土壤培肥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黑土区玉米最大效益施肥量和最高产量施肥量,明确了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土壤限制因素以及亚耕层培肥、深松、磷、钾肥追施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探明不同产量玉米需肥规律,提出了玉米高产施肥原则,初步建立了黑土区玉米产量14250kg/hm2的土壤培肥与施肥技术,并创建了产量超过14250kg/hm2的建设技术和样板。  相似文献   

4.
皖北地区过去被列为玉米杂交制种非适宜区。作者在分析以前杂交制种低产原因,本地区气象要素,总结周边地区高产制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皖北地区玉米高产杂交制种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选用高产制种组合,调整播期,父母本错期、行比,增加母本密度,优化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将本地区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由过去的2250kg/hm2左右,提高到3750kg/hm2以上,实现本地区玉米杂交制种历史性突破,并提出4500kg/hm2玉米高产制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高油玉米298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王璞  王伟东  王启现 《玉米科学》2002,10(2):049-052
以高油玉米298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对高油298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高油298的产量和含油率有显著影响,随密度增加,高油298的穗粒数、百粒重、子粒的含油率降低;吐丝期光合速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成熟期粒叶比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子粒产量均在一定范围内先升后降.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最高子粒产量的密度为60 000株/hm2,产量为7 472.4 kg/hm2,子粒含油率为9.84%,综合考虑子粒产量和含油率二因素,密度为60 000株/hm2时油产量最高,为643.2 kg/hm2。  相似文献   

6.
夏播玉米密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滕树川 《玉米科学》2003,11(Z1):065-067
经四个点夏玉米密度试验的综合分析,本县夏播玉米以60 000株/hm2为宜,小区产量在各个试验点都名列首位,经加权平均每公顷达到5 082.54 kg,比52 500株/hm2、67 500株/hm2、75 000株/hm2的分别增10.2、14.4、35.8个百分点,达到了LSR的极显著水平,得出了本县夏播玉米适当增加密度,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油、高淀粉玉米产量、品质与群体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产条件下探讨了高油、高淀粉玉米的群体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相同产量水平下,高油玉米收获指数低,形成单位重量子粒所需的生物量高,粒叶比低;而高淀粉玉米则相反,收获指数高,形成单位重量子粒所需的生物量相对低,粒叶比高.在11 250 kg/hm2左右的产量水平下,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的生物产量分别为26 000、23 000 kg/hm2;抽丝至成熟期的平均叶面积分别为50 280、41 550 m2/hm2;叶面积持续期分别为270、220万m2·d/hm2左右.保持花后较高的叶面积、叶面积持续期,防止植株早衰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和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公主岭国家黑土监测基地为平台,研究玉米连作条件下施肥及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可持续性影响。试验共设有机肥和化肥N、P、K的不同组合共24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施用常量有机肥和高量有机肥(FYM1、FYM2)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产量分别达到7668kg/hm2和7925kg/hm2,FYM(无有机肥)处理为5718kg/hm2。有机肥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N肥165kg/hm2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单施磷素、钾素及磷钾配施增产作用不明显,表明土壤中的磷钾营养水平没有限制作物产量。降雨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磷、钾处理的产量与8月份的降雨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种植方式、密度、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行距种植的玉米产量均高于宽窄行种植;种植密度60 000株/hm2的产量高于45 000株/hm2;施肥增产作用明显,但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方式和密度影响肥料效益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玉米和小麦间作农田水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清种玉米、清种小麦、玉米和小麦间种比例分别为4∶1、3∶1和2∶2农田的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小麦和玉米的强烈竞争和相互影响使作物的农田水分动态变化和作物耗水量产生变异,以及受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最终导致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出现明显差异.其中3∶1间种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小麦产量达到2707.2kg/hm2,玉米产量达到11191.5kg/hm2,而清种小麦和清种玉米的产量分别为2355kg/hm2和10153.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