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初,新疆哈密市农机研究所从北京引进了“非淀粉型可控光和生物降解地膜”也称双降解膜。该膜是1994年定为“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从1991年至1998年经过了大约七年不断试验,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推出的产品,目前在东北、华北以及国内十几个省市覆盖近百万亩农田。我们在试验过程中与研制单位共同协作,选用三个不同降解期的地膜,即50d、60d和80d,分别在哈密市山南不同条件下的棉花地上试验,  相似文献   

2.
可控降解地膜问世一种到期可自动从地面消失的地膜──“可控降解地膜”近日在辽宁省营口市问世.这种深受农民欢迎的新产品是该市石油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的.由于“两高一优”农业的迅速发展,地膜覆盖技术在农村普遍应用,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方面起了很...  相似文献   

3.
“降解地膜”在哈密地区的试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膜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已广泛应用,它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墒、控制水分蒸发,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和对农作物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膜的大量应用,废膜的弃置问题也日趋突出。为解决这个矛盾,我站科技人员从1997年开始探讨和试验这类产品。前两年我站引进光控淀粉型降解膜经过两年的试验,远远不能适应本地的气侯条件此种膜是在聚乙烯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淀粉被微生物吞食之后,使地膜开裂,但远达不到降解程度,如果淀粉加得过多,又会使地膜强度大大降低影响农田使用效果,起不到农膜的作用。1999年,我站从北京引进了…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了适时揭膜,研制耐老化易回收地膜、降解膜,开发配套的残膜回收机械,以及严格执行地膜标准等,为防治“白色污染”提供了几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产“光降解地膜”北京市义发工贸公司采用光降解双重技术,在国内首次批量生产出‘可控双降解农用地膜”。经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农业大学的对比试验证明,其物理机械性能及保温、保墒性能不仅完全达到了厚度为8微米的普通地膜的标准,每亩还比普通地膜节约投资25%。更...  相似文献   

6.
新型降解地膜研制成功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地膜较多的国家之一,由于连年使用,废弃地膜对土地和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国际上解决残膜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发生产可控降解型地膜。这种地膜在过了预定使用期后,能很快地降解为对土壤、农作物无害的物质。由天津大学...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机》2005,(1):32-32
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成功研制出“超薄环保型麻地膜”,该课题日前通过农业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地膜质地轻薄,但强度较高,保温保湿效果好;在土壤中的降解性能良好,并有培肥土壤作用。课题组研制的30g/m^2、40g/m^2、50g/m^2超薄环保型麻地膜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麻地膜制造工艺技术和原料配套技术研究为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降解地膜吹膜机问世目前,农田育秧护苗多使用农地膜,由于废旧地膜无法回收而造成土壤板结,土质恶化,给农民带来种种忧患。降解地膜机的问世,这个困扰着人们的难题已经解决,湖北武汉二轻科研设计院制造的吹膜机已试制成功。该机生产的可降解地膜使用一段时间后形成网...  相似文献   

9.
PBAT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特征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土壤水分条件对地膜降解的影响。【方法】以3种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设15%、25%、35%土壤质量含水率条件,研究了各地膜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降解特征,测定了羰基指数及其相应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结果】以PBAT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在施入土壤后均能够发生降解;扫描电镜(SEM)图像显示,生物降解地膜在培养130d后出现了大量微观孔洞,羰基指数也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25%土壤质量含水率条件下,各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率最快,显著优于15%、35%的土壤质量含水率条件(P0.05),地膜降解速率与微生物活性变化规律一致。【结论】PBAT生物降解地膜能够发生降解,25%水分条件下降解最快,土壤水分条件及地膜三维结构差异是影响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阿克苏地区是国家及自治区重点产棉区之一,也是农用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之一。自1983年种植地膜棉至今,棉花面积由6.7万hm^2发展到15.3万hm^2。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和长期使用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为此,地区科技兴阿办公室把“农田残膜回收净土工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列为2005-2007年科技兴阿项目。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增产技术措施。随着地膜的连年使用,"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规格的生物降解地膜A、B、C与普通PE地膜,在玉米生育期内对降解速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收获后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比较。此次试验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不仅具有普通地膜类似的保温、保水、防杂草功效,还具有自然降解作用,具有减轻土壤污染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复合降解淀粉树脂”项目塑料制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之中,据统计.全世界塑料生产量已超过一亿吨,我国每年的产量大约在250万吨,仅农膜一项年消耗即约70万吨。塑料的弊端主要是不好善后,以致于形成了二十世纪以来的最大公富之—-“日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农田P回地极坏了土壤结构,抑制农作物生长,造成规产。目前的对策不外乎:1.焚烧,2.用纸.3.’回收.4.改制成降解型,5.用新的高分子自成村扫代宫塑料。不过焚烧后的烟尘对大气依环形成污染,用纸代营娱庆不了回与多种用进的矛盾。一些发达目象已小批…  相似文献   

13.
我站从1997年开始在哈密市示范、试验、推广双降解地膜,先后用了4个厂家生产的多种双降解地膜,2002年推广540hm2。现介绍使用双降解地膜应注意的事项。(1)使用前应对土地平整,拣去上年留下的根茬,以免戳烂地膜。运输时不要将膜卷与硬物磕碰,搬运时要轻拿轻放,避免薄膜粘连,在使用时撕烂地膜。存放时应将膜卷用黑色薄膜包好,存放在避光处。(2)铺膜时拖拉机的速度不宜过快,以5km/h为宜,速度过快容易拉断地膜,还会使地膜过早开裂降解,影响作业生长。(3)应均匀平整地覆盖,使地膜紧贴地面,相隔2m横向用土压住,以免被风刮起破坏;因地膜厚度只有0.0…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区残膜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膜覆盖种植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种植技术,该技术在改善土壤的小气候、增加积温、保持水土流失和预防病虫、草害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新疆地处亚热带,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低,为使作物稳产、高产,地膜覆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使用。由于现有地膜主要是聚烯烃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使用后的地膜若不能及时回收会给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目前,对于地膜污染的解决办法主要有采用降解地膜、人工回收和机械化回收3种途径。降解地膜由于使用成本高、降解条件难于控制  相似文献   

15.
液态地膜     
由中国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和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联合开发研制的液体乳剂,乳化后具有极强粘附能力。使用时,将原液稀释4~5倍,用普通的农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地表,便可迅速形成胶结薄膜,从而提高地温,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使农作物生育期提前,增产幅度达20%以上。该液膜成膜后,作物里可直接破膜而出。且在完成了保老功效后,膜和自然降解,不产生土壤的“白色污染”.液压地膜还和广泛应用于固沙、固土、道路沿线护坡、滩涂开发等。液态地膜  相似文献   

16.
地膜可提高植物种植效果,但降解不充分的地膜停留在土壤中则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反向作用,基于此,开展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植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对比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通过研究地膜韧性、残膜特征、覆膜方式、灌水量与地膜降解速率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分别对全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塑料薄膜和无覆盖地膜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地膜以及无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含盐量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条件下,全生物降解地膜产量高于普通塑料地膜13%;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含水量比普通塑料薄膜高4%,含盐量则是普通塑料薄膜>无覆盖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在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研制出多用途、复合型农副产品加工成套设备在云南省富源县“坤星源魔芋开发有限公司”上寨魔芋加工厂竣工投产。该项目将马铃薯淀粉加工、芭蕉芋淀粉加工和魔芋混法精粉加工等先进技术有机、科学地溶为一体,既能生产马铃薯和芭蕉芋精制淀粉,又能生产高品质魔芋湿法精粉和纯化微粉,实现一机多能,加工周期延长,大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资源转化率。项目技术先进,开创了国内马铃薯、芭蕉芋精制淀粉和高品质魔芋精粉“复合加工”的先河,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对全国马铃薯、芭蕉芋和魔芋产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普通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环保负面效应的问题,进行了3种降解母粒含量和普通地膜玉米栽培对比试验,重点观察探讨降解地膜的可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达华3号(含7%降解母粒)在玉米全生育期降解性能可达到3级水平,而达华1号和达华2号降解性能仅分别达到1级和2级水平。可降解膜对玉米生育期、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与普通地膜区别不大,但在生育后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自治区农机局对农机系统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作出了部署,要求抓好以下工作.1以五项农机化工程为在点,加快先进实用农机化技术推广1.1实施以粮棉高产综合机械化技术为主,以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为中』动的节本增工程、南回小麦机收工程、北四五米机收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加工利用工程、以残膜回收为主的净土工程.1.2抓好已列入自治区计划的地膜小麦机械化技术推广、玉米高产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废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推广等7项“科技兴农”农机化项目及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机、应膜回收机、平铺沟播地膜机等自治区“科技兴新”、“星…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大学经过两年研制成功的淀粉塑料地膜,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于1994年3月正式投产面市。 据了解,这种淀粉塑料地膜的特点是以普通的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塑料粒料,加入谷类或薯类淀粉,如木薯、马铃薯、玉米、面粉以及催化剂、添加剂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