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棉花种子的生产、销售、调运和贮藏环节中都要由种子的发芽率做出判断和决定 ,但种子发芽 ,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要得到准确的发芽率结果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 打破休眠 对刚收获的棉花种子 ,因品种的不同 ,休眠期长短不一。在休眠期内 ,有活力的种子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无法发芽。在此期间 ,要得到准确的发芽率就要先人工打破种子的休眠。据研究表明 ,人工打破棉花种子的休眠 ,一般采用打破种皮、赤霉素处理、 80℃水浸种、 4 0℃高温处理等方法。2 水分 水分是种子发芽所需的最基本的条件 ,种子只有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才能…  相似文献   

2.
棉花种子休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皮是影响棉种发芽的主要因素。种胚发育不良、种子成熟度差促使休眠程度加深。自然条件下晒种、35℃,24h以及双氧水、硫酸亚铁溶液浸种均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打破休眠;其中以自然条件晒种、35℃预烘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我县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检验工作中,以大麦种子的发芽率测定较复杂。主要原因是:大麦种子的休眠期较小麦、水稻、棉花等种子要长得多,在当年种子、收获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于直接进行种子的实际发芽率测定,即使用有关的物理、化学处理,也难于有效地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获得种子的实际发芽率;其次,在夏季高温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氧水浸种、硝酸钾湿润发芽床、强氯精浸种和加热干燥等几种不同的方法对有休眠现象的水稻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氧水(H2O2)和强氯精2种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打破水稻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Favorita和南中552两个早熟品种的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对春秋两季生产的微型薯在4℃和20℃条件下贮藏的休眠期及其发芽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型在20℃和4℃下贮藏,春季微型薯休眠期比秋季分别短30d左右和60d左右,有光贮藏的微型薯打破休眠的时间比黑暗贮藏时分别延长一周和两周。块茎打破休眠后,发芽动态呈"S"曲线,但生产季节、贮藏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春季微型薯发芽持续时间均长于秋季微型薯,低温贮藏使发芽持续时间更加延长。  相似文献   

6.
皇后帝王花(Protea magnifica)种子具有休眠性,不经任何处理难以发芽。本研究以皇后帝王花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皇后帝王花种子生活力、种子萌发率、种子各部分粗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的影响,并以不同的方式(短时高温+变温层积、酸蚀处理+变温层积、赤霉素处理+变温层积)处理种子,研究皇后帝王花种子的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皇后帝王花种子的生活力高达90.00%,但不去除种皮的完整种子30 d内不发芽。种皮粗提液不仅抑制白菜种子的发芽,还显著影响白菜种子的根与地上部分的生长。皇后帝王花种子的休眠可能是种皮的机械障碍和种皮的内源抑制物共同引起的综合休眠。时长为2 min的不同高温(40~120 ℃)处理+变温层积、不同时间(10~ 70 min)的98%浓硫酸酸蚀处理+变温层积、不同浓度(0.3、0.5、0.7 mg/L)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变温层积都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提高皇后帝王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各处理分别以60 ℃的短时高温处理、30 min的酸蚀处理、0.7 mg/L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效果最好。综合比较,30 min的酸蚀处理为解除皇后帝王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此外,赤霉素处理对皇后帝王花种子的休眠解除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相比其他两种处理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一、棉子的休眠现象在鲁西北棉区,棉花播种后,从见苗到棉田达70~80%现苗,往往要经过10~15天的时间。定苗后仍有棉苗陆续出土,甚至到6月中旬还可见到刚出土幼苗。棉花出苗“拖拉”现象反映出棉子个体之间休眠期的长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对生产是很不利的。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棉子休眠特性进行了观察。棉子吸胀后,在最适温度(30℃)条件下,8天内能发芽的可认为已通过了休眠期;本文用发芽势作为棉子群体休眠状况的  相似文献   

8.
箭根薯种子萌发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种子类型、浸种温度与浸种时间,光照对箭根薯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箭根薯种子具轻度休眠,用一定温度的水浸泡箭根薯种子,在适当的浸种时间内可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以70℃温水处理8h、60℃温水处理24h,陈种发芽率可达70%以上,60℃、70℃温水处理24h,50℃温水处理48h,新鲜种子发芽率可达69%以上,采用薄土覆盖种子的播种方法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给云南铁壳麦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收获后保存于-20℃和常温下的云南铁壳麦为材料,研究了其穗发芽抗性的多样性及其形成因素。结果表明,32份云南铁壳麦平均穗发芽率为14.3%,穗发芽度为6.01%,具有很强的穗发芽抗性;整粒平均发芽率为24.3%,发芽指数为21.8%,表现出较强的休眠性;其中有3份铁壳麦休眠性较弱,2份在常温保存3个月后发芽率依然低于50%,休眠期较长。半粒的平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40.2%和28.7%,推测休眠性与种皮以及种子内的抑制物质有关。在颖壳+籽粒发芽实验中,-20℃保存材料的平均发芽率为11.8%,发芽指数为9.4%,说明颖壳浸出液对籽粒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温下保存材料的平均发芽率在第1、第3、第5和第7天分别为27.4%、7.5%、1.9%和0.6%,8 d后仍有34.1%的籽粒未能发芽,说明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颖壳中抑制物质的浸出液浓度逐渐增加,抑制作用加强。从抑制率来看,种皮抑制率>颖壳机械抑制率>颖壳浸出物抑制率,表明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主要来自于种子的强休眠性,颖壳的机械作用和浸出物的抑制作用也是主要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二年生棉花种子的休眠特性1987年春测定在温室内成熟的海岛棉品种跃51—11号二年生植株棉子,只有10天的休眠期。棉铃开裂当天,棉子发芽率为38.9%。棉铃开裂后10天,棉子发芽率达100%。1987年秋季在温室内成熟的二年生株的棉子休眠期不明显,棉铃吐絮收获后12天棉子发芽率为94.8~98%。  相似文献   

11.
以秦艽种子为材料进行发芽床、温度、浸种及光照等不同处理的发芽试验,确定适宜秦艽种子发芽的最适条件,为秦艽种子质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设置沙床、纸床2种方式,不同预处理,15℃、20℃、25℃、30℃4种温度恒温处理;见光和避光2种光照形式,采用标准发芽技术进行试验,考察不同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秦艽种子在有光照的条件下20℃时采用纸上发芽率最高,可达81.33%,预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秦艽种子发芽计数时间确定为第10天进行初次计数,第18天进行末次计数。20℃时,采用光暗交替的纸床发芽形式更适合秦艽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12.
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杂交种富农1号、郑单958和辽单565的成熟鲜果穗为试验材料,通过0℃、-5℃、-10℃、-15℃、-20℃和-25℃低温处理12 h,研究不同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当种子水分含量低于15%时,低温冻害对种子的萌发活力影响不明显;当水分含量处于15%~25%之间、温度低于-20℃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明显;当水分含量处于25%~30%之间、温度低于-15℃时,会明显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同一水分下,温度低于-20℃时,郑单958和辽单565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幅度最大,富农1号下降幅度远小于前两者;当温度降至-25℃时,3个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都降到了最低值。  相似文献   

13.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Beauv.)种子大都具有2个月以上休眠期,水田土壤中有的稗草种子休眠期长达8年。稻田0~20cm土层中含休眠稗草种子约1.73×10~7粒/hm~2。为了降低和消除稻田休眠稗草种子数量,我们开展了稻田稗草化学诱防研究,取得初步结果。1.将刚采集的休眠稗草种子切口催芽,稗草种子发芽率达65%~85%,和前1~2年已过休眠的稗草种子发芽率相同。表明稗草种子休眠类型之一为强迫型休眠,即稗草籽实皮坚硬透水性差,胚得不到充足水分而休眠。用1mg/kg脱落酸水溶液处理,已过休眠的稗草种子发芽率下降到3%,而蒸馏水对照高达80%,暗示脱落酸可能是导致稗草种子休眠的一种化学物质,这种休眠可暂称作化学休眠。  相似文献   

14.
碎米莎草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碎米莎草种子为材料,探讨了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分、低温层积及人工老化处理对其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揭示其休眠机制、破除方法及萌发关键环境因子,以期在农业生产中为碎米莎草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碎米莎草为萌发喜光性植物,最佳萌发温度为20℃/35℃或25℃/35℃;(2)碎米莎草存在浅度生理休眠,氟啶酮(FL)和褪黑素(MLT)均可破除其休眠,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P0.05);(3)碎米莎草种子只在20%PEG重度水分胁迫后萌发率显著下降(P0.05)并低于50%,所以水分不是限制其萌发的主要因素;(4)碎米莎草在老化168 h后发芽率才低于50%,表明碎米莎草种子有较强的抗老化能力;(5)碎米莎草具有休眠循环特性,低温可诱导其进入次生休眠。研究认为,播种前深耕、播种早播或越年生作物品种是田间防控碎米莎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休眠是棉花种子刚收获时发芽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在贮藏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以往对于这一过程的研究集中在休眠产生的原因和破除休眠方法的探讨上,对检验过程中正常幼苗百分率即发芽率变化研究的较多,而对休眠种子的变化研究较少。本文分别对棉花毛子和包衣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棉种发芽力是制约棉花一播全苗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储存环境条件对棉种发芽力的影响极为显著 ,其中关于含水量影响的报道较多 ;但是关于温湿度的交互作用以及棉种发芽力的复苏现象的报道较为少见。为了进一步探清此问题 ,专门设置了该次正规试验。1 试验方法选用某部队农场提供的抗虫棉品种中棉所 30一代种毛子 ,测定健子发芽率已达 90 %左右。试验采用 2因素、2× 3水平、6个处理、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子水分含量处理 :共两个水平 ,1(干 )未加水的干种子 ,水分含量 1 0 % ;2 (湿 )加水种子 ,水分含量 1 8%。储存温度处理 :共三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找出休眠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种子贮藏在5℃——45℃时,提高贮藏温度与促进后热作用之间的直接相关。贮藏在高温时种子含水量的减少与打破休眠是没有联系的。在打破休眠中,机械损伤或在氧气中发芽都是有效的,有人认为,在高温下干燥贮藏,促进了包括打破休眠与引起种子组织上渗透性改变的一种氧化机制。增加种子透性,能从种子中排除抑制物质,提供氧气进抵胚部的通道。通气性的这种变化,在自然后熟期间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氧水/强氯精、赤霉素/强氯精、双氧水、强氯精、赤霉素等药剂对处于休眠期的3个水稻恢复系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各药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恢复系休眠特性及解除方法。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都能不同程度的解除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3个恢复系中蜀恢527的休眠性最弱,湘恢299次之,明恢63最强。  相似文献   

19.
李继军 《中国棉花》2005,32(8):39-40
1选择优良品种良种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一般情况下,优良品种比一般品种每公顷增产子棉750kg左右。选择棉花品种有几个原则:轻病地块选择丰产性突出的品种,重病地块选择抗病性突出的品种,水肥条件不好的瘠薄地块选择生长势强的品种,高水肥地块、粘土地选择长势稳健的品种。2解除种子休眠部分棉花种子因生长期间积温不足而休眠期长,播种时不能正常发芽出苗。实践经验证明把棉花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保管,可解除休眠。3浸种种子含水量为风干种子重量的60%时,最适合发芽,含水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发芽。毛棉子浸种时间应在6小时左右,不应超过10个…  相似文献   

20.
乙烯利对棉子休眠的影响及破除休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子品种苏棉1号,研究了使用乙烯利后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不好的原因是种子休眠。种子经贮藏后发芽率显著上升。休眠种子剥壳后能获得较高的发芽率,表明产生休眠的抑制部位在种壳。根据种壳中可溶性酚耗氧阻止萌发的理论,采用FeSO4或FeCl3水溶液浸种后晒干、浓H2O2溶液浸种、40℃高温处理、贮藏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由于能消除酚类物质的活性,或促其氧化,或强迫供氧抵消酚类物质的耗氧作用,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破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