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分析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究实践,首次将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及应对上升到网络舆情风险分析的层面进行思考,明确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分析的内涵、重要意义、基本架构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对后续有关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梳理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数据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2015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发展状况, 并结合近年来舆情变化的规律, 对2016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被广泛认可,这与其有效的舆情应对及风险交流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木薯制品氰化糖苷污染来对其舆情风险交流模式进行探讨,总结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交流的原则和途径、舆情应对机制及应对模式,以期给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的总体情况,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特征规律。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制假售假及违法违规加工、使用违禁农兽渔药及农兽渔药残留、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问题,以及重金属超标及产地环境污染问题是网民关注的重点;互联网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的主渠道;春季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高发阶段;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地区是问题事件舆情多发地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舆情多发的行业;生产和初加工环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容易发生问题事件舆情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热点,分析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3年,在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制假售假及违法违规加工方面的舆情占据了质量安全问题事件类舆情数量的首位,其次是使用违禁农兽渔药及其残留问题,耕地重金属污染及产地环境安全、动植物疫病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也是网民关注的热点;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发生的地区差异仍十分明显,中东部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事件舆情有减少的趋势,问题舆情逐步向西部扩散;新兴网络媒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传播作用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李祥洲研究员主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概论》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系国内首部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及舆情风险管控方面的学术著作。该书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监测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搭建了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监控体制机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李祥洲研究员主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概论》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系国内首部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及舆情风险管控方面的学术著作。该书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监测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搭建了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监控体制机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网络舆情信息源、网络舆情监测获取技巧、  相似文献   

8.
准确把握舆情信息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网络舆情的基本信息源,并采用网络引擎搜索和人工浏览监控等方法首次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源进行了实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源主要包括有网站、微博、论坛和网络访谈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和以报纸、广播、电视和期刊组成的传统媒体,其中网站、微博和报纸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主要信息源。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隐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12-2013年的实时舆情监测数据为基础,以媒体报道(曝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发生情况为确定指标,用舆情Excel表初步分析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隐患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获得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的时节特征、品种差异、重点环节、主要成因、热点地区及传媒类型的一些规律性认知。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李祥洲研究员等主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热点科学解读》(以下简称《解读》)由科学出版社于2018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权威视角通俗解读了近年来网络中热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解读》以2012-2017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团队舆情实时监测分析数据为基  相似文献   

11.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全面总结了2018年我国质量兴农工作的成果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研究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方向及工作方法,强调提出了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及重点目标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质量兴农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及突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对确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关系重大。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的宏观发展环境及趋势,深入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已有基础与存在差距,对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突破点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视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与经济社会及农业农村发展阶段紧密关联。本文研究了3个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含义,概括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3个基本定律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治理3个战略阶段;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构成,研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体系构建及运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监管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性、基础性工作。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职能划分、功能作用、科学价值及官方责任,全面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体系框架及其职责分工,以及风险评估类型、性质特征、结果应用及评估程序,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运行管理及条件保障要求,对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势与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证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及职责使命,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工作方法和重点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网络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新型经济模式的直播带货实现了井喷式发展。短视频直播带货作为农产品营销的新探索,以创新的模式解决了农产品销路窄、销量低、售卖难等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介绍了短视频直播带货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短视频直播带货模式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农产品短视频直播带货模式应用的5个建议:加强农产品品质控制;完善农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主播带货能力培养,提高粉丝互动;挖掘产品文化内涵,打造差异化内容;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塑造良性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学科建设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于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能力建设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包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方面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我国现行有关农产品包装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对比了欧盟及日本在农产品包装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完善我国农产品包装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给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及安全控制质检部门敲响了警钟。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水平,是我国农产品安全检测及安全控制质检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的具体策略,由此为农产品质量提供安全保障,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管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的范畴和信息内容进行了界定,针对性地探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内容研判、管理系统构建、信息价值挖掘、学科团队构建及信息依法管控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