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在严重发生时,大豆结荚少或不结荚,褐斑粒多,一般减产25%以上,受害严重者高达95%,几近绝收。1.发病特点花叶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大豆花叶病的危害症状变异很大,品种、染期病、气候状况、病毒株系对表现症状影响很大。黄斑型的叶片退绿黄化,多沿叶脉发生,呈斑驳  相似文献   

2.
大豆花叶病对籽粒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大豆花叶病是南方和黄淮海大豆产区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病害,近年来在北方春大豆区亦有发展.大豆花叶病能使籽粒减产25%左右,大流行年甚至大面积绝产.Hartwing等在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结果,小区产量四年平均降低12%,减产率因接种时期不同而稍有差别.种子褐斑率为5~90%,在第七节期(V_7),由单叶节向上数第七节叶完全平展的时期接种的,褐斑率最高.种子发芽率由对照的95%下降为88%,与接种时期关系不大.种子带毒率由对照的0.3%增加到1.2~14.6%,在第七节期接种的带毒率最高.籽粒蛋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结荚期地下水连续动态为排水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下水动态指标SEW3 0 反映作物的受渍程度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和测坑试验研究了夏大豆结荚期持续受渍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受渍程度加重 ,大豆减产幅度增大 ,籽粒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 ,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 ;各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 ,而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差异不大 ;外在品质指标秕荚率与受渍程度关系密切 ,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由于作物相对产量和秕荚率均与SEW3 0 密切相关 ,在选择夏大豆结荚期排水控制指标时 ,应以受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主 ,同时参考对秕荚率的影响。如果以减产 10 %~ 15 %作为大豆排水控制指标选择的标准 ,则相应的大豆结荚期排渍控制指标以 15 0~ 2 0 0cm·d为宜。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4~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73个气象站对应县(市)渍害灾情史料、大豆产量资料及27个农业气象站大豆生育期资料,应用统计分组法构建大豆渍害样本减产率序列。通过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和置信区间阈值法,建立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减产率等级指标并以预留的渍害样本验证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轻度、中度和重度渍害减产率下限值于出苗三真叶期分别为5.6%、10.3%、14.7%,于开花结荚期分别为6.2%、9.3%、14.2%。指标评价判识结果和历史灾情记录度吻合率达84%,可应用于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构建黑龙江省大豆不同生育期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指标,有助于实现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评价量化。  相似文献   

5.
南通地区大豆花叶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花叶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并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和种质衰退。通过从种子带毒情况、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以及蚜虫的田间消长情况等几方面因素初步研究了南通地区大豆花叶病的流行规律,以探寻适合该地大豆花叶病的综合控防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根腐病属大豆病害种类中最难防治病害之一,是东北大豆主产区主要的根部病害。整个大豆生育期均可感染大豆根腐病,大豆种子萌发后4-7d即可侵染,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严结荚少,产量低,重者造成死苗,粒重下降,严重减产,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了解大豆根腐病发病病因有助于更好的防治,促进大豆增产。1大豆根腐病发病病因1.1土壤影响1.1.1土壤温度播种期过早,土壤耕层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是大豆主生产区,以前大豆顶枯病只是零星发生,近几年发生却相当普遍,仅次于花叶病,又叫芽枯病、矮化病、萎缩病,大豆顶枯病由多种病毒引起,且各地顶枯病病原有差异,是大豆病毒病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一种。发病地块60%~70%的大豆植株折倒,由于发病时期不同,发病损失率一般在25%~100%,造成大豆减产甚至绝产。东北地区大豆顶枯病多在大豆生长中期显症,与大豆花叶病无论种子还是植株症状上较难区分,必要时需检测病原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豆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该虫以幼虫危害大豆叶片,轻则吃成网孔,重则将豆株吃成光秆,不能结荚,造成大豆减产40%左右,严重年份可造成大豆减产50%左右.  相似文献   

9.
重迎茬对大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产量的影响,大豆重茬平均减产6.1%~31.5%,迎茬平均减产10.7%。重迎茬1年减产15.9%,重茬2年减产21.4%,重茬3年减产31.1%。二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株高降低,茎粗变细,节间加长,分枝减少,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减少。开花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大豆结荚期和棉花花铃期持续受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EW30值(地下水埋深水于30cm的累积值)增大,大豆和棉花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之下,棉花花铃期受渍比大豆结荚期受渍对产量影响更敏感,这表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生育期大豆的抗清能力比棉花要强。棉花花铃期受渍对果节成铃分布和果枝成铃分布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结铃数和成铃数,从而造成棉花减产,随充分受渍持续时间不同,减产幅度在18.34% ̄  相似文献   

11.
大豆蚜虫也叫腻虫、蜜虫,是为害大豆的主要害虫,被害大豆叶片卷曲发黄、生长矮小、分枝少、结荚率低,为害严重时减产五成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付国会 《新农业》2023,(18):21-22
<正>1大豆胞囊线虫病1.1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危害表现及发生规律大豆胞囊线虫病可发生于大豆整个生长周期。该病的发生是由于土壤中的线虫侵入大豆根系,吸取大豆营养,导致大豆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植株发育不良、矮小、茎叶呈淡黄色、开花迟缓、结荚率降低和结瘪荚、籽粒萎缩褶皱,严重时大豆不结荚,导致大豆产量严重下降。病株根部可见乳白色小颗粒状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豆倒伏性对耐密性及产量的相关性,以100份大豆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密度及不同结荚习性类群分析,揭示大豆倒伏率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结荚习性类群间大豆倒伏性与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伏性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高密度下倒伏性与产量相关性较强。同一密度不同结荚习性类群间倒伏性与产量相关性差异不大,同一结荚习性不同密度间倒伏性与产量相关性差异较大,说明密度对倒伏性及产量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1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花期发生受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花荚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花荚脱落主要是指花蕾、花朵和花荚的脱落。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一般花荚脱落率在48%~72%之间,大豆开花3~5d落花最多,一般10~15d落荚较多,落蕾较少。一般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较少,无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较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植株下部脱落较多,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则以植株上部脱落较多;同一植株上分枝的花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红蜘蛛为蛛砂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俗名火龙、火蜘蛛。它不仅危害豆类,还可危害小麦、玉米、高粱、谷子、麻类、瓜类、茄子及一些花卉等,是一种食性很杂体态很小的昆虫。近几年来拜泉县大豆红蜘蛛危害逐年加重,受害的大豆苗生长迟缓,矮小,叶片早落,结荚数减少,结实率降低,豆粒变小。危害严重时使大豆植株全株变黄,卷缩,枯焦,如同火烧状。严重的大豆成片枯死,对大豆的产量影响很大,一般情况可减产20%~30%,严重的地块减产达到70%~  相似文献   

17.
冀北山区大豆病害发生普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和灰斑病,病害造成产量损失一般为7%~12%,严重时高达30%。通过研究,摸清主要病害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大豆花叶病普遍在7月10日以后发病,随温度降低症状表现越来越严重,推广抗病品种、控制种子带毒和防治蚜虫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所在,这些措施对提高大豆产量非常重要。大豆灰斑病在7月中下旬表现明显,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病越来越重,适当的药物防治,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三种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按不同比例三成份混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针对三种结荚习性成份的混合群体混合种对子粒产量及外观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群体产量基本上均较高产成份减产,但混合群体的产量均有超补偿作用即混合群体的实际产量较理论产量增产,而于粒外观品质表现较差,最突出的是混合群体的褐斑粒率、虫食粒率增高,完全粒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倒青症是指到了正常成熟的时期,大豆植株茎叶、豆荚仍保持青绿色,有的正常结荚鼓粒,有的结荚鼓粒但籽粒不饱满,有的有荚无粒甚至无荚无粒,造成大豆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结实成熟和收获。大豆倒青症对产量威胁很大,轻者减产,严重者绝收。要种植好夏大豆,应该充分了解大豆贪青晚熟、青棵不实发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提前预防。一、大豆倒青的原因(一)选用品种不适宜一是盲目引种,大豆是短日照  相似文献   

20.
施用钼酸铵对大豆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在微酸性沙壤质冲积土上 ,钼酸铵不同处理对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钼酸铵促进大豆根瘤提早形成 ,并且数量提高 1倍多 ;大豆结荚初期叶面指数为 5 14~ 5 77,稳定时间 33~ 4 0d ,大豆的瘪荚率降低 2 7 7% ,单株粒数、荚数分别提高 37 7%和 15 5 % ,产量提高15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