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秦安县采用全膜平铺穴播的方式,进行藜麦(陇藜1号)不同密度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秦安县高山冷凉区及同类地区,采用全膜平覆穴播种植方式,陇藜1号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92 315株/hm~2,在此种植密度下,两年平均产量达3 294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秦安县高海拔区域的藜麦最佳种植方式,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对象,通过露地穴播、白膜平覆穴播、秸秆覆盖穴播3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白膜平覆穴播藜麦早熟,全生育期最短,为111 d;株高、单株产量、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表现最好,分别为242.6 cm、32.56 g、2.23 g;产量最高,为3 232.45 kg/hm2,且极显著高于其余2种种植方式。白膜平覆穴播是目前秦安县高山冷凉山区藜麦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突出;该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增加72.8%、22.6%、8.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提高111.1%、28.1%、6.5%,干旱年份效果极为明显。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藜麦新品种陇藜1号在玉门市冷凉灌区的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玉门市冷凉灌区采用全膜平作种植方式,进行了陇藜1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陇藜1号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9 995株/hm~2,此时折合产量达3 120.8 kg/hm~2。  相似文献   

5.
全膜种植技术目前已在多种作物上应用且被大面积推广,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也已初具规模,为此,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施肥试验,研究二茬种植大豆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施肥方式的改变,可引起大豆生物学性状微量变化,对产量变化影响不大,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以2/3磷肥和1/3氮肥于播前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基肥,1/3磷肥和1/3氮肥与大豆种子混合作种肥,1/3氮肥于大豆花芽分化期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最佳,适宜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静宁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静宁10号为指示品种,在静宁县山旱区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播期试验。结果表明,9月29日播种的冬小麦综合性状较好,折合产量最高,为6 344.4 kg/hm^2,较当地传统播期10月13日播种增产1 583.3 kg/hm^2,增产率33.25%;10月8日播种折合产量6 138.9 kg/hm^2,较当地传统播期播种增产28.94%。建议静宁县山旱区种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静宁10号的适宜播期以10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效应及对春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春油菜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土壤水效应、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蓝型春油菜青杂5号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白膜平铺穴播(BPX)、黑膜平铺穴播(HPX)、白膜微垄沟播(BWG)、黑膜微垄沟播(HWG)、黑膜膜侧沟播(HCG)和裸地条播(CK)6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效应和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1)地膜覆盖后,油菜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均较裸地条播(CK)有增加,尤其现蕾期和初花期的增幅较大,较CK分别增加2.51%和3.37%。地膜覆盖能提高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黑膜覆盖在全生育期的保墒效果优于白膜覆盖。(2)地膜覆盖种植使春油菜出苗期和生殖期提前,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延长6~8d;种植方式对油菜的经济性状和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与裸地条播(CK)相比,白膜平铺穴播(BPX)的油菜分枝部位提高,有效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增加,公顷产量增加21.27%;黑膜平铺穴播(HPX)后油菜的产量较CK明显增加16.25%,但黑膜微垄沟播(HWG)、黑膜膜侧沟播(HCG)和白膜微垄沟播(BWG)的油菜产量较CK下降,分别减产15.53%、3.82%和2.87%。(3)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膜覆盖的春油菜通过增加全株有效角果数和降低角果粒数来提高产量。聚类分析表明以欧氏距离31.10来划分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春油菜可采用白膜平铺穴播(BPX)和黑膜平铺穴播(HPX)。[结论]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冷凉区春油菜栽培可采用白膜平铺穴播(BPX),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兰天23号为试材,在秦安县莲花镇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播期试验,结果表明,10月4日播种的冬小麦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4840.28 kg/hm2,较10月25日播种增产33.02%;9月27日播种次之,为4371.53 kg/hm2,较10月25日播种增产20.13%。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册亨县杂交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区产量最高,为8 717.17 kg/hm2,常规地膜覆盖穴播区产量次之,为7 825.25 kg/hm2,拉绳穴播区产量最低,为6 522.22 kg/hm2;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地膜覆盖穴播方式增产明显,可见其可在册亨县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胡麻全膜覆盖穴播节水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粒胡麻"张亚2号"全膜覆盖穴播节水增效技术,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可减少灌溉次数50%,增产20%;最佳播期为3月25日到4月1日。并且综合各效应表现,总结了胡麻全膜覆盖穴播节水增效的栽培要点,为胡麻全膜覆盖穴播节水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的增产机理。[方法]试验设在甘肃省环县许旗村,供试品种为承单20号,共设5个处理,即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盖平铺穴播、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常规半膜种植起垄覆膜、露地平播,研究5个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处理的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均高于全膜覆盖平铺穴播、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常规半膜种植起垄覆膜和露地栽培处理,经济产量分别增产4.4%、22.4%、27.5%、46.3%,生物产量分别增产4.1%、22.0%、27.1%、46.7%。[结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增产效果明显,应在我国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天水市秦州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二茬穴播冬油菜的最佳播期,在秦州区北部山区开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二茬穴播冬油菜播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月下旬播种的冬油菜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正>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是秦安县的主体作物,适当增加密度是其获得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秦安县山区群众种植全膜玉米都较稀,为了掌握秦安县干旱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完善全膜玉米配套栽培技术提供技术依据,今年秦安县中山乡香山村进行了全膜玉米密度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试验设计选择肥力均匀,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验,采取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6.6m,宽3m,小区面积20m2,小区长6m宽3m,每小区种植3垄(6行),先起  相似文献   

14.
在渭北山区种植冬小麦采用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的试验表明,4种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为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植株株高、穗长、小穗数由大到小顺序为沟穴播、平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产量水平高低的次序为覆膜沟穴播、侧沟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地膜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均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应,小麦生育期缩短,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齐黄34为指示品种,在2015年相同密度试验的基础上,2016年再度在环县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和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等3种不同大豆起垄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3 277.8 kg/hm~2,较对照增产80.2%;全膜覆土穴播次之,为2 976.1 kg/hm~2,较对照增产63.6%;全膜双垄沟侧播排第3,为2 800.5 kg/hm~2,较对照增产54.0%。全膜等距微垄沟测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产量仍优于全膜覆土穴播和全膜双垄沟侧播,推荐为大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的探讨,结果表明,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极其显著,全膜膜侧播种比对照露地穴播种植增产35.5%;全膜垄上穴播比对照增产27.8%;半膜膜侧播种比对照增产16.8%;半膜穴播比对照增产13.7%,最佳栽培模式为全膜覆盖膜侧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以冬油菜品种陇油9号为指示品种,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在环县川旱地试验观察了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穴播、全膜微垄侧播等3种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冬油菜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较对照露地条播而言,其保水保墒效果和保温增温效果均优于对照露地条播,且优化了冬油菜的经济性状,大幅度提高籽粒产量。保墒效果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最好,在冬油菜播种期、出苗期、越冬前、返青期、蕾薹期、始花期、成熟期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6、122、123、67、76、76、83 g/kg,较对照露地条播分别增加6、8、6、14、12、11、9 g/kg。保温增温效果以全膜微垄侧播栽培方式最好,播种期、出苗期、越冬前、返青期、蕾薹期、始花期、成熟期0~25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为23.0、23.0、17.6、17.1、23.3、26.0、28.3℃,较对照露地条播分别增加1.4、1.4、2.7、1.5、2.8、3.1、2.5℃。冬油菜籽粒折合产量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最高,为2 416.7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110.9%;全膜平铺穴播栽培方式次之,折合产量为2 142.4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87.0%;全膜微垄侧播栽培方式居第3位,冬油菜籽粒折合产量为2 128.5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85.8%。建议在环县及周边旱地推广冬油菜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配套旱地冬油菜全膜平铺穴播栽培和全膜微垄侧播栽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休闲期耕作配套不同播种方式对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单株干物质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较深翻可提高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且均以全膜覆土穴播显著最高,膜际条播次之。深松配套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宽幅精播较深翻可提高越冬期单株干物质量、根系活力,深松配套条播、宽幅精播、膜际条播较深翻可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深松可显著降低越冬期叶片POD、SOD活性。结果还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可增加越冬期干物质量积累,降低POD、SOD活性。休闲期若采用深松,则配套全膜覆土穴播越冬期根系活力最高,若采用深翻,则配套膜际条播最高。膜际条播可显著增加越冬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见,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全膜覆土穴播可促进冬前干物质量积累,休闲期采用深翻+膜际条播可提高越冬期根系活力,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本研究可以为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配套播种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田间比较了露地条播、露地穴播、全膜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啤酒大麦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苗期长势以全膜穴播最好,全膜覆土穴播次之,露地穴播好于露地条播。出苗至成熟期5、10 cm平均地温以全覆膜穴播最高,比露地条播分别高3.1、2.6℃;全膜覆土穴播次之,比露地条播分别高1.1、0.6℃;露地穴播较露地条播分别高0.5、0.4℃。啤酒大麦折合产量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9.9%、6.5%。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