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果蔬茶类收获机械创新团队完成的"6种茎叶类蔬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在江苏省南京市通过成果评价,经评审专家组评议,该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茎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系统地了解茎叶类蔬菜收获机关键技术,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从无序收获技术和有序收获技术2方面对国内外茎叶类蔬菜收获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茎叶类蔬菜无序收获技术中,国外集中式蔬菜收获技术已较为成熟,我国相关机型存在通用性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选择式蔬菜收获技术的研究尚始于起步阶段,在工作可靠性和收获效率等方面和集中式收获技术存在明显差距。2)在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技术中,柔性夹持输送机构和有序铺放梳理装置是有序收获机的关键部件,对低损伤、低扰动柔性夹持输送和有序铺放梳理技术的研究是当前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技术研究的重点。针对茎叶类蔬菜收获机械作业要求,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优化收获机械结构,研究具备一机兼收功能的通用型茎叶类蔬菜收获机;整合机械系统与电气控制技术,提高收获机具的自动化水平;加强成熟蔬菜有效识别定位和末端执行机构相关研究,提高茎叶类蔬菜选择式收获机工作效率;研究茎叶类蔬菜物理特性,突破低扰动切割技术、可调式低损伤夹持输送技术等有序收获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蔬菜收获仍然属于手工收获、劳动强度极大且工作效率低的现状,设计了茎叶类蔬菜通用收获机械。该机械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等特点。重点介绍了茎叶类蔬菜收获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目前该机具已通过试验验证,完成了预定功能。  相似文献   

4.
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装备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按叶类蔬菜机械收获品种分类,阐述了国内外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提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建议,指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叶菜低损高效率收获、有序收获、叶类蔬菜带蔸收获及生产机械装备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按叶类蔬菜机械收获品种分类,阐述了国内外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提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建议,指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叶菜低损高效率收获、有序收获、叶类蔬菜带蔸收获及生产机械装备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叶类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紧缺,叶类蔬菜生产机械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叶类蔬菜生产国情,剖析了我国叶类蔬菜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研发有序收获和带根收获技术与装备、提高收获装备通用性、开发智能化收获系统、加强种植农艺规范性、研究农机与农艺融合。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09,(8):50-50
<正>近日,笔者从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科研新成果"中寿12号"和"中寿14号"辣椒的综合性状表现,已经超过农民种植的国外进口的主流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山东省寿光市在蔬菜良种国产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09,(7):50-50
<正>记者6月12日从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科研新成果"中寿12号"和"中寿14号"辣椒的综合性状表现,已经超过农民种植的国外进口的主流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山东省寿光市在蔬菜良种国产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6月12日从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科研新成果"中寿12号"和"中寿14号"辣椒的综合性状表现,已经超过农民种植的国外进口的主流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山东省寿光市在蔬菜良种国产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正>由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管理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心天津市农业信息中心共同完成的"天津市‘放心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近日通过了由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组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志斌研究员为组长的成果鉴定,该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集成了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天津市‘放心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号:201201080)、FP7玛丽居里国际科研人才交流计划项目"农产  相似文献   

11.
<正>甘蓝具有耐寒、易贮耐运、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的主要蔬菜之一。近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前研究较少的蔬菜机械化领域已经逐步成为重点和热点。国内甘蓝收获作业全部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甘蓝的机械化收获成了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1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我国北方普遍的结球甘蓝种植模式以及农艺要求,研究设计的甘蓝收获机为半悬挂、单行一次性收获结构,收获输送部件侧向配置,整机结构如图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受到农业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从我国蔬菜收获的现状出发,对蔬菜机械化收获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其推广和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给予行业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许良政  廖富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90-2694
调查结果表明,粤东北山区梅州市野生蔬菜72科152属200种,其中鲜花类野生蔬菜19科22种,果实(种子)类野生蔬菜19科35种,草本茎叶类野生蔬菜41科132种,木本茎叶类野生蔬菜15科28种,竹笋类野生蔬菜5种,根(茎)类野生蔬菜26科47种。同时,分析了梅州市野生蔬菜植物的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传来消息,由该所果蔬茶创新团队最新研制的轻简型叶菜无序收获机、自走式叶菜无序收获机和手扶式叶菜有序收获机正式亮相。其中,叶菜有序收获技术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满足了市场需要,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赞许与关注。蔬菜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关乎农民"钱袋子"和城镇居民"菜篮子"。据统计,全国叶类蔬菜种植面积高达1.2亿  相似文献   

15.
围绕甘蓝在机械化生产各环节中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问题,提出了甘蓝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依据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出了对结球甘蓝生产中的一般要求、耕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净园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适用于结球甘蓝机械化生产,收获仅适用于圆头型甘蓝。其他甘蓝类蔬菜(青花菜、花椰菜等)机械化生产可参考采用,为促进现代农机与农艺以及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平菇与蔬菜间作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它利用高秆蔬菜行距较大、空地较多的特点间作平菇,实现上部收获蔬菜下部收获平菇的双重效益。利用蔬菜的茎叶为平菇遮阳,蔬菜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正好被平菇利用,平菇的呼吸作用及培养料的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蔬菜光合作用的原料,形成互利共生的良性生态循环。日光温室的蔬菜与平菇间作,蔬菜可选用黄瓜、菜豆、豇豆、芸豆、番茄等高秧作物。一、选用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所带来的普遍存在的马铃薯收获后茎叶处理问题,在查阅文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马铃薯茎叶当前的利用、处理现状及相关机械化技术,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马铃薯茎叶的处理利用应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相结合的建议,意在为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专用设备的研发及农村新型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投入和国家预算拨款的不断减少,俄罗斯的农业现代化出现了严重倒退。 1 90年代以前俄罗斯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1 1 种植业和畜牧业各项工作的机械化水平较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已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机械化。1990年,其他作物栽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除蔬菜和马铃薯收获外,都在80%~98%之间。畜牧业的综合机械化水平,除养羊业较低外,都在68%~80%之间。 1 2 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达到一定水平。1990年,农业企业用于播种面积的化肥达990万t,平均每公顷播种面积88kg,使用化肥的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6%;用于播种面积的有机肥达3.9亿t,  相似文献   

19.
李新 《农家致富》2023,(7):22-23
<正>甘蓝类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快速提升江苏省甘蓝类蔬菜产业机械化水平,推动蔬菜生产向机械化、规范化、产业化、省工节本增效、减肥减药、新鲜营养、生态绿色等方向转变。一、核心技术1.种子处理及适合机械移栽育苗技术(1)甘蓝类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经丸粒化包衣的蔬菜种子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9,(15)
<正>随着花卉和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劳动力流失,花卉蔬菜生产机械化、高效化、智能化都势在必行,特别是劳动强度比较大的栽植和收获环节。因此,面对生产的发展和产业迫切需求,田素博教授适时组建了花卉蔬菜智能栽收装备团队。团队以花卉和蔬菜智能栽收装备研发为目标,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努力提升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团队共有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