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会说话吗?如果你被问及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会说话吗?"如果你扪心自问这样一个看似"俗不可耐"的问题时,你对自己的信心又有几许?说话,真的是太过重要了!其实这是个人人皆知的道理,一方面,自己在人前争相告白"我,会说话!"一方面,又在嫉妒别人的口才与才思敏捷,常常脱口而出:"他,真会说话"!  相似文献   

2.
正经常有人问笔者,做农资有没有什么秘籍?这里有几个故事,是笔者以前亲身经历的,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一、懂技术,腿勤快笔者有一个朋友在山东寿光做农资零售,生意做得不错。笔者当时问他,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他憨厚地说:腿脚勤快点就好了。农户地里有了问题立即出现去解决,如果是一些自己搞定不了的问题就赶快找人帮忙解决。他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只要自己诚心诚意给他们干事,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相信自己的。加上他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靠谱的员工越来越难找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问题:为什么靠谱的员工,越来越难找?有一个高赞回答这样说:靠谱而便宜的员工是不存在的,"靠谱"这个词,本身就是身价的代表。过去我们夸一个人用的最多的词,无非是"能力强""聪明""勤奋""自律""努力"……不知从何时起,夸一个人"靠谱",成了最高级的评价。前几天向一位行业内的前辈请教,我提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以来,我经常会被众多朋友问同一个问题:下一步农药市场的热门是什么?我一般都会反问:热门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吗?如果是一夜之间形成的,那我没有办法预测?显然热门不是一夜形成的,没有绝对的热门,只有热门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听一位企业家说起自己的一项有趣观察: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甚至朋友的数量,都和他说"但是"的频率成反比。你越爱说"但是",别人越不喜欢与你沟通,越不喜欢和你合作,也就越不喜欢和你深交。我意识到"但是"这个词的可怕,缘于有次写了篇重要的文章,请一个朋友提意见。我相信那天自己的态度是谦虚的,他每指出一点,我都"你说得太对了""你这想法太棒了"地恭维着。可毕竟我对这篇文章深思熟  相似文献   

6.
李国安是谁?在这次海峡两岸会议之前,没人知道他是谁,然而他头一次从台湾来参加首届海峡两岸盆景名花交流会便屡屡惹出一些风波。我们中国人做事,一向喜欢谦和并且融洽,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的“问题”时,也多是本着“美中不足,应该改进”的态度来处理矛盾。如果这时突然站出来一个人,告诉大家这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不是“美中不足”,而是“根本就有问题”时,这个人多半会引起众人的反感,说不定还会有人冒出一句:“你算老几?”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初夏,笔者在某农资市场捕捉和了解到这样一个奇怪现象:一个欲购买黄豆种的农民朋友,把该城市几家农资的商场、超市逛了个遍,但最终未能称心如意地选购到自己满意的黄豆种,究竟是种子的价格太高?还是农民朋友囊中羞涩?难道黄豆种的产量不太高?还是现在的农民太挑剔?抑或是对导购的服务态度不满意?带着这些疑惑,笔者设法与该青年进行接近,并以顾客的身份询问其没有购买农资的理由。青年无奈地告诉我:不知什么原因,本来看好的农资,但经导购"推销"以后,反而失去了购买的兴趣;还有就是自己每次走进一些大的店铺,往往只看  相似文献   

8.
<正>那天夜里刚过12点,笔者收到一个朋友的微信:睡了吗?有个事情需要你帮我拿下主意,我现在遇到点困难,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做农资?这是一个89年的小伙子,农资做了四年,有两个员工,生意做得很不错,但是今年出事故了。他接了一个概念炒作得很厉害的产品,成本很低、利润很  相似文献   

9.
<正>前些天,因为一个热点话题,我的朋友和一个网友发生争执,结果吵得天翻地覆,整整一天,都没干正事儿。晚上,他满心后悔,对我感叹说:人就是这样毁了自己的一生的。我问他:怎么讲呢?他说: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时间一分一秒地花在随大流、追热点、逞能斗气上,不干实事,人生就会像一架坏掉的机器,创造不出优质的产品。我很认同这句话。  相似文献   

10.
<正>农资经销商在做自我宣传的时候,都会说拥有庞大销售网络,拥有上百个客户,但是在年末或年初,他们心里都会琢磨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客户多卖自己的产品?怎么才能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经销商不妨把零售商纳入自己员工系统里来,把每一个零售商看成是自己的一名员工,只不过该员工不发工资,工作地点  相似文献   

11.
阿光谈话     
1 青海李金龙朋友问:我是个山区的青年农民,小时就理想很多,但我知道自己的条件,我手里没资本,要想搞经营,怎么开始呢? 答:你怎么能说你没资本呢?你自己难道不是资本吗?铁人王进喜的一句名言一直在阿光心中牢牢在心——“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里的关键是“创造”二字,须知,真正的大商人许多都是从一文不名时开始的,人生中会有许多困难和障碍,人的大脑正是用来对付这一切的,最重要的是,你身上一定有长处,你一定不能因为手中没钱而泄气,在最  相似文献   

12.
<正>以前,很多零售商算的账是:我卖一个产品可以赚到多少钱?而以后,零售商的算账方法应该是:我给一亩地用的产品或卖一次药可以赚多少钱?有区别吗?区别非常大。你每个产品都想赚钱,每个产品的利润低于多少就不卖,那你有考虑过种植户的使用成本吗?如果你执着于单个产品的利润,农户势必会因为你的产品总价格高而减少用量,用量减少了,怎么能凸显出使用效果呢?如果你把自己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前我初涉盆景时,偶然在杂志上看到贺淦荪先生的动势盆景《风在吼》,其雄浑、壮美的气概一下子征服了我。自此以后总想自己也拥有一盆风动式盆景。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如愿,一是市场上从未见到过有此类盆景销售;二是即使有,其价格亦非我辈工薪阶层所能接受。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试制。但制作岂是易事?  相似文献   

14.
<正>到奥地利旅游,在西部的一个小镇上,认识了一位当地的朋友。见我初到,人生地不熟,热情的朋友邀请我去他家做客。那个小镇,位于奥地利的西部,那一代的人多以农场为生。所以,朋友也是自己经营了一家小农场。一进门,朋友就奉上茶水。用沸水将茶叶泡开后,我习惯性地喝起了茶水。哪知,朋友和他的家人们,却一脸惊讶地盯着我。一开始,我以为是不是自己到了异域他乡,有些习惯性动作触犯了当地的习俗,可细细  相似文献   

15.
我的小园     
<正>能有个园子种花,对花卉爱好者来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但身居城市的人想有个园子,又谈何容易?可如今,我就有了一个。小区里有人把自己窗前的草皮铲除,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好看固然好看,但毕竟以绿草的死亡为代价,破坏了公共绿地,我不愿意那样做。所以只能盘算家里那点地方了,但花草一多,就捉襟见肘了。冬季的一天,看见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块儿空地,长形,宽1米多,长3米余,上面有一些枯了的"一枝黄花",大部分土裸露着。我应该见过多次了,从没多想,但这次,我突然想到:不是可以在上面种花吗?我来种吧。不毁绿,又美化小区,同时实现自己的心愿,多好!于是,我利用业余时  相似文献   

16.
正董明珠直播带货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另一个侧面,很明显,她对工作的理解,似乎更有自己的想法和解读。1.无论你多能干,跳槽的我不收最近,笔者重温了吴晓波主导拍摄的商业人物纪录片《十年二十人》,在其中一期节目中,他采访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期间吴晓波问道:"据说你们格力有个规矩,跳槽来的人基本不用,是吗?"董明珠非常肯定地回答:"不是基本不用,所有从家电行业跳槽来的人,我一概不要。"这一看似极端的回答,却蕴藏着一个企业的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和取舍态度。在董明珠看来,一个人背离原来的企业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不认同原来的企业文化;二是他个人能力不行,没有办法胜任工作,也不能继续在原企业长留下去。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挨到了退休年龄,即已是个未老先衰、老态龙钟的人了。什么关节炎、胃肠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等,好象什么病都与我有“缘”。朋友劝告我,如今退休了,日子好过了,现在是疗养身体的时候了。我当了一辈子工人,文化浅,见识少,怎个疗养呢?有人说我养花最好。说养花能使生活有规律,调节生活环境,促进健康。就这样,1987年起,我种的花日益多起来了,有市场上买来的,有朋友赠送的,有自己嫁接栽培的,五颜六色,草本、木本共200余盆,数十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流转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已出现明显的震荡波动,一批包地赔钱的种植户无奈之下退租、跑路,让中国农业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未知因素。不可否认,土地流转利国利民,但在目前状况下,很多举措仍值得商榷。且一些好的、不好的现象正在展露,一些指望种地发财的人还在做着自己的梦,经销商朋友又该怎么应对呢?机会主义者的定义网络定义:通常我们把某些人,在不了解情况、不明真相、不具备条件或者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抱着侥幸的心理、碰运气的态度对待某些事物,叫机会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正活到现在,你感觉人生的路走了多久呢?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的话,我不妨换个角度再问一次。如果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比作一天的24小时,那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正活在几点钟?是温暖和煦的清晨还是烈日当头的正午?刚刚大学毕业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正处在刚刚吃过午饭、马上准备开工的下午一至两点呢?我们不妨拿出计算器计算一下。假设你大学毕业时是24岁,又假如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24岁相当于几点呢?我告诉你,结论是——早上7点12分。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是他志向的表示。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了解了那个人对生命的态度。你在这个世界上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今后如何对待工作?从根本上说,这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