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州百合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在永靖县徐顶乡徐家沟村进行了兰州百合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百合大株距大行距栽培模式优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节本增效,有效提高了百合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户收益,可在当地百合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夏州百合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靖县的关山、徐顶、陈井3乡镇与兰州百合主产区内毗邻,同山脉、同水源、气候条件完全相同,具有发展百合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百合种植已成为永靖县东山区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兰州食用百合不同种植区干物质累积和粗淀粉、粗蛋白含量变化规律,分析地域差异。【方法】 采用生长分析方法,检测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和粗淀粉、粗蛋白含量变化特征。【结果】 不同生长年限永靖县、渭源县、临洮县种植区兰州食用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增长幅度不同,3个种植区相比较,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3年生兰州食用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量大小为临洮县>渭源县>永靖县。百合鳞茎粗淀粉含量临洮县高于永靖县(24.74%)和渭源县(68.02%),粗淀粉含量高低顺序为:临洮县>永靖县>渭源县;百合鳞茎粗蛋白含量临洮县高于永靖县(8.55%)和渭源县(11.09%),粗蛋白含量高低顺序为临洮县>永靖县>渭源县。3年生兰州食用百合,渭源县和临洮县种植区鳞茎干物质累积量与粗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0.99**,1.00**,P<0.01)。【结论】 不同种植区兰州食用百合营养物质含量不同,区域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永靖县东部山区与兰州市七里河区接壤连片,属兰州百合原产地保护区域,2009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0年永靖县宝德百合合作社取得基地绿色产品认证.永靖县兰州百合种植范围包括东山片的关山乡、徐顶乡、陈井镇3个乡镇,耕地面积7 476 hm2,海拔2 300m左右,山区气候条件由二阴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年降水量300~400 mm,农田坡势较缓、土壤属灰褐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百合生长.  相似文献   

5.
永靖县旱作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半膜覆盖垄上微沟栽培、全膜覆盖垄侧栽培、高垄覆土栽培、秸秆带状覆盖栽培4种不同栽培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永靖县旱作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旱作区增产潜力,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开展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以秋季全覆膜栽培模式土壤含水量最高,露地种植模式土壤含水量最低。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比较明显,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株高、叶片数、茎粗均为露地种植模式较其他模式低,且差距较大;各覆膜栽培模式产量差距很大,秋季覆膜处理产量较露地种植高314.70%。  相似文献   

7.
水稻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和低温冷害问题。在这些区域,覆膜栽培可以在减少灌溉用水及增加土壤温度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地膜的应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生物可降解膜及配套覆膜机具开始研制并应用,促进了水稻覆膜栽培的发展。水稻通过覆膜主要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的思路模式。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水稻覆膜栽培模式在水稻生产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水稻覆膜栽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种植模式对兰州百合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2003~2004年进行了坡耕地田间试验,研究了平播、垄作和渗水膜覆盖3种种植模式下兰州百合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渗水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兰州百合的生物学产量;覆膜条件下,鳞茎所占百分比达最大,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86.75%和89.58%;同样,子鳞茎产量在覆膜下也最高,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4 701.70 kg/hm2和7 292.14 kg/hm2,由此可见覆膜可有效提高百合产量.  相似文献   

9.
宋吉轩  毛堂芬  李云 《农技服务》2012,29(8):920-921
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以不覆膜为对照,利用黑膜和白膜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和白膜模式具有促进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等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覆膜栽培不用喷洒除草剂,省工,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文鹰  崇军蓉  张洁 《甘肃农业》2013,(19):11-11,15
近年来,永靖县围绕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脱毒马铃薯种植、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优质百合栽培、苹果标准园建设等优势主导产业,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户培训、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及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群体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合理施肥与栽培奠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南部年降水量632 mm左右的半湿润区,以小偃22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氮水平(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纯氮120 kg)及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对小麦群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栽培模式主要通过影响群体分蘖、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而影响小麦群体结构。施氮能够明显增加小麦群体的分蘖数,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有利于增加小麦单株分蘖数。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叶面积指数(LAI)先增后减;施氮处理LAI比不施氮处理显著增加20%(P<0.01);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LAI明显高于其他栽培模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小麦冠层透光率(DIFN)依次上升,施氮对DIFN的影响不明显;地膜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的DIFN与其他栽培模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施氮与栽培模式对DIFN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以常规栽培、不施氮处理的DIFN最大。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在灌浆前持续增加,灌浆到收获期呈下降趋势;施氮能够极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P<0.01),不同栽培模式的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不同,覆膜处理明显高于不覆膜处理,垄播覆膜比地膜栽培更有利于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综上认为,施氮有助于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等生理指标;就小麦群体特征而言,地膜覆盖和垄播覆膜栽培应为首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库特征的影响,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施肥(不施氮和施纯氮120 kg/hm2)和4种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研究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和施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穗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4种栽培模式中,垄播覆膜模式穗数最多,其次为地膜覆盖,垄沟栽培模式最少;不同栽培模式间穗粒数差异显著(P<0.05),而施氮、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4种栽培模式中,地膜覆盖模式穗粒数最多,垄沟栽培最小;栽培模式、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施氮对千粒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种栽培模式中,垄播覆膜模式千粒重最大,常规栽培最小,但差异不显著;施氮有助于提高小麦收获指数,4种栽培模式中,地膜覆盖模式收获指数最高,常规栽培最小;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显著,垄播覆膜模式的小麦产量最高,常规栽培最小,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垄播覆膜、垄沟栽培和地膜覆盖模式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27%,20%和9%。综合分析认为,在施氮条件下垄沟覆膜为最优种植模式,这对农业生产中合理选择小麦种植模式以达到高产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甘肃省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明显,增产显著。其中,秋覆膜优于春覆膜,全膜优于半膜,双垄沟播优于平覆膜,尤其是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栽培模式增温明显,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4.
垄作覆膜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了垄作覆膜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垄作覆膜栽培条件下,表现均比对照增产,尤以直播+垄作+垄上覆膜模式产量表现最高,为8 728.5 kg/hm2,比对照增产12.3%,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模式表现次之,为8 200.5 kg/hm2,比对照增产5.5%,直播+垄作+垄沟上覆膜产量与对照相当。在生育期表现上,垄作覆膜栽培均比对照短3~7 d。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超高产水稻的栽培模式,以覆膜厢畦式、厢畦式、常规三种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模式水稻的根重及白根数、SPAD值、光合强度等生理指标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几项生理指标上,覆膜厢畦式栽培要显著高于厢畦式栽培,厢畦式栽培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特别在完熟期,与厢畦式、常规栽培相比,覆膜厢畦式栽培总根量分别增加11.5%和33.3%;白根数是其3.1倍和17.0倍;SPAD值高7.7%和67.4%;光合速率增加45.6%和62.3%。在水稻超高产模式创建方面,覆膜厢畦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继去年甘肃省永靖县1.20万亩无公害蔬菜获得原产地认证后,近日该县关山、徐顶、陈井三乡(镇)近2万亩百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核,获得"兰州百合"原产地保护认证。 原产地域保护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的制度,对确定为原产地域产品的,国家将允许使用原产地域产品的标志,予以特殊保护。甘肃省永靖县地处黄河上游,毗邻兰州市,其东部山区的关山,徐顶、陈井三乡(镇)与兰州市七里河区百合产地山脉相通,属二阴山区,历史上一直是"兰州百合"种植的理想之地,有着近20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县  相似文献   

17.
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覆膜旱作、覆秸旱作和传统淹水3种水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温度、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水稻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栽培水稻产量(6511.5 kg.hm-2)高于传统淹水(5609.1 kg.hm-2)和覆秸旱作(4798.5 kg.hm-2),覆盖栽培(覆膜或覆秸)模式能明显降低水稻耗水量,节水率达63%。由于水稻覆膜栽培能增温保墒,移栽后具有生长恢复快、返青早、无效分蘖少的特点;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传统淹水和覆秸旱作栽培,使覆膜旱作水稻有较高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灵武长枣节本、优质、早上市的栽培模式与技术,对灵武市设施枣栽培基地开展的平床覆膜+小规格限根容器+主干延伸整形修剪、平床覆膜+大规格限根容器+主干延伸整形修剪等5种栽培模式进行调查,测定枣吊生长、坐果率、单株产量、果实品质等,分析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主干延伸整形修剪+覆膜限根栽培模式能够缓解树势,提高单株坐果率.主干延伸整形修剪+覆膜限根栽培模式能更有效地改善果实品质,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模式,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栽培模式.综合来看,通过地膜覆盖、起垄限根、主干延伸等关键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宁安农场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效益分析及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宁安农场采用玉米覆膜高产栽培产生的效益,从品种和种植模式选择、早覆膜早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适时晚收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挖掘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增产潜力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根据黑龙江垦区气候生态特点,在黑龙江东部第三积温带温暖气候区,采用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研究全程机械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下的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较小垄密模式增产48.4%,增加经济效益911.20元/hm2,增产、增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