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环境因子对毒死蜱两种剂型持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静  李杨  高志山  刘峰 《农药学学报》2011,13(4):364-368
以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为生物试材,研究了含水量、温度和泥炭质量分数3种土壤环境因子对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CS)和30%乳油(EC)持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土壤介质环境下,毒死蜱乳油的持效期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缩短,同时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减缓了微囊悬浮剂囊内有效成分的释放;在土壤中其他影响因子相同时,土壤温度越高,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乳油的持效期越短;土壤中的泥炭对毒死蜱的吸附作用使得其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初始毒力降低,同时也延长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持效期。对于3种土壤环境因子的不同处理,除泥炭质量分数为1.0%的处理中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乳油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持效性相差不大外,其他各处理中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持效性均优于乳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为对照药剂,测定了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包衣花生种子后氟虫腈和毒死蜱在花生根际土壤和根系中的剂量动态及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包衣种子播种后微囊化可以显著延缓毒死蜱和氟虫腈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的降解,在相同剂量下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处理中在花生根际土壤和根系中氟虫腈和毒死蜱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微囊化制剂。在药种比1∶100或1∶50条件下,用氟虫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18%悬浮剂对花生种子包衣即可在整个花生生育期对蛴螬有效控制,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播种期拌种和撒毒土的方法,开展了5种农药对花生田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为61.95%~86.39%,以毒·辛30%微囊悬浮剂防治效果(86.39%)最好,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79.74%)次之,毒死蜱5%颗粒剂防治效果(61.59%)最低。从不同剂型防治蛴螬的效果来看,微囊悬浮剂显著好于颗粒剂。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花生均有增产效果,分别较对照增产11.60%~21.65%,其中毒·辛30%微囊悬浮剂处理的产量最高(3 539.823kg/hm2),毒·辛8%颗粒剂、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毒死蜱15%颗粒剂增产效果相当,毒死蜱5%颗粒剂增产最低。在花生蛴螬的防治中,应该逐年提升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使用面积。  相似文献   

4.
以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为生测对象,在常规毒力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土壤温、湿度对35%辛硫磷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高于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约是其毒力的3~9倍;在试验湿度和温度范围内,35%辛硫磷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供试幼虫的杀虫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2种微囊制剂在含水量为10%的土壤中杀虫效果高于含水量20%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在花生田喷雾处理,防除花生田蛴螬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适宜的使用剂量为100mL/667m2,花生收获时对蛴螬的防效在95%以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在96%以上,均高于同等剂量辛硫磷30%微囊悬浮剂,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6.
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微囊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探讨了影响微囊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因素,优化了微囊化条件,并就其与毒死蜱乳油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的毒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选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乳液(SMA)为分散剂(质量分数为总体系的2.5%),乳化条件为1 500 r/min搅拌30 min,60 min内调节体系pH值至2.5,反应后期升温至4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毒死蜱微胶囊外形较好,平均粒径为8.9 μm,分散系数为0.182 6,包封率高达99.54%。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乳油和微胶囊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初始LC50值分别为2.05和 3.02 μg/mL;而在自然环境中放置32 d后,乳油对该虫的毒力下降较快,LC50值为100.23 μg/mL,而微囊悬浮剂毒力仍保持较高水平,LC50值为15.63 μg/mL。表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兼具速效性高和持效期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拌种防治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rmann)]安全有效的药剂和剂型,通过田间试验及对花生籽粒中农药残留和品质检测,对参试药剂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可达到全生长季控制花生田金针虫的危害,防虫、保果效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为98.53%、97.30%和33.33%,显著高于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防虫、保果效果分别为72.18%、79.96%,优于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保果防虫效果优于10%微囊悬浮剂;复配剂42%氟虫腈·吡虫啉悬浮剂和16%阿维·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虫、保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与氟虫腈和毒死蜱相当,无显著差异。所有参试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率、花生生长和品质无不良影响,产量增加明显,花生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因此,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是拌种防治花生金针虫安全有效的理想药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也可作为拌种防治花生金针虫安全有效的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氟虫腈、毒死蜱、吡虫啉和辛硫磷在花生中残留的分析方法,4种杀虫剂的仪器效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33~0.87μg/kg,定量限(LOQ)为1.12~2.91μg/kg。田间采用农药登记的推荐剂量处理花生种子用于防治花生蛴螬,收获后测定花生样品中的杀虫剂残留量,结果表明: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CS)种子处理收获花生时的毒死蜱残留量为0.002 1mg/kg,辛硫磷30%微囊悬浮剂(CS)处理收获时花生中辛硫磷残留量为0.003 1mg/kg,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ZF)种子处理的收获时花生中吡虫啉残留量为0.001 4mg/kg,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CF)种子处理收获花生时检测到氟虫腈和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为0.001 8和0.001 1mg/kg。采用4种药剂种子处理,这4种杀虫剂在花生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其最大残留限量值,说明所收获的花生食品安全,可以放心食用,表明在花生播种期施用这4种药剂种子处理防治花生蛴螬是一种安全的农药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200g/L可溶性液剂、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氟虫腈5%微囊悬浮剂3种种子处理剂对北方春播花生地下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花生生长安全,其中吡虫啉200g/L0可溶性液剂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比较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不同剂型制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并通过田间灌根试验比较辛硫磷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韭蛆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农药微囊悬浮剂的毒力均高于对照剂型。药后72 h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乳油对韭蛆的LC50分别为20.594 mg/L和36.800 mg/L;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乳油的LC50分别为31.847 mg/L和81.805 mg/L;吡虫啉微囊悬浮剂和粉剂的LC50分别为8.165 mg/L和24.100 mg/L。田间试验表明,药后21 d,有效成分用量3 195、369 0 g/hm2的2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韭蛆的防效分别为82.42%和89.37%,均高于40%辛硫磷乳油3 150 g/h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采用皿内测定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茶树叶斑病的病原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进行了病原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病原菌可在SM、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菌株在ME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显著快于SM培养基、PDA培养基和OA培养基。病原菌适宜在OA培养基上产孢。碳素和氮素营养可影响菌株的生长及菌丝色素的形成。在PDA培养基上,菌株在33℃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最快,可适应酸性和碱性条件。但在弱碱条件下生长最为迅速。菌株可在PDB培养基中生长,接种菌碟后生长88 h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茶褐枯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药剂筛选模型以及研究药剂的作用机理,本文对贵州省余庆县茶褐枯病病原菌(C.camelliae)进行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ZYQ-2016-01可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其在PDA上的生长速率显著快于MEA与OA,在MEA和OA上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菌株也可在PD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其快速生长期为24~144h。产孢试验表明,菌株适宜在PDA培养基上产孢。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及色素形成,28℃是菌株适宜生长温度,菌株能较好地适应弱酸性条件。菌株在25℃条件下对茶树叶片的致病力显著强于20℃和30℃。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贵州三地(黄平、惠水、湄潭)褐飞虱对烯啶虫胺的抗性水平和烯啶虫胺、哒螨灵及其组合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小区防效。结果表明,贵州黄平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47.94,惠水和湄潭种群则表现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6.11、5.09。烯啶虫胺与哒螨灵以有效成分比1∶1组合时,增效作用显著,其共毒系数(CTC)为154.71,LC50为3.05 mg/L。田间喷施该复配组合7 d后,对褐飞虱的防效高达92.94%,显著高于烯啶虫胺单剂处理(80.11%)和哒螨灵单剂处理(72.90%)。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SB-C18、5μm为填料的不绣钢柱和DAD检测器,在264nm波长下对20%三氟苯嗤之以嘧啶水分散粒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检测三氟苯嘧啶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标准偏差为0.08,变异系数为0.40%,平均回收率为99.74%。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药生产国.农药的创新研究经历了仿制、仿创结合及自主创新几个阶段.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药创新在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以及品种创新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已经成为具有新农药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农药创新研究的历史,并简要总结了农药创新的现状和分析现阶段农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6地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贵州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对茶园主要杀虫剂的抗性现状,采用室内浸梢法测定了贵州省安顺、六枝、清镇、都匀、湄潭、凤冈6地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对吡虫啉、茚虫威、吡蚜酮、联苯菊酯、啶虫脒、虫螨腈的抗药性。发现贵州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对吡虫啉处于敏感至中抗水平(抗性倍数2.39~13.65),对茚虫威处于敏感(敏感性下降)至低抗水平(3.11~5.83),对吡蚜酮处于敏感至中抗水平(2.67~13.68),对啶虫脒处于低抗至中抗水平(9.18~14.87),对虫螨腈处于敏感至敏感性下降阶段(1.91~3.24),对联苯菊酯处于敏感阶段(1.16~1.57)。  相似文献   

17.
为给我国褐飞虱精细化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2007—2016年期间中国两广南部8个国家基准病虫测报站每年3-5月的逐日褐飞虱灯诱数据来分析其种群始见期变化、春季迁入量与迁入峰次变化,通过轨迹回推方法分析两广南部各站及各月虫源地分布,并根据850 hPa风向频率图分析虫源地的风场分布。结果表明:①两广南部大部分站点褐飞虱的平均始见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般3月开始有迁入发生,4月迁入峰次较少,到5月时峰次逐渐增多,5月是春季主要迁入期;近年来两广南部迁入较早的年份褐飞虱迁入虫量有所回落。②两广南部春季迁入的境外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中部、老挝中部,少量来自泰国东北部,而国内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两广最南端的部分地区。③10年中,虫源地3—5月常盛行西南风,特别是在主迁入期5月西南风十分稳定。稳定的西南风有利于中南半岛的褐飞虱种群北迁进入我国。④联合境外虫源地国家,有效控制两广南部褐飞虱的春季迁入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后期种群大量北迁对我国水稻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有利于我国全年对褐飞虱虫害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草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通过阈值依赖和非阈值依赖对MAXENT和Desktop GARP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MAXENT预测结果较好,因此采用MAXENT对飞机草进行适生区预测,结果显示,飞机草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南方的海南、台湾、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其中云南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中东部、广东北部及东部、福建南部将是开展飞机草监测及预警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深入调研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现状上,提出一是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行科学种养和统防联治;二是开展调研立法,从源头增收排污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费;三是组建或聘用专业的基层技术服务队;四是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处置体系装备;五是实行补贴“一票否决制”和“补偿激励”机制的意见及建议。从源头和制度上切实解决“有人干、有经费、有设备、有制度”保障等问题,切实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工作,实行乡村振兴的优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xEnt和DIVA-GIS的亮壮异蝽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亮壮异蝽Urochela distincta Distant为中国特有种,具有结群迁飞和抱团越夏的习性,近年在江西武功山和仙姑坛风景区暴发成灾,为使相关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做好对亮壮异蝽种群暴发的早期预警和监测,采用Max Ent和DIVA-GIS软件,基于该虫在江西、湖南、贵州等地的分布数据及相关的20个环境变量,对其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影响亮壮异蝽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包括最干月降雨量、海拔、昼夜温差月平均值、最暖季降雨量、最冷月最低温、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最干季平均温和最湿季平均温,其中最干月降雨量和海拔是最重要的因素,贡献率分别为64.9%和19.5%。该虫在我国的高适生区多属于海拔700~1 500 m且最干月降雨量为25~130 mm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东部的部分区域,如江西与湖南交接的罗霄山脉,江西与福建接壤的武夷山山脉,以及重庆、湖南、贵州和湖北四交之地的武陵山脉等;非适生区包括我国的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华中部分地区及华南的小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