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研人员采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方法测定了黏虫幼虫对高CO2浓度下生长的小麦叶片的选择性;并观察了在高CO2浓度下连续生长至第7代后的幼虫存活情况,测定了老熟幼虫体内保护酶活性以及成虫能源贮存。结果表明:在非选和可选情况下,3龄和4龄幼虫偏好当前CO2(390微升/升)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取食量比高CO2(780微升/升)条件下提高26.7%和30.3%(非选择性测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种群是否对中国果蔬生产构成威胁,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比较分析草地贪夜蛾3~5龄幼虫对玉米、甘薯、番茄和冬枣叶片的取食选择性。用甘薯和番茄叶片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5龄后,检测其对初始驯化食物及其他3种食物的选择性,同时研究比较草地贪夜蛾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各龄期幼虫的取食选择总体表现为玉米(43.23%~61.82%)>甘薯(20.37%~25.62%)>番茄(10.91%~24.3%)>冬枣(5.45%~9.26%)。经过甘薯和番茄叶片取食驯化后的5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性已高于嗜食寄主玉米。3、4龄幼虫仍然对玉米叶片有较高的选择倾向,但较未驯化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率均大幅度提升,甘薯提升16.42~24.11个百分点,番茄提升18.07~20.89个百分点。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喜欢取食玉米新叶和玉米须,老熟幼虫喜欢取食老叶和雄穗;低龄幼虫喜欢取食植物茎秆,老熟幼虫喜欢取食植物叶片。研究表明,虽然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甘薯、番茄和冬枣的取食选择性低于玉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危害性,本研究选取灰菜、苋菜、甜菜和葱4种植物进行了选择性实验,并同时研究了幼虫对4种植物的营养利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1龄幼虫的趋性表现为灰菜、苋菜、甜菜、葱;3龄幼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低于1龄幼虫,且随观测时间的延长,选择性明显减弱。取食甜菜组的幼虫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余组;取食葱组的幼虫相对取食量和近似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余组;取食灰菜组的食物利用率最高。甜菜夜蛾3龄幼虫可严重为害甜菜和葱。因此,在农业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监控和治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及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表明,取食不同食物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和成虫的羽化率有显著的差别。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8.11 d),其次为取食甘蓝和大豆(20.13 d和20.45 d)。取食人工饲料幼虫存活率达91.80%,显著高于取食棉花(75.47%)、甘蓝(\{73.68%\})和大豆(72.22%)的处理。幼虫取食人工饲料、甘蓝、棉花和大豆的成虫寿命和产卵前期没有显著性差别,但成虫的产卵期、产卵量和卵的发育历期有显著不同。取食人工饲料成虫的飞行能力显著高于取食甘蓝的处理,而以取食大豆和棉花处理的飞行能力最差。鉴于较差的幼期营养条件并不导致成虫飞翔能力的增加,斜纹夜蛾的远距离迁飞是成虫对羽化后所处不良环境的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合作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小时非选择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湖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研究人员采用感虫水稻品种TN1,设置3种施硅水平,即高硅(0.32g Si/kg土壤)、低硅(0.16g Si/kg土壤)和不施硅对照(0g Si/kg土壤),研究了施用硅肥对稻纵卷叶螟产卵和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纵卷叶螟幼虫对硅处理水稻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和成虫在硅处理水稻上的着卵量、着卵率均显著低  相似文献   

7.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8.
异色瓢虫对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9.
探究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生长抑制、拒食活性以及驱避活性影响,明确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非特异性作用,为马铃薯瓢虫绿色防控和木醋液的害虫防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杏壳木醋液不同浓度处理的龙葵叶片喂食马铃薯瓢虫,测定不同浓度处理在各时间段4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成虫和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取食量以及行为选择情况,并分析不同浓度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增重抑制、拒食活性、驱避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4龄幼虫的体重增加、成虫和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取食量以及行为选择均显著受到杏壳木醋液的影响,其中杏壳木醋液在48 h时4龄幼虫体重增长抑制率最高达到83%;4龄幼虫和成虫的最高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2%和82%;最高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和78%;马铃薯瓢虫幼虫和成虫在四臂嗅觉仪中均表现出了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幼虫的最高驱避指数为0.67,成虫为0.95。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有显著的增重抑制、拒食活性和驱避活性,杏壳木醋液浓度对马铃薯瓢虫还有显著的非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和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藜(Chenopodium album L.)、大豆(Glycine max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甜菜(Beta vulgaris L.)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饲养草地螟,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及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灰菜的3龄幼虫,其相对生长率(0.91)、近似消化率(63.89%)显著高于取食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的;取食灰菜、大豆的食物利用率(分别平均为24.65%、24.96%)、食物转化率(分别平均为38.70%、41.41%)之间差异不显著;取食苜蓿的食物利用率(10.63%)和食物转化率(25.89%)显著低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大豆的5龄幼虫其体内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向日葵的5龄幼虫其中肠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灰菜和大豆的中肠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取食其余3种植物的。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灰菜是草地螟的最适宜寄主,其次分别为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其各虫态间的变化关系,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分别对其10d龄和20d龄幼虫、蛹及成虫体内AChE的生化及毒理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赤拟谷盗各虫态AChE酶源蛋白含量、酶活力和比活力差异显著,酶源蛋白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10d龄幼虫<20d龄幼虫<成虫<蛹;AChE活力和比活力依次为:成虫<蛹<10d龄幼虫<20d龄幼虫。酶动力学分析发现,AChE米氏常数Km值大小依次为:蛹<成虫<10d龄幼虫<20d龄幼虫,但成虫和蛹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此外,幼虫AChE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亦显著高于成虫和蛹。通过对幼虫AChE离体抑制作用测定表明,毒扁豆碱、马拉氧磷和西维因对20d龄幼虫的抑制中浓度I50均高于10d龄幼虫,说明20d龄幼虫体内的AChE对3种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更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旨在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科学防控、适生性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盆栽香蕉苗、玉米苗和草地贪夜蛾3~4龄幼虫作为试材,用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方法,测定了选择压力和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对香蕉和玉米的危害指数、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蛹体大小及成虫羽化率。在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主要选择危害玉米,对香蕉‘桂蕉6号’只是试探取食,接虫7天后对玉米和香蕉危害指数分别是89.05、1.58。在选择压力下草地贪夜蛾幼虫接虫3天后开始取食危害香蕉,接虫后3、5、7天危害指数分别为11.74、16.51、24.76,说明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作物。取食香蕉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缓慢、虫体小,3龄幼虫至化蛹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2~4天;成虫羽化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4~7天;取食香蕉明显影响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为20.0%、化蛹率68.1%、蛹体大小1.25×0.35 cm、蛹重0.13 g、成虫羽化率47.8%,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寄主的幼虫存活率为86.7%、化蛹率97.4%、蛹体大小1.57×0.5 cm、蛹重0.21 g、成虫羽化率92.0%。草地贪夜蛾在选择压力下会取食危害香蕉,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能完成世代生活史,但生长发育速度也较慢。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植物,但在香蕉上暴发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更合理、有效地应用红彩真猎蝽防治重要的烟草害虫提供科学依据,采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红彩真猎蝽成虫对烟蚜若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幼虫的选择性及选择偏好。结果表明,红彩真猎蝽成虫对烟蚜若蚜、3龄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具有显著的正向趋性,选择3种猎物的红彩真猎蝽数量分别达到34.44%、40.00%、51.11%。从猎蝽选择猎物所需时间来看,红彩真猎蝽选择烟蚜若蚜、烟青虫3龄幼虫、斜纹夜蛾3龄幼虫平均耗时分别为14.53、13.44、9.38 min,且猎蝽选择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所需时间显著短于选择烟青虫3龄幼虫和烟蚜若蚜。红彩真猎蝽对3种猎物偏好性的研究发现,选择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红彩真猎蝽成虫数量显著高于选择烟蚜若蚜和烟青虫3龄幼虫的猎蝽(P<0.05),而选择烟蚜若蚜和烟青虫3龄幼虫的猎蝽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红彩真猎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显著的偏好性。这些研究结果对人工繁育红彩真猎蝽,并广泛用于防治这些重要害虫,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珠凤蝶小斑亚种幼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合理开发利用红珠凤蝶小斑亚种和有效控制其为害,室内用卵叶马兜铃叶片饲养幼虫,研究了红珠凤蝶小斑亚种幼虫的生活习性、取食量和体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幼虫有取食自身蜕和相互残杀的习性。1~3龄幼虫取食量较小,为幼虫总食量的5.23%,5龄幼虫的取食量最大,为幼虫总食量的77.11%。取食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取食量相似。幼虫期体重变化呈“S”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饲养及野外调查,研究了温度对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生长发育的影响、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年生活史以及幼虫取食量、幼虫体色分化、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幼虫共5龄;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0.8℃、1龄幼虫20.7℃、2龄幼虫13.6℃、3龄幼虫14.3℃、4龄幼虫13.1℃、5龄幼虫12.9℃、蛹7.8℃,有效积温分别为45.1日&#1776;度、11.2 日&#1776;度、32.7日&#1776;度、32.8 日&#1776;度、36.6 日&#1776;度、111.3 日&#1776;度、252.1 日&#1776;度;每雌产卵量43~665粒,平均276粒;产卵期2~6 d,产卵前期2~5 d;适宜交配和产卵的温度是23~30℃。光照强度是导致幼虫体色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虫性及时空动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室内研究了转双价基因(CryIAc+CpTI)抗虫棉6种不同组织器官对棉铃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抗虫性及时空动态、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棉叶外,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的棉蕾、棉苞叶、花蕊、花瓣和棉铃的抗虫性均好于转单价基因抗虫棉,特别是对高龄幼虫的抗虫性增强;棉叶的抗虫性呈明显的时空动态,而上述其它组织器官抗虫性较为稳定。取食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后,棉铃虫幼虫的体重和蛹重明显降低,幼虫和蛹的历期延长,化蛹率和羽化率明显降低,成虫寿命缩短;幼虫的相对取食速率和近似消化率明显降低,相对代谢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林间蚜虫3种天敌间竞争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采用培养皿和纱笼饲养两种方法,研究了在林间捕食蚜虫的3种天敌: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草蛉之间相互竞争干扰作用,结果表明,3种幼虫在空间狭小的培养皿中,出现相互残杀现象,低龄期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较高,都可捕杀龟纹瓢虫幼虫,中龄之后的大草蛉幼虫竞争优势明显,捕杀瓢虫幼虫。在空间相对较大的纱笼中,食物充足时,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均较高,龟纹瓢虫幼虫存活率随虫龄增加而增加;食物不足时大草蛉幼虫存活率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较低。对成虫间竞争干扰的研究表明,3种天敌成虫在共同捕食中,龟纹瓢虫寻找猎物时间最短,大草蛉最长。异色瓢虫受干扰最小、捕食的蚜虫数量最多,异色瓢虫成虫优势明显大于龟纹瓢虫和大草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不同虫态(2~3龄幼虫、1~2龄蛹和羽化1天成虫)体内三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歧化酶(SOD)活力在电子束5个辐照剂量下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玉米象CAT活力为:羽化1d成虫1~2龄蛹2~3龄幼虫;POD活力为:1~2龄蛹羽化1d成虫2~3龄幼虫;SOD活力为:1~2龄蛹2~3龄幼虫羽化1d成虫。辐照处理后,保护酶活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电子束辐照加强对储粮害虫生理生化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螟,主要危害豆角,随春季豆角上棚后开始出现。成虫多将卵粒产于花蕾、嫩荚或叶柄上。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花蕾或幼嫩豆荚中取食,造成脱荚落蕾或雨后花蕾腐烂。蛀食入嫩荚中的幼虫随豆荚增大而长大,3龄后开始蛀入取食豆粒,危害严重时虫蛀豆荚率达到70%,雨天造成豆荚腐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菜农收益。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昆虫以幼虫越冬似乎弱不禁风,风险较大。因为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一龄幼虫,体壁幼嫩,抗拒寒冬的能力极差;二龄后的幼虫,正处在快速取食和发育旺盛的阶段,体腔内所含水分较多,又没有储备足够的越冬所需的脂肪,因此,一、二龄的幼虫对三说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