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徐通达课题组在《PNAS》(影响因子9.504)杂志上发表研究文章,报道了非经典的植物生长素信号通过类受体蛋白激酶Transmembrane kinases(TMKs)调控侧根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模式的分子机制。细胞分裂模式在器官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熊立仲课题组的一项最新成果,揭示了水稻精细调控干旱应答的新机制,该项研究对阐明植物抗旱分子机理和促进植物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脱落酸(ABA)是一种逆境响应激素,在植物与逆境抗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题组前期鉴定了两个同源的转录调控因子(OsbZIP23和OsbZIP46)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合作,在核糖核酸甲基化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5-甲基胞嘧啶修饰在植物信使核糖核酸上的分布规律,阐述了其调控植物发育及基因表达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该研究发现了拟南芥信使核糖核酸上超过6000个5-甲基胞嘧啶修饰位点,分析发现修饰主要富集在基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发现核糖体加工蛋白STCH4/REIL2通过在低温下维持r RNA加工,增强低温下CBFs蛋白翻译,进而促进植物低温耐受的分子机制。以CBFs (C-repeat binding factors)/DREB1s (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为核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细胞研究》在线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有关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的最新进展。他们克隆了调控水稻先天免疫的新基因Os CNGC9,并对其影响水稻苗期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植物主要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病原的入侵。在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PTI)中,植物通过定位于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从而激活PTI反应。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的瞬时上升一直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植物育性生物学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蛋白质修饰方式调节植物育性,该研究丰富了植物育性调控机制,为将来作物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线索和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上。小泛素类似修饰物(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简称SUMO)能共价结合到不同蛋白质上,导致这些底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在调控植物发育的协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9日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植物生长过程中各个发育阶段的转换和特定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生长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到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产量,阐明植物发育时期的分子调控机理对于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农业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发现影响植物叶型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作物高光效遗传改良和育种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PLo S Genetics》(《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上。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研究员领衔的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与国外同行合作在小菜蛾抗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分子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发现了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反式调控ALP(碱性磷酸酶)和ABC转运蛋白导致了小菜蛾对Bt杀虫剂的高抗性。研究结果对开发早期的Bt抗性分子检测技术,制定针对Bt杀虫剂或转Bt基因植物的抗药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苗雪霞和时振英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The OsmiR396-OsGRF8-OsF3H-flavonoid pathway mediates resistance to the brown planthopper in rice(Oryzasativa)"。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参与植物和病原体的互作。在植物与昆虫的互作中,miR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涛教授研究团队在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领域取得突破。相关论文于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植物学顶级学术期刊《植物细胞》上。干旱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不过,植物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或抵抗干旱胁迫的复杂调控机制。有研究发现,当干旱来临,  相似文献   

12.
隐花色素又称蓝光/紫外光A受体,是调控植物光形态发育以及动植物生物钟的一类光裂解酶。隐花色素最早在拟南芥中发现,后来广泛地发现于其他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拟南芥隐花色素CRY1(Cryptochrome1)和CRY2(Cryptochrome2)作为植物感受外界光信号的光受体,主要参与调控了植物光形态建成和光周期开花过程。目前对于拟南芥隐花色素的遗传学功能、光化学特性及其相关蓝光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最近,随着隐花色素光敏原初反应相关分子机制的解析,如:CRY2蓝光特异的二聚化和磷酸化等,为最终揭示蓝光信号传递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借此有望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解析隐花色素调控植物生物钟等重要生物进程的相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Genome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郎曌博研究组和植生生态所张一婧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Downregulation of Rd DM during strawberry fruit ripen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RNA介导DNA甲基化通路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张蘅研究组和朱健康研究组题为"The genome of broomcorn mille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完成了糜子基因组精细图谱,为未来该作物的分子育种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该研究还通过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分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1月29日,PLo 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薛红卫研究组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水稻中的一个含有SPOC结构域的蛋白Leaf inclination3 (LC3)通过结合转录因子LIP1共同调控生长素信号,从而调控水稻叶倾角。水稻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产品     
<正>中国科学院合作研究揭示植物小肽-受体激活机制小肽信号作为细胞间互作的重要介质,其与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植物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植物磺肽素(Phytosulfokine,PSK)是近些年发现的一种小肽类植物内源激素,由一个五肽和两个磺酸基团组成,它广泛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中,通过促进细胞增大和分裂调控植物生长,并参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导向以及植物抗性等多种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利用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35,揭示了SPL35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细胞死亡和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为改良水稻抗病性奠定了基因和材料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2月1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生物技术学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Chanhong Kim研究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种与脊椎动物心脏利钠肽(ANPs)功能相似的植物肽类激素PLANT NATRIURETIC PEPTIDE A(PNP-A),可以作为水杨酸信号的新型拮抗剂。植物激素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参与植物局部和系统获得性抗性(SAR),使植物整体产生对病菌的抗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 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苗雪霞研究组的文章,该项研究揭示了水稻在响应刺吸式昆虫的过程中所激发的乙烯和茉莉酸信号途径的应答机制。乙烯(Ethylene,ET)和茉莉酸(J a s monic a cid,J A)信号传导途径在介导植物响应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种信号途径在介导植物抗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玉乐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卫星(CLCu Mu B)βC1蛋白激活自噬的分子机制。植物细胞自噬在抗病毒防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植物-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病毒会调控(激活/抑制)细胞自噬。至今,那些病毒因子激活自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