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充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林业产业作为贫困山区的一项基础产业,在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山区林业优势进行扶贫开发,对帮扶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贫困人口面貌,脱贫致富,更好地助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关注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而且针对脱贫,也在逐步改变策略,由漫灌到滴灌逐渐精准,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如何打好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中央层面已经明确指出: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为贫困地区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持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特别是2018年,面对河南省贫困地区发展难度大、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脱贫攻坚现实,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为全省贫困县每个县各派出一个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一支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实施一个科技扶贫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作为鄂伦春自治旗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是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决战期。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与驻村工作实践,就增强生态保护、促进林业精准扶贫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分析,阐述了林业在鄂伦春自治旗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地位,介绍了在贫困地区开展林业扶贫所遇到的困难,就鄂伦春自治旗实际,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推进小额信贷是助力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分析新田县龙泉镇潮水铺村推进小额信贷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的基础上,对推进小额信贷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作出总体评价。研究发现,扶贫小额信贷主要存在金融机构覆盖率和新增贷款投放量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承贷主体和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贫困农户"不敢贷款"或"贷款难"或"还贷压力大"以及宣传不够到位等问题。基于此,建议建立多种渠道降低金融扶贫成本和风险、建立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加大金融扶贫基础工作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合作性金融政策发展、尽快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将金融扶贫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等角度入手进一步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管理》2019,(6):57-59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文章阐述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等方面科技助力岳西县发展的实践情况,并总结出院地合作工作机制、精准帮扶工作方式、生态优先工作导向等工作经验,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扶贫济困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是新时期党中央立足于我国脱贫攻坚实际实施的"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内容。安徽省在精准扶贫中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特殊贫困人口较多、保障水平偏低、资金支出压力较大、基层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依赖性较强等挑战。需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并重,编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提升基层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宣传和监管。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管理》2019,(6):54-56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质量兴农是关键,科技助力是保障。文章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其开展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并对今后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从注重顶层规划、院地科技共建、扶贫产业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乡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县域实施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是在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行的扶贫机制创新。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困难,如何实现创新,提高脱贫效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对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临泉县脱贫攻坚现状,详细阐述了临泉县"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即实施园区带动,突出特色产业脱贫;实施企业带动,构建企业帮带体系脱贫;实施大户带动,探索共享增收途径脱贫;实施自家发展,增强造血能力脱贫。总结了临泉县"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的启示,认为必须认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必须认真坚持积极担当、恪尽职守的责任追求;必须认真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基本原则;必须认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1.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置任务,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有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文章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并就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从统筹规划、产业升级、科技支撑和人才振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产业精准扶贫日益成为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以凯迪模式——政府组织+企业管控+农民参与的"专业合作社"新型共享经济模式为例,通过个案,分析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凸显的难题,以及通过分析影响产业精准扶贫的因素来解决产业精准扶贫困境,并且从保障产业精准扶贫有效运行的主体联动机制入手来解决产业精准扶贫问题,为广大地区的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一个可借鉴可利用的扶贫主体与扶贫因素相结合的产业精准扶贫的发展驱动模式,力争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全部摘帽。  相似文献   

13.
张高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250-251
为了深入研究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以六安市独山镇太安村为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太安村基本情况,以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靶向政策、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强化党建引领等脱贫攻坚工作的实践经验。由此引发了关于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深入探索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领头作用、政府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保驾护航、区域政策优于产业政策分析、规划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五方面关于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科建设目前存在涉林学科过度分化,学科与专业发展失衡等问题。林业高校要正确处理涉林学科与非林学科关系,要依据学科定位,加快做强涉林学科,先做大再做强非林学科。通过学科结构优化,集中优势兵力,坚持自身特色,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南省辖区内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扶贫成效显著,也涌现了一些成效显著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但从整体看,金融机构在参与金融精准扶贫中还存在贫困地区网点布局不够、金融机构之间协作不够、扶贫资金风险管控压力大等问题。为进一步助推精准扶贫,需要金融机构整合金融扶贫资源、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加强金融精准扶贫的风险防控等。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高等院校是扶贫一线的生力军,高校党委应发挥政治和组织优势,发挥全面统领、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建扶志助推攻坚,科技扶智助力扶贫"工作理念,调动高校人才、智力、科技优势,履行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为例,积极探索农业院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以湖南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对省派帮扶工作队的驻村扶贫要求,从4个方面介绍了湖南工学院履行脱贫攻坚职责的思考与实践: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扶贫特长,坚持扶贫先扶智;结合地方本科院校人员优势,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发挥地方本科院校智库优势,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整合资源,尽锐出战,在后扶贫时代,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相似文献   

18.
产业扶贫是带动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甘肃庆阳市环县近年来坚持把肉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带贫成效明显。但是受制于养殖技术、传统观念、技术人员水平、产业配套、品牌等因素的影响,环县肉羊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多维度剖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环县肉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及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各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很多县实现脱贫摘帽。脱贫地区如何实现农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衡水市故城县为例。通过分析故城县农业产业扶贫中存在的农业设备、农产品附加值、销售体系和农产品品牌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智慧农业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打造智能平台、建立专家系统、深挖电子商务、创建可追溯平台等对策建议,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高校社会实践与脱贫攻坚融合的现实必要性,以及高校社会实践助力脱贫攻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基于对山西省高校在贫困县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展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活动的走访调研,提出从精准服务体系、精准服务队伍、精准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来构建高校社会实践助力脱贫攻坚的"三位一体"精准服务模式,以保证高校社会实践助力脱贫攻坚的常态化和实效性。其中,精准服务体系旨在实现社会实践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三个关键环节的精准明晰,精准服务队伍旨在实现高校专家教授、指导教师、大学生三支队伍的有机结合,精准保障机制旨在实现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实践基地三个层面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