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涝、水环境恶化是诸多城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校园也不可避免。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论的海绵城市理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借助LID理论,本文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雨水管理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了校园内涝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校园地势和绿化现状,本着水量化整为零、就地消散的原则设计汇水区域;针对各区域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该研究对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实践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房艳 《甘肃农业》2020,(4):116-118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排水管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设计合理与否,会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能够正常运营。在城市建设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建设理念,其可以利用建设LID低影响开发设计,实现减轻城市管网运营压力的效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基于城市设计理念的海绵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展开分析,为更好实现排水管网与海绵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响应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介绍了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应用背景,了解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形式及功能,并通过对下沉式绿化带雨水渗蓄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下沉式绿化带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道路绿化率在3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100%的条件下,满足暴雨重现期1、3、5、10 a的下沉深度分别为147、186、204、229 mm,比较适合设计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最后探讨了下沉式绿化带竖向设计、道路绿化率设计、植物耐水淹分析及植物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校园建设存在因雨水径流总量变化而引发的内涝问题,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建设"海绵校园"的构想,阐述了海绵校园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统计分析各区内的代表高校,论述建设海绵校园的必要性。以安徽省合肥市某高校为例,在校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提高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降低径流污染,并结合绿色评价量化标准进行海绵校园改造设计,有效解决了校园内雨水资源利用、排水防涝、景观绿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相关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模式下的生态节能亭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指导下,城市景观建筑设计要体现生态性和集水功能。该文以生态节能亭设计为例,提出2个设计理念:一是生态回收利用的理念,即将废弃材料二次回收利用并作为园亭的建造材料和装饰配件。二是生态节能亭与海绵城市的功能叠加理念,即将园亭作为海绵城市的一部分起到集水、蓄水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生态节能亭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生态节能亭的设计理念,提出了"生态+"的思维,揭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中"生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7,(1):33-35
2013年12月,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随后湖南省各市争先展开海绵城市理念推行相关工作。本文指出了湖南省海绵城市理念推行工作推行现阶段存在着民众知识结构和观念的差异及推行分工不明确和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许晓倩  陈展川  陈旭  王宁  邓涛 《热带生物学报》2020,11(3):353-360,367
在城市中构建完整的“海绵体”体系,能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水排放压力及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公园是构成城市海绵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城市雨水的调节利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仅重视公园的景观体验而忽视公园绿地的调蓄雨水能力。笔者通过对海口城市公园的调查,在分析海口传统城市公园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园海绵化建设的雨水管理策略,为未来城市公园的海绵化建设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徽州水口园林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分析水口园林水环境运作机制和海绵城市雨洪管理方法,重点从水、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分析水口园林水环境的发展模式及其生态效益,借鉴徽州水口园林的雨水调控方法,为现代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实际参考。传承并发扬本土景观优势,发挥水、植被、土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作用,从而更好地体现水口园林水环境运作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惠农渠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设计为例,通过遵循上位规划、现场条件及现状景观资源,与周边艺术家村、雕塑公园、小镇湿地等粗犷、自然的景观风格相辅相成。尊重历史,融入当地景观文化元素,蕴含河渠历史记忆、农业生产灌溉等功能,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注重大草坪的应用,配置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组团点缀大乔木,构建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通过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材料、生态驳岸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雨水资源,构建一个弹性的、会呼吸的城市生态系统,营造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雨水收集为景观,集自然休闲、人文历史、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发展、气候变化和生态问题都需要新的雨水管理策略。城市化加剧了气候变化,因此,为了减少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创新的雨水管理技术发展是必要的。海绵城市设计采用分布式雨水控制(通常是绿色基础设施)以及绿色空间和自然水文特性,以使城市集雨接近自然的水文条件。海绵城市设计是作为雨水管理技术能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其设计理念被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地。本文除了总结知识外,还可以从许多别的国家提供的雨水管理设计方式来检查它的性能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使其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特点,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旨在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城市公园景观能够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以城市景观为载体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实现景观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地融入雨水基础设施中,形成生态功能与雨水管理功能结合的美学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记录、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植物配置的作用,以及柳州可供选择的公园景观植物种类。【结果】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常用的屋顶绿色、雨水花园、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和植草沟等生态设施的植物配置应用。【结论】在营建柳州海绵城市公园景观植物应该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实现生态雨水管理设施与景观植物配置合理的融合,使城市景观公园向着健康、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发展,国家相继推出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与要求。在现阶段,作为园林人更应该加强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与理解,结合本地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本土植物的运用,通过植物造景打造既节约建设成本又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在城市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下雨看海、地下水枯竭及水体污染严重等,最终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三亚市白鹭公园为传统公园代表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三亚市传统理念下建成的城市公园在雨水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三亚"海绵城市"理念下建成的城市公园,提出加强场地渗透率、导向性传输雨水、过滤净化雨水径流、雨水收集储存再利用及雨水利用设计可视化等雨水利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园林工程建设中,园林景观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园林工程整体效果均会产生影响,因而科学合理进行园林景观建设也就十分重要。在当前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为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可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应用,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发挥出更大优势及作用,促进园林景观建设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施工是园林施工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第九届江苏省园艺 博览会的展园绿化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生物滞留池、透水混凝土和生态植草沟等几方面的应用进 行分析,总结今后展园生态施工的途径与方法,对今后展园施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深入分析居住区各类场地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海绵城市理念提出有针对性的绿地景观设计要点以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海绵城市理念入手,调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校内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修复情况,评价修复后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的效果。通过采用"五点采样法"进行小地块模拟验证,对比分析改造前后地表径流系数及下渗率,并结合校园改造效果加以评价。结果表明,校园海绵化后地表径流率得到有效控制,平均下降72.3个百分点,有效缓解南方多雨地区内涝,对改善水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呼和浩特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校园作为城市中相对独立、特殊的区域,它是局部性的汇水单元,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没有进行科学的雨洪规划,一些地段在雨天极易积水,影响师生出行。因此,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为研究基地,采用由美国EPA资助下研发的城市暴雨管理SWMM模型作为载体,增强项目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型。主要目的是通过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布置,其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 45%;有效降低径流峰值并对低影响开发(LID)场地径流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估;将农大东校改造成为一块真正的"海绵体"。  相似文献   

20.
在点源污染得到控制后,降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将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以老城区的面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老城区的面源污染问题,基于海绵城市,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理念,以小区与建筑、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4大区域为载体,以城市绿地与广场为核心,构建城市老城区面源污染控制体系。指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在未来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研究中,要加强对后期管理与公众参与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