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是一项非常实用的高新农业生物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的研究与开发作为马铃薯产业的高新技术。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是脱毒种薯生产数量不容乐观。本文针对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MS基本培养基上设0h15℃和16h25℃不添加生长调节剂,16h25℃添加多效唑(PP333)0.1mg/L,0.5mg/L和1.0mg/L共5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微型薯诱导及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黑暗(0h15℃)和培养基中添加PP333的高温长日(16h25℃)条件下,组培苗中赤霉素(GA3)质量分数在后期下降,能诱导微型薯形成;在16h25℃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条件下,GA3质量分数较高,不能形成试管薯.在培养基中添加PP333可抑制组培苗GA3的合成,同时诱导试管薯形成,其微型薯数量和质量均优于0h15℃处理条件.对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测定结果表明:无论试管薯形成与否,组培苗内ABA和JA的质量分数均随组培苗的生育进程呈上升趋势.因此,GA3下降是微型薯形成的必要条件,PP333可通过调节内源激素质量分数来逆转高温长日对块茎形成的抑制作用,ABA和JA与组培苗衰老的关系比与块茎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试管马铃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马铃薯Mira和N552继代脱毒苗为材料,在人工诱导条件下研究水杨酸 (SA)、茉莉酸甲酯 (MJ)对试管马铃薯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和JA均能提高微薯的结薯率,其中SA的最佳浓度为10. 0×10-1mol/L,MJ的最佳浓度为 10×10-6 mol/L,但Mira和N552对SA和MJ诱导反应的敏感程度有差异。SA对Mira和N552的单株结薯数影响较小,但对提高两品种的单株结薯重有明显作用。MJ对Mira的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对N552的作用不显著。与对照比较, SA和MJ处理均导致茎叶和微薯的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但对淀粉含量表现为茎叶中的下降,微薯中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茉莉酸(JA)生物合成抑制剂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为揭示JA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试管苗诱导的匍匐茎为试验材料,外源添加不同浓度JA生物合成抑制剂水杨苷羟肟酸(SHAM),培养40 d后匍匐茎诱导形成离体块茎,分析匍匐茎结薯率以及块茎直径、鲜干质量、淀粉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SHAM浓度增加,匍匐茎结薯率、块茎直径、鲜干重和LOX活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当SHAM浓度达到2 400μmol/L时,匍匐茎不再膨大形成块茎,同时外源施加5μmol/L JA,仍无块茎形成.【结论】外源添加JA生物合成抑制剂会阻碍内源JA合成,不利于块茎形成,说明JA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用高质量的脱毒种薯用于大田生产及保持脱毒微型薯种性不退化是提高马铃薯产量水平最简捷、快速的有效途径。试管薯能够取代常规试管苗直接用于繁殖。同时,利用阳畦提前播种微型薯,使马铃薯微型薯的生长期避开蚜虫发生期,并且利用纱网覆盖防虫,对保持微型薯的优良种性有良好的作用。通过茎尖苗的脱毒培养,对脱毒苗的继代繁殖,转入暗培养诱导试管薯,在温室、网室种植繁育原原种,保存种性,极大地提高了脱毒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脱毒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效率,本文开展了试管苗处理方法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新试管薯生产工艺方法,简化了试管薯生产流程,为脱毒马铃薯微型试管薯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在繁殖过程中不被病毒或其他病菌侵染,最大限度保证脱毒种薯的质量,而且比试管苗容易栽培、管理、成活率髙。试管薯在节能日光温室内,用蛭石作基质,按株×行=4 cm×6 cm播种,生产微型薯,提高了微型薯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升MS培养基中加入300uM山梨糖醇有利于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的诱导,每升MS培养基中加入20mMNH4NO3和20mM KNO3有利于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的诱导,培养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的最佳培养基是MS 300 uM山梨糖醇 20mMNH4NO3 20mM KNO3。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脱毒马铃薯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脱毒种薯需求量逐渐增加,需要繁育大量的微型薯。但在微型薯生产过程中,试管苗成本偏高,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下,2种培养基培养脱毒试管苗生产的微型薯产量进行比较,找到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试管苗培养方法,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无毒试管苗,工厂化生产马铃薯微型薯及小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生产脱毒种薯供给马铃薯生产,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技术.黑龙江省火炬计划项目<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及小薯开发利用>是高科技生物技术工程.项目技术开发目标是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及小薯(原原种).克山县种子公司在本项目中已完成培育脱毒微型薯及小薯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获得了脱毒微型薯及小薯,并已按计划生产,效果明显.落实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应用是目前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根本措施。在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脱毒试管苗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通常由于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控制不当使大批脱毒试管苗死亡,而影响扦插苗成活的关键是合适的环境条件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微型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为试管苗-原原种-一级原种-生产良种体系.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培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网棚脱毒微型马铃薯原种生产繁育技术,为广大马铃薯生产种植者及消费者理清脱毒马铃薯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应用是目前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根本措施。在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脱毒试管苗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通常由于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控制不当使大批脱毒试管苗死亡,而影响扦插苗成活的关键是合适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为了提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我国马铃薯微型薯诱导近10年的激素添加试验结果,对马铃薯试管苗和微型薯培养的营养基质、温度条件、光照方式、激素类别和浓度使用情况以及块茎形成基因进行了总结,为研究一套完整的马铃薯微型薯诱导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温室内通过无土基质生产微型薯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室内培养的试管苗生长弱小,抵抗力低,在试管苗扦插生产微型薯过程中往往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试管苗成活率低,造成试管苗的浪费,增加了微型薯的生产成本,影响了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速度。因此,研究如何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微型薯的生产是马铃薯种薯繁育的关键环节,其影响后代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微型薯生产有4种方法,即土栽培、雾培法、试管法、无土基质栽培。其中雾培法和无土基质栽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介绍其使用方法及其在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和试管薯为研究对象,以其试管苗的培养和试管薯的诱导为研究目标,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进行了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含量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固体培养基来说,液体培养基不仅能够促进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快速、健壮生长,而且还能够有效节省生产成本。当外界环境适宜时,马铃薯试管苗的形成和发育在没有任何激素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微型薯。但与相同环境下含有诱导结薯激素的培养基相比,其结薯率较低,且结薯较晚。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网室繁育技术是马铃薯种薯繁育的主要方式。本文从网室的准备、试管苗移栽管理、水肥运筹、病虫害防治及种薯保存等方面介绍了网室繁育微型薯技术,以期为马铃薯种薯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蔗糖浓度及光照对马铃薯微型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俊  王永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34-35,159
以大西洋、费乌瑞它、夏波帝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蔗糖浓度及光照条件对马铃薯微型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蔗糖浓度有利于微型薯的形成,8%的蔗糖浓度最有利于大西洋和夏波帝微型薯的诱导,11%的蔗糖浓度则利于费乌瑞它微型薯的形成;不同的光照条件对马铃薯微型薯诱导效果不同,8h的光照条件下微型薯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马铃薯试管薯的繁殖系数,降低试管薯生产成本。[方法]探讨了高、低浓度蔗糖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及其诱导试管薯过程中植株的根、茎、叶片等部位干物质含量变化。[结果]经过适当酸胁迫的马铃薯植株在高浓度和低浓度蔗糖条件下,分别在第5天和第13天可诱导试管薯;而未经酸胁迫植株在高浓度蔗糖条件下于第9天形成试管薯,在低浓度蔗糖条件下未能形成试管薯。酸胁迫植株在诱导试管薯过程中,在高浓度蔗糖条件下,根的干物质含量在诱导试管薯第1天明显增加,茎和叶片中的干物质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低浓度蔗糖条件下,根的干物质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茎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结论]适当的酸胁迫可促进试管薯提前结薯,且在不同浓度蔗糖条件下,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积累规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