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小麦种植面积都较为广泛。而我国大约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面食为主食,所以我国对小麦的需求量和消耗量都十分巨大。小麦在种植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在种植时应用大量的除草剂、农药,并且在种植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长时间的种植会对土地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绿色小麦种植是将绿色栽培理念应用于小麦种植中,通过有效节能减排和健康应用其他药物的方式来使小麦种植更为绿色,这也代表着未来小麦种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田间病虫草害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降低其产量及品质。生产上主要通过农药进行化学防除应对病虫草害,然而,农药的不当使用与残留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化感作用是不同植物相互间释放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相生相克作用。小麦化感作用主要是利用小麦植株或其残体向周围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具有抑制病、虫和杂草的潜力,将小麦化感作用有效利用于小麦育种及生产,有望克服除草剂及杀菌剂等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问题,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小麦应用"混博"缓释颗粒剂农药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春季蚜虫的防治效果,安排了小麦用"混博"拌种示范,结果表明,小麦用"混博"拌种对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效果显著,并且具有使用方便、省工、低残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密切关系。目前,由于国内耕地面积减少,为了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小麦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文章概述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工作实际,分别从加强宣传、政策条件及经验借鉴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技术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5.
病虫灵防治小麦病虫害药效试验高家明,杨修身,孙建伟(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病虫灵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实验厂经室内药效测定,从多个配方中筛选出来的一种新型复配剂农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  相似文献   

6.
农药助剂能够促进和提高叶面肥、保护剂以及除草剂对植物的作用。为了探讨不同农药助剂的作用效果,筛选出具有高效促进作用的农药助剂,选用磷酸三丁酯(TBP)、癸二酸二乙酯(DES)和辛二酸二乙酯(DESU)3种农药助剂及它们3种农药助剂不同配方的复合型农药助剂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农药助剂促进赤霉素(GA)在小麦叶片上渗透吸收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农药助剂均促进GA在小麦叶片上的渗透。TBP的最佳促进作用浓度为60 mg/L,DES、DESU的最佳使用浓度均高于TBP,分别为180、300 mg/L。农药助剂对赤霉素在小麦叶片上渗透吸收的作用大小顺序为DESUTBPDES。不同类型、不同配方的农药助剂对促进赤霉素在小麦叶片上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在24 h时最佳配比为TBP(60 mg/L)+DESU(300 mg/L),在48h时最佳配比则为TBP(60 mg/L)+DESU(350 mg/L),赤霉素的渗透量分别是对照组(CK)的1.93、1.71倍。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农药减量增效,进行了"激健+农药"减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3%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可减少农药用量30%,在同等条件下,48%氰烯·戊唑醇35 g+63%激健15 mL对小麦白粉病、叶锈病都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8.
5%阿维菌素悬浮剂防治小麦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红蜘蛛高效低毒持效期长农药新品种,试验选用了常用四种药剂,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了药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供试药剂的不同处理对小麦均安全,5%阿维菌素悬浮剂按照30 ml/667 m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红蜘蛛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9.
小麦对农药化肥使用的依赖性日益加重,农药化肥在小麦中的残留影响着百姓的身心健康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农民的投入产出,本末倒置,目前小麦增产除引进新品种外,主要是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本试验对沼液在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叶面喷施进行重复对比试验,结果使同品种小麦增产8.2%,麦秸产量也因此而增加,小麦叶子明显增绿,麦秸粗硬,增强了抗倒伏性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小麦锈病防治用药的登记数量、毒性级别、产品剂型及变化趋势,重点介绍了我国防治小麦锈病的主要农药产品,结合田间实际生产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小麦锈病防治用药的选取和市场的发展走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中地区小麦籽粒和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在江苏省苏中地区7个县(市)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低3种不同施药水平田块.对小麦籽粒和土壤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机磷农药检出率分别为95.2%和100%.农药残留现象比较普遍;中等毒性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和乐果在苏中地区普遍存在;小麦籽粒中7种有机磷农药平均浓度均不超标.对建立无公害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体系有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位居我国总农业种植面积的前3名。我国农业发展非常迅速,农业种植机械化程度和高产栽培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由于绿色食品健康营养,而且无农药残留,使其在农业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为保证绿色食品原粮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对绿色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促进绿色健康食品和小麦种植的发展。本文对绿色食品原粮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微波作为病虫害防治中一种新的物理防治方法逐渐被应用。该文通过试验微波、农药及清水对照处理小麦种子,比较3种处理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处理可以提高小麦种子活力和产量,从而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赤霉病和白粉病是江苏省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大。目前生产上分别应用多菌灵和粉锈宁防治,效果显著。为了扩大有效杀菌剂品种和企望获得兼治多病的新农药,本试验研究了新杀菌剂喹菌灵类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赤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何生保 《新农村》2001,(3):23-23
为了安全、高效地防治病、虫、草害,节省农药,将农药准确地喷洒在作物上,必须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期,选用不同的农药品种,并选择相应的施药器。1.大豆、小麦、棉花、甜菜、玉米等作物进行化学除草时,应使用大、中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新要求,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和适应时代的需求,我国对农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小麦种植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提高我国小麦的产量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为我国的小麦种植服务,本文对我国小麦种植的高产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关建议,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为以后我国小麦的种植提供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考察了不同喷施次数、不同用量条件下药肥及混合喷施对小麦防病、防早衰及增产情况的影响,旨在对淮安地区小麦种植技术进行完善并对合理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进行指导。试验结果表明,对淮安地区小麦进行“一喷三防”,可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在小麦生长中后期进行农药和微肥混合喷施,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其中以农药、微肥混喷2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奇功助剂对小麦病虫害的影响,我们用常规农药用量的80%加奇功助剂5 mL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2次。结果显示,对纹枯病防效82.14%,对麦蚜防效69.87%,对赤霉病防效86.34%。与常规农药用量药效相当,对小麦有增产作用,增产率达到18.91%。奇功能够提高药效,在农药减量的情况下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16,(4):19
正在春耕生产小麦用药的关键时期,农业部组织对江苏、安徽、四川、湖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9个省18个小麦主产县农药市场上的小麦用农药质量和标签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共抽取样品226个。目前已经完成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北等4省样品检测,山东等5省的样品正在检测之中。从监督抽查情况看,今年春耕生产农药市场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市场上小麦用农药供应较为充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是我国小麦重要的主产区之一,而平湖又是粮食主产区,其小麦贡献率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麦药害的发生,原因主要在于用药不当、环境等因素对小麦生长产生的影响、药物施用技术不当、随意混用农药等。正确预防小麦药害的发生对平湖小麦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括了小麦药害发生时的主要症状,分析了小麦药害的预防以及补救措施,希望能够给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