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宿根蔗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减少机械对甘蔗蔗蔸损伤及蔗田土壤环境的破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不同种植行距(1.0、1.1、1.2和1.3 m)处理,每种处理分别采用机械收割和人工砍收两种收割方式,然后对不同处理机械收割后宿根蔗苗期地下芽生长情况、蔗蔸开裂程度、蔗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机械收割对宿根蔗地下芽、蔗蔸开裂有一定影响,不同处理高位芽的死芽率比人工砍收高,但不影响宿根蔗发株,且死苗率低于人工砍收.+1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机械收割比人工砍收高的趋势,但根系活力普遍比人工砍收低.在1.2 m种植行距下,机械收割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最小,高位芽和低位芽死芽率低,宿根蔗苗期发株数最多,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最高.[结论]机械收割增加了蔗蔸的开裂程度和上位芽的损伤程度,但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随行距加大逐渐变弱,对宿根蔗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也不影响宿根蔗发株;种植行距影响宿根蔗幼苗生长,生产上可采用1.2 m的种植行距作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收割与人工砍收处理进行对比,研究机械化收获对来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机械收割处理的甘蔗株高、茎径、蔗糖分与人工砍收差异不显著;对宿根蔗发株能力有较明显影响,其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对ROC22的影响较明显,低于人工砍收,其有效茎数、蔗茎产量也低于人工砍收,而GT32的发株率比人工砍收提高1.29%,有效茎数、蔗茎产量与人工砍收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3.
黄胜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190-192
建立甘蔗生产农机具应用试验示范区,在甘蔗一个生产周期内的种植、中耕、砍收3个工作量最大、最繁重的环节,开展农机具应用试验.应用KF-100型多功能甘蔗种植机种植甘蔗,需工耗11.1工时/hm2,比传统人畜力种蔗工耗149.3工时/hm2效率提高12.5倍,节省生产成本817.4元/hm2;应用GZGZK-50型甘蔗中耕机进行苗期中耕,需工耗6.67工时/hm2,比传统人畜力中耕工耗141.5工时/hm2效率提高20.2倍,节省生产成本1040.5元/hm2;应用机电一体化甘蔗收割机进行蔗茎收割,需工耗20工时/hm2,比传统徒手砍收工耗615工时/hm2效率提高29.75倍,节省生产成本7249.2元/hm2.甘蔗机械化生产比传统方式生产增产3.27 t/hm2,增幅达4.5%.供试机具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规模生产可达到减轻劳动强度、高效、节省成本、增产等效果,适合在连片开阔的蔗地应用.但在试验中各机型均表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应进一步改进完善,以适应各种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收割与人工砍收处理对比,研究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及来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机械收获留茬蔗蔸质量优于人工砍收,具体表现为机械收获为入土或平地低砍,留茬蔗蔸高度、蔗蔸破头率明显低于人工砍收;机械收获的留茬蔗出苗率比人工砍收低,但不影响留茬蔗的发株率;甘蔗株高、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与人工砍收持平,蔗株茎径稍优于人工砍收,蔗糖分提高0.03%~0.49%(绝对值).  相似文献   

5.
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加甘蔗滴灌系统的利用途径,提高甘蔗产量和种蔗效益。[方法]通过与传统滴灌方法对比,了解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的使用效果。[结果]应用滴灌系统综合技术的"灌水+灌肥+灌药"处理,能提早甘蔗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甘蔗生长,有较多的有效茎和较重的单茎重,进甘蔗成熟;促进宿根蔗甘蔗芽的萌发,增加宿根蔗的有效茎。使新植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5.9%和0.32%;宿根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6.0%和0.27%。[结论]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旱地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的自然资源条件很适合甘蔗生产。但旱地蔗区的旱、瘦、浅是低产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通过对旱地甘蔗“三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试验研究 ,把单项技术进行组合配套和改进提高 ,并通过大型的推广项目进行推广 ,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主要技术措施 :一是选用适合旱地蔗区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二是把常规栽培改为地膜蔗技术 ;三是改进施肥方法 ,实行配方施肥 ;四是改进耕作方式 ,推广防旱保水技术 ;五是推广秋冬植蔗 ,延长甘蔗生长期 ;六是改宿根蔗迟管为宿根蔗早管 ;七是及时防治病虫鼠草害 ,确保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大茎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广西蔗糖业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以粤糖93/159为母本、ROC22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经过“五圃制”选育程序和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高产、高糖、宿根性好的大茎甘蔗新品种桂糖39号,于2012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9号平均产蔗量97.2 t/hm2,较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产5.3%和11.2%;11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蔗糖分为14.07%,比新台糖22高0.05%,比新台糖16低0.02%;平均含糖量为14.02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加9.1%和10.4%.该新品种适宜在广西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和水田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宿根蔗是指上造甘蔗收获以后,留在蔗地上蔗蔸(头、桩)的蔗芽萌发培育成新的一造(季)甘蔗,又称老根蔗、老蔸蔗。甘蔗是龙州县的支柱产业,目前,龙州县种植面积35300hm^2左右,其中宿根蔗面积占总面积50%左右。因此搞好宿根蔗的栽培管理,对促进甘蔗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龙州县农技部门通过指导农民在宿根蔗地覆盖地膜提高了宿根蔗的出苗率、减轻霜冻为害,使得每667m^2产值在原有基础上多增0.8~1t,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专用缓释肥在宿根蔗上一次性施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降低宿根蔗施肥成本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常规施肥及不施肥(CK)4种处理,调查各处理宿根蔗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蔗茎产量,并比较其经济效益。[结果]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的宿根蔗产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和CK,与常规施肥相当;分别比CK、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常规施肥增收8 671.1、 5 118.5、1 749.2元·hm~(-2)。[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可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项目,我们于1993—1994年开展了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的抗旱保水栽培试验研究。据昌宁县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新植蔗每公顷增产21—22.2吨,宿根蔗增10.46吨,增糖0.5%。此项栽培技术具有抗旱、保水、延长宿根年限、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的明显效果,是适合云南旱地甘蔗推广的一项高产、高糖重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给广西蔗糖业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粤糖93/159为母本、ROC22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经过“五圃制”选育程序和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高产、高糖、宿根性好的大茎甘蔗新品种桂糖39号,于2012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果]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9号平均产蔗量97.2 t/hm2,较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产5.3%和11.2%;11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蔗糖分为14.07%,比新台糖22高0.05%,比新台糖16低0.02%;平均含糖量为14.02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加9.1%和10.4%。[结论]该新品种适宜在广西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和水田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蔗新品种桂糖03-2287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表现,为其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和2012~2013年度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点桂糖03-2287和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2年新植和1年宿根试验以及生产试验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桂糖03-2287第1、2年新植平均甘蔗产量分别为100.00和106.67t/hm^2,兮别较对照增加10.58、12.47t/hm^2;从11月到次年2月份,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3.46%和13.77%,较对照低0.43和0.47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分别为13.31、14.70t/hm^2,分别比对照增加7.5%和10.3%。宿根平均甘蔗产量为113.37t/hm^2,较对照高23.8%;平均蔗糖分为13.99%;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比对照增加19.6%。在生产试验各试点中,桂糖03—2287的甘蔗产量均比对照ROC22高,平均较对照增加9.6%。[结论]桂糖03-2287在新植和宿根中,较当前的主栽甘蔗品种ROC22更为高产、稳产,单位面积产糖量更高,新植蔗的蔗糖分比ROC22略低而宿根蔗无明显差异。应属一个中晚熟优良甘蔗品种,可在广西甘蔗生产上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宿根甘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恩艳 《云南农业》2014,(10):30-31
宿根甘蔗栽培是盈江蔗区甘蔗的主要生产方式,栽培面积占甘蔗总种植面积的50%~60%,单产不高不稳,阻碍了盈江糖业发展。通过分析宿根甘蔗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即加大即砍即管宿根甘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对高熟高糖宿根性强的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加大优新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从而促进宿根甘蔗单产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为桂糖47号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桂糖47号新植蔗进行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砍收对比试验,连续2年调查宿根蔗的发株率、产蔗量、蔗糖分及相关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桂糖47号在机械收获后的第1和2年宿根的发株率、株高、茎径、有效茎、产蔗量、蔗糖分与人工收获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机械收获后的第2年宿根产蔗量达到101.70 t/hm~2,含糖量达到15.32 t/hm~2,与人工砍收的相当。[结论]桂糖47号宿根能力强,抗倒能力强,耐机收碾压能力强,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劳动力缺乏的蔗区应加速推广应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新培育出的2个甘蔗新品系进行系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新品系桂垦08/174新植、宿根的蔗茎产量比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分别增42.20%、41.48%,桂垦08/167分别增10.27%、30.40%;糖分分别为16.00%、16.01%,比对照高15.09%,但宿根蔗糖分均比对照偏低;一年宿根蔗667m2有效茎分别为6467条、5239条,比新植蔗5792条、4493条,分别多675条、746条。综合各农艺性状,表明桂垦08/174、桂垦08/167这2个甘蔗新品系,值得进一步进行品种间试验、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19.
选用ROC16、ROC22两个甘蔗品种,分别施用45、75、105 t/hm2糖蜜酒精废液。在甘蔗苗期分3次取样测定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45和75 t/hm2浓度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极显著提高了ROC16新植蔗多酚氧化酶活性,75和105 t/hm2处理则显著提高了ROC22宿根蔗的多酚氧化酶活性;45 t/hm2处理显著提高了ROC22宿根蔗苗期后期(5月22日)的过氧化物酶活性;3种浓度酒精废液都极显著提高了ROC16新植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45和75 t/hm2处理极显著提高了ROC22宿根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处理105 t/hm2极显著提高了甘蔗的分蘖率。定量施用糖蜜酒精废液对甘蔗苗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常规施肥处理的效果,而且还能大大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糖蜜酒精废液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前景是广阔的,但在国内还只是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甘蔗新品种桂糖3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甘蔗新品种桂糖3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的种性表现,于2009—2011年在金光农场蔗区进行2年新植2年宿根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2号平均蔗茎产量为121.4 t/hm2,比对照种ROC22增产5.4%;含糖量19.03 t/hm2,比ROC22增产8.9%;11月至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为15.68%,比ROC22高0.50个百分点。该品种表现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病虫性、抗旱能力和抗机械碾压能力优于对照种ROC22,适宜在金光农场蔗区和其他同类型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