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库尔勒香梨为材料,研究了香梨在不同预紧力和电极直径下电学参数并联等效电阻、损耗因数、复阻抗相角、导纳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电极直径下预紧力与电学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对比分析了电学参数的变化速率。结果发现,不同预紧力下随着电极直径的增大并联等效电阻、损耗因数、复阻抗相角,导纳逐渐增加,当预紧力在0~1.5 N范围内,电学参数变化不明显。当预紧力大于1.5 N时,电学参数变化较为明显。且当电极直径为20 mm时,四种电学参数变化率最大;在不同电极直径下随着预紧力的增大并联等效电阻、损耗因数、复阻抗相角,导纳逐渐增加,预紧力越大香梨电学参数的变化率越高;电极直径和预紧力大小对香梨电学参数测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且预紧力变化对电学参数影响更显著。试验结果可为库尔勒香梨电学参数测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100 Hz~3.98 MHz下苹果虎皮病果实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富士苹果虎皮病病果电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利用电特性参数的变化来反映苹果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运用LCR型电子测量仪测定了100Hz~3.98MHz频率、(20±1)℃恒温条件下贮藏1、8、15、22和29d的虎皮病果实复阻抗、电抗、电导、电容和介质损耗系数等电学参数。结果显示:在同一贮藏时间下,随着频率的增加,果实的复阻抗、电抗值在减小,电导值则在增加;而电容和果实的介质损耗系数变化则没有规律性。统计分析显示,感病果实和正常果实电容值村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电容值基本可以正确反映苹果的实际品质情况。  相似文献   

3.
100Hz~3.98MHz下苹果虎皮病果实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富士苹果虎皮病病果电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利用电特性参数的变化来反映苹果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运用LCR型电子测量仪测定了100 Hz~3.98 MHz频率、(20±1)℃恒温条件下贮藏1、8、15、22和29 d的虎皮病果实复阻抗、电抗、电导、电容和介质损耗系数等电学参数.结果显示:在同一贮藏时间下,随着频率的增加,果实的复阻抗、电抗值在减小,电导值则在增加;而电容和果实的介质损耗系数变化则没有规律性.统计分析显示,感病果实和正常果实电容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电容值基本可以正确反映苹果的实际品质情况.  相似文献   

4.
1事故经过 2009年3月17日,在对某35kV变电站进行预防性试验取1号主变压器本体内油样做油化验分析时发现,介质损耗因数为1.33%(运行时介质损耗因数应小于4%),与上年数据相比增长较快(2008年为0.708%),并且油色发红。4月3日对1号主变压器做了绝缘电阻、直流电阻、介质损耗因数及交流耐压试验.试验所测得的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采后失水处理对葡萄电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采后失水处理对葡萄贮藏过程中电学特性的影响,运用LCR电子测量仪测定了冷藏条件下红地球葡萄在0.1 kHz、1 kHz、10 kHz、100 kHz和1 MHz频率下的部分电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同一贮藏时间,未失水处理和经失水处理的红地球葡萄复阻抗Z、电抗X、电感Lp和电阻Rp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逐渐减小,电纳B逐渐增加;损耗角正切值tanδ、相对介电常数ξ’和复阻抗相角θ在0.1~100 kHz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增加逐渐减小,到1 MHz时又有所增加。在0~45 d贮藏期内,随着果实的衰老,采后失水处理使葡萄保持了较高的Z、Lp、X和Rp以及较低的ξ’和θ,对保持果实品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微波频率和温度对食用植物油介电特性的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同轴探头技术研究了20~90℃、200~4 500 MHz内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调和油的介电特性,分析了介电参数值随频率和温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同频率下,菜籽油具有最大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最小的介质损耗因数,而玉米油则相反.在500~4 000MHz间,介电参数与食用油中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对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线性减小,但介质损耗因数则线性增大.菜籽油的介电参数受温度影响变化最明显,而玉米油最不明显.随着频率或温度的增加,电磁能在食用油中的穿透深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绿豆介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豆为对象,研究了测量信号频率、含水率、温度、容积密度对绿豆介电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k~1MHz频率范围内,绿豆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皆随着频率的增大单调减小;当绿豆的含水率与温度增高时,其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均呈增大的趋势;但容积密度对绿豆介电参数的影响并未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在变压器例行试验中,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是一项常规的试验,实际运行设备的套管尤其是干式套管介损试验不合格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套管内部受潮导致,但有一类干式套管的介损数据异常是由于套管绝缘介质极化造成阻性电流增大导致介损值增大,这类异常通常表现为介损值随着外施试验电压的升高存在下降趋势而电容值始终没有变化,对实际设备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台110 kV主变压器套管介质损耗超标的情况,根据现场分析诊断,找出故障原因为将军帽内定位销锈蚀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引起介质损耗增大。并对此展开原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为今后检修工作遇到同类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枸杞品种果实介电参数与测定频率、贮藏时间的相关性,并就此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为下一步研究枸杞果实介电参数与内部品质间的相关性打下良好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枸杞果实介电参数值会随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阻抗Z、电感L、电阻R值随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在全频率段,各处理组介电参数值无明显差异性,其显著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低频阶段。3.98MHz频率下,阻抗Z、电阻R、介质损耗因子ε″与贮藏时间线性正相关,电容C、介电常数ε'与贮藏时间线性负相关。各枸杞品种的电容C、介电常数ε'、介质损耗因子ε″随贮藏时间的变化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鞍山地区4个气象站1958—2006年的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ie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并对ET_0的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9 a来鞍山地区的ET_0值呈缓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分析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并指出今后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研发的技术方向与重点机型,为促进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化乃至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鞍山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近年来,由于增加玉米机械化方面的投入和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市玉米机械化的发展。介绍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分析推广玉米收获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内垃圾填埋气利用新途径--压缩制汽车燃料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艳秋 《中国沼气》2004,22(1):33-34
本文简要介绍了垃圾填埋气利用的途径之一--压缩制汽车燃料气的工艺、环境影响及产品可靠性,并简要介绍了国内正在建设的鞍山市垃圾填埋沼气制取汽车燃料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5.
物理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传统化学农业相比,阐述发展物理农业技术的意义和优势。结合鞍山市生产实际,介绍4种物理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原理及其成效,并对未来物理农业实用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磁场种子处理、电场种子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用于玉米、大豆、高粱、小麦等作物的种子处理。鞍山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选择大屯中心示范农场,对玉米播前种子处理栽培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磁场种子处理可使玉米增产22%,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可增产18%,电场种子处理可增产9%。  相似文献   

17.
简述我国南国梨的研究概况,分析目前国内梨汁的生产、消费情况,指出制约南国梨汁加工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鞍山千山区南国梨种植为例,分析南国梨汁加工的科学意义和经济、社会效益,展望南国梨汁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引细入汤”工程即将本溪市境内清澈的细河水引入兰河,再经过已建成的“引兰入汤”工程,将细河水引入汤河水库。该工程跨流域、跨地区调水,从总体上合理有效地解决鞍山市水源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引细入汤”工程水权转让的必然性和可性行、初始水权的确定、水权转让及“引细入汤”工程的兴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汤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在水量方面存在备用水源不完备等问题;在水质方面存在水源地基础设施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安全监控体系也不完善;水源地管理存在不明确、不系统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的保护性对策,旨在为辽阳市和鞍山市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鞍山市县域地区未利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宜耕未利用地开发的限制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评价因子,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对其开发成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根据适宜性评价最终得分,确定宜耕土地开发重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区域宜耕未利用地各方面指标均满足要求,符合实际开发情况。该方法可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未利用地规划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