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年来,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程度逐年加重,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农药市场显现商机,国内外农药企业都盯上了这块"肥肉"。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主裁品种抗病性弱,加上高密度种植、水肥管理不当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生逐年加重。目前防治玉米大斑病的传统药剂以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1病害的种类与防治1.1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两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相似文献   

3.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玉米生长后期叶斑病田间防治操作困难的问题,于2012年和2013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河南省西平县分别针对春玉米的大斑病、夏玉米的小斑病及南方锈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控措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保护性与治疗性兼顾的内吸性杀菌剂,在玉米10~13叶期(大喇叭口期)采用一次机械喷雾的方式进行田间作业,有效降低了玉米生产后期的叶斑病发生程度:大斑病病株率、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32.0%~71.1%、0.66~1.11和51.7%~81.4%;小斑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48~1.10和20.9%~35.7%;南方锈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25~0.60和7.4%~12.0%;保护了中下部叶片并推迟田间大斑病的初发时间;由于延长了叶片功能期,降低了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挽回春玉米损失2.4%~2.7%,可挽回夏玉米损失2.0%~8.6%。玉米生长中期阶段的喷药对后期叶斑病的防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临青 1 号是由临沧市种子管理站和四川农业大学以自育系 XL8242 为母本、自育系 XL1449 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青贮玉米单交种。2021-2022 年在云南省开展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 年区域试验每 667m2 平均产量(干重)1520.5kg,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干重)1493.3kg,高抗灰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抗茎腐病,中抗南方锈病、普通锈病。2023 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 2023162 号。阐述了临青 1 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为青贮玉米的选育和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在生长中后期,由于温度、湿度条件很适宜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发生。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调查玉米的中下部叶片,如果发现病斑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以免造成减产。玉米的大斑病和小斑病病原菌不同,为害的部位基本相同,防治的方法和用药相同。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为大斑突脐蠕孢菌,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严重发生时可为害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斑点,逐渐沿叶脉扩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但近些年受气候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镇沅县勐大镇在玉米种植中出现病害和虫害的概率非常大,主要出现的病害有青枯病、大斑病、小斑病,出现的虫害有蚜虫害、玉米螟害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收益。介绍了镇沅县勐大镇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当地玉米种植者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完成的"玉米叶斑病病原菌变异及早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据介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品种更换和耕作方式的改变,河北省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褐斑病等主要叶部病害常年发生面积近2000万亩,损失严重,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在防治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对病  相似文献   

8.
玉米稳定生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实现玉米持续高产,亟须研究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基于此,介绍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主要从选地与整地、种子的选择、种子的处理、播种措施、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把控,以全过程优化玉米种植环境。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防治大斑病、锈病、纹枯病、玉米螟、红蜘蛛、玉米蚜虫,应坚持做到针对性防治,确保玉米健康生长,达到增产提质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正>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分析预测,2016年全国玉米主要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为11.8亿亩次。其中,虫害预计发生8.7亿亩次,病害预计发生3.1亿亩次。东北和华北地区以玉米螟、地下害虫、大斑病为害最重,黄淮海地区以棉铃虫、二点委夜蛾、褐斑病、南方锈病发生突出,西北和西南地区以蚜虫、叶螨、小斑病发生普遍,粘虫在北方局部地区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高卫东  杨家秀 《作物学报》1997,23(5):637-639
玉米小斑病(Bipolars Maydis)是世界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1970年曾使美国损失玉米165亿kg,我国的华北玉米区和华南部分玉米区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区。该病的流行与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密切相关,而防治该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为此“七五”、“八五”期间国家把玉米种质资源抗小斑病的筛选鉴定列为攻关内容。本文报道1992~1995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玉米青贮是一种主要的能量和纤维来源,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近年来,国内外对玉米青贮技术有着较大的革新,从青贮玉米品种选择、栽培措施、灾害环境、收获期、刈割高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进行了综述。青贮玉米种植时根据动物生产目的来挑选品种和杂交类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并与豆科植物间作;同时玉米青贮研究需要加强自然灾害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及防治措施后玉米青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南繁区玉米锈病种类鉴定及病原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锈病在海南等地种植的玉米上爆发成灾。单从症状和形态特征上很难将其进行分类鉴定。因此,本研究从南繁区玉米种植基地采集病样132份,经夏孢子显微形态观察,离体致病性测定和玉米锈病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以及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其与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的多条序列聚在同一分支上,相似性99%。说明南繁区玉米锈病病原为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类型为南方型玉米锈病(Southern corn rust)。同时,通过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明确了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8℃,致死温度为40℃,10 min;光照对夏孢子萌发影响不大;此外,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等对夏孢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尿素、草酸铵、酪氨酸等对夏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南繁区玉米锈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为有效控制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后期叶斑病,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山东省济宁市农科院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针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  相似文献   

15.
《种子》2019,(1)
为筛选适宜鲁南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采用SPSS软件对13个青贮玉米品种的11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京科青贮516、饲玉1号、饲玉2号、诺达1号和登海605,平均干草、鲜草产量较高,高抗锈病,平均粗蛋白含量中等,平均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类群Ⅱ:京科青贮301、北农青贮208、北农青贮356、鲁单9066和宇玉30,平均干草和鲜草产量较低,高感锈病,平均粗蛋白含量较低,平均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类群Ⅲ:北农青贮308、BN 2932和鲁单6076,平均干草和鲜草产量中等,中感锈病,平均粗蛋白含量较高,平均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京科青贮516、饲玉1号、饲玉2号、诺达1号和登海605等5个品种农艺性状较好、品质优,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在鲁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中地88是以自育系M 3-11为母本,自选系D 2-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5 943.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7%;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0 395.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13%;2016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4 982.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5%;同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51.1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5%。中地88对茎腐病、粗缩病、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均有较高的抗性;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一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一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二等级国标和青贮玉米一等级国标。中地88于2017年6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较强,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粮饲青贮兼用,适宜在西北春玉米区、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及同一适宜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正>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含丙环唑11.7%、嘧菌酯7%,登记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和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用于玉米防治大斑病、小斑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150210克,约合每亩用丙环唑纯药6210克,约合每亩用丙环唑纯药69克、嘧菌酯纯药49克、嘧菌酯纯药45克。该药没有在水稻上登记,在水稻上使用时应注意用足药量。特别是用来防治稻瘟病时,由于其丙环唑含量相对较高、嘧菌酯含量相对较低,要保证嘧菌酯用量,或者加用三环唑、稻瘟灵等防治稻瘟病的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玉米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前玉米锈病已上升为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总结了玉米锈病的病害特征,以及该病在中国玉米产区的为害现状和病害流行因素,系统综述了中国玉米抗病机制及抗病品种改良研究;分析提出玉米锈病综合防控措施,指出种植抗性品种是玉米锈病防治的根本措施。最后,认为玉米锈病发生为害逐年严重,亟需选育抗锈病玉米尤其是鲜食玉米品种,为锈病防治及玉米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综合病虫越冬基数、作物布局、气象和水文条件分析,预计今年吉林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是偏重发生态势。其中,玉米螟、大豆食心虫、地下害虫、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全年主要病虫发生面积近1.43亿亩次。(一)玉米病虫害全省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病害发生面积1200 ̄1400万亩次,以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为主;虫害发生面积2800 ̄2900万亩次,以玉米螟为主。玉米大斑病预计西部地区的白城、松原和中部地区的长春、四平呈偏重流行态势,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其它地区偏轻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预计中部地区的长…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夏播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夏播青贮玉米农大108为试材,设置5个种植密度(6.75万、9.00万、11.25万、13.50万和15.75万株/hm2)及采用膦酸胆碱合剂(ECK)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农大108的鲜重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在种植密度为13.50万株/hm2时取得最大值;经ECK处理后,农大108不同密度下单株性状和群体质量均有改善,其青贮产量最高值出现在15.75万株/hm2时。研究表明,ECK能缓解夏播青贮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为实现群体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