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优化整合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化学是农业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化学课程,为适应差异性和个性发展的教学实际、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优化整合设计教学内容模块化科学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更新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研究探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陈玉霞  莫娟  魏东伟  吕刚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186-187,193
结合教改科研课题的开展,针对现阶段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以及相关课程的CAI课件研制和实践教学,创新了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农业院校药剂专业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农业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中的困境,探索整合电子信息专业理论课程、结合相关科学研究课题设计可延续性实践教学案例,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实现前后续课程教学内容可延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科技实践—毕业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可延续;实现理论教学"学+做"双环节、实验教学"硬+软"双平台、教学时间"学+研"双时段;立足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和农业信息化科研背景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构建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植保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课程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按照国家教委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提出对植保专业的一些传统课程进行改革,相应拓宽专业学科内容,同时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武术课程是农业院校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礼仪,这与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思想耦合,因此,在农业院校大学生武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农业院校的武术课程教学要树立大教育观,重视武术课程中文化精神的渗透,明确武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目的和内容,从教材、教学和教改入手,并加强大学生武术社团的管理,全方位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单设化学实验课的尝试朱玉珍,梁英,孙太凡,张金艳化学是农业院校理科各专业的基础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实验学时占化学各科总学时的30—50%,可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7.
按照农业院校对学生动手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实验化学课程教学应将普通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合并为实验化学,单独设课教学,建立实验教学的多媒体平台,构建农业院校新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并采取有效的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林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普遍存在的专业发展定位大而全、学科方向凝练不够、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立足于学校"农业"特色,构建了以天然产物化学与应用为专业特色的农科化学人才培养体系。以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天然产物化学兴趣"为导向,以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实践基地为依托,以科研平台—大创项目—技能竞赛为全面保障的教学体系,形成了教学—科创—实践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从学科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训练—创新创业思维和技能培养,呈现连贯性、系统性和方向性,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农科化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津农学院,适应时代的需要,定位为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相应地,"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根据农学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适应的教学大纲,并调整"生物化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以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水平的作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国际化课程是我国农业院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拓宽国际视野和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国际课程"现代作物学—栽培耕作与生理"课程为例,重点阐述了作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的背景、实施方案、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升我国作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国际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市场化程度低、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德国的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特色鲜明,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应用型大学培养了大量创新人才,在创新园区与高校紧密合作、市场化的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这给了中国高校教育工作一些启示:让高校和企业合作成为共同创新的主体,让"教授"与"经理"自由双向互动,让高校与科技园区深度融合,并构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应用型大学承担大学生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12.
根据银杏北方区域化嫁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在江苏邳州市银杏种质资源圃嫁接6种无性系品种,测定比较不同品种银杏的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内含物质量分数以及叶片次生代谢物质量分数,从中选择黄酮生产效益较高的无性系种类。结果表明:(1)各无性系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基本在3.5%左右,相比当年生实生银杏苗质量分数较高;(2)各无性系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在1.6 mg/g左右,相比于1年生的银杏实生苗差别不明显;(3)根据无性系黄酮质量分数将6个无性系分为两类,13#、16#、27#代表的类别黄酮质量分数较低;叶丰、大花穗、佛指类为另一类,黄酮质量分数相对较高;(4)综合分析得出,佛指类为最适于邳州产区叶用银杏繁育无性系品种,其次为大花穗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职业需求延展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连接社会与学生的桥梁,其人才培养模式攸关经济发展与高级应用型人才产出。双元性创新聚焦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系列断点:培养目标、招生录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职业衔接和质量保障,为实现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目标,促使知识、技能、职业、市场的四维融合,提出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现实需求的两种培养模式创新形式: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为创新我国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全新战略部署,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培养乡村规划与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文章通过梳理农业类高校该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定位和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类高校该专业提出了懂农业经济、掌握生态环境管理技能、了解乡村传统文化、熟悉农村制度等新要求,该专业应以培养乡村规划管理人才为专业核心定位,注重地理学与管理学的双重专业属性,加大乡村文化地理教学内容,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类高校在乡村规划领域的话语权。最后,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初步构建了以地理学、管理学、规划学为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具有农科背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南京农业大学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分类培养理念指导下,制订了适应学科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了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革新了人才分类培养的过程,建设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经多个涉农专业的改革实践,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构建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是关键切入点。目前,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已进入常态化,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已有不少问题开始显露,诸如组织机构不健全、高校参与度不高、遗产地领头人——"新乡贤"缺位、教育传承主体的结构性缺失等。基于当前现状与问题,以农业文化遗产强国日韩的先进经验为借鉴,从更新观念、完善组织、确保核心、重点培育、校地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双一流"建设以追求"一流"为最终目标,突出了学科建设的战略意义。以优势特色学科如何评价为切入点,对比分析高校类型、学科属性、被调查者群体的不同,对比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评价认知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明确高校"双一流"差异化发展思路。在推进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其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重视优势特色学科分类评价与内涵发展,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完善学科绩效评价机制,用世界一流水平检验学科发展状况,坚持走开放融合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分析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等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进行研究是破解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建设困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厘清现代农业发展与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析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建设现状,提出高等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高等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的具体路径: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适量提升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师生服务"三农"意识。  相似文献   

19.
对49所试点院校社会工作硕士3385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选题以"本土社工实践梳理"为主且论文形式相对趋同,问题意识缺乏且研究问题与文献回顾关联少,研究设计部分以方法与技术描述为主且较少体现设计过程,主体部分呈现类实务报告状态,结论与讨论多为对策建议,大部分结论未有效回应研究问题且实务反思的学科贡献少。文章认为,有必要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应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包括问题意识、设计意识、开展能力和规范技巧等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20.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较强,既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人文地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又强调学生结合实践锻炼培养规划与设计方面的能力素养。然而现阶段农林高等院校受限于自身规模、所处地域以及发展特点的限制,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人才培养无法与社会需求形成有效对接。在国家"强化能力培养、建设一流学科"的政策导向之下,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坚持农科定位、践行实践理念、完善管理章程、实现综合发展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为农林类院校相关专业进一步明确教学实践思路,打造一流学科提供了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