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气孔是植物表皮的特殊结构,在调节植物与外界气体和水分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植物光合和蒸腾两个植物基本生理进程。气孔是原表皮细胞经过一系列的不对称分裂和对称分裂以及多次细胞命运决定和细胞分化形成的,因而气孔发育的调控也成为近些年研究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理想模型和热点。已知多肽和油菜素内酯作为信号物  相似文献   

2.
<正>植物细胞极高的全能性是植物可重复再生的基础,基于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植物激素诱导的离体再生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基因改良中。长期以来,生长素诱导多能性的愈伤组织形成被认为是植物细胞获得全能性的过程,也是经典植物离体再生体系的起始步骤。然而,生长素如何启动愈伤组织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晰。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以拟南芥为材料,在前期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在物种形成或物种入侵到新生境时,往往只涉及祖先物种里的少数群体或个体,从而导致形成的新物种或入侵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即所谓瓶颈效应。尽管瓶颈效应使得新物种或入侵群体遗传多样性很低,但这些群体仍能够适应新生境。这种很低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被称为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对于这  相似文献   

4.
<正>为成功侵染植物,病原菌往往通过向植物细胞内注射效应蛋白,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而植物的NOD类受体(NLRs)可特异识别效应蛋白,并激发效应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但在无病原菌侵染时持续激活免疫反应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不利的。SUMO化修饰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影响蛋白质活性、稳定性、相互作用、细胞内定位等。有研究结果表明,SUMO E3  相似文献   

5.
<正>植物利用多个层次的抗病反应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包括表面受体激活的抗性(PTI)和胞内免疫受体激活的抗性(ETI)。内吞作用可将表面受体运输到胞内进行降解和循环利用,在PTI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是植物主要的内吞方式,然而植物如何调控内吞作用以及内吞如何参与先天免疫反应并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唐定中课题组利用拟南芥与白粉菌互作的研究体系,通过生化、遗传学和细胞学手段,克隆了拟南芥E-  相似文献   

6.
正葡萄是世界上第二大果树作物,鲜果及其加工品葡萄酒一直广受消费者喜爱,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葡萄的栽培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主产区冬季低温干旱,而栽培的主要品种抗寒性较差,冬季需埋土防寒,大幅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种植风险,因此葡萄抗寒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孙小明博  相似文献   

7.
<正>双生病毒是存在于植物中唯一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DNA病毒,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单链DNA病毒家族,该病毒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具有广泛的宿主。目前已报道双生病毒能够感染玉米、棉花、番茄、木薯、甜菜等重要农作物,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传统抗病机理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病毒基因功能的分析及宿主病毒互作机理的解析,但目前在育种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毛龙研究员领衔的创新团队在麦类作物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开花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从成花素基因FT2的可变剪切角度揭示了一个新成花素基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其谷粒大小和形状(粒型)决定稻米的产量和外观品质。近十年来,水稻粒型调控机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重要粒型基因被克隆和研究。但目前已知的多数粒型基因难以归类到已知调控途径,报道的信号通路信息也呈现片断化的特点,极大限制了对粒型调控分子机理的认识,制约了其在作物高产优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宋献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小麦产量是小麦研究与育种中长期以来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小麦穗分枝等穗型性状是单株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小麦选育的关键农艺性状之一。然而,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基因组庞大复杂,约是水稻的34倍、大豆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兼顾农田作物高产和杂草群落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农田杂草群落综合管理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营养与农业生态学科组,依托位于安徽蒙城县的砂姜黑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站长期定位肥效试验点,探讨了5种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田  相似文献   

12.
<正>植物表皮蜡质对于减少水分蒸腾、提高耐旱性、减弱紫外光伤害以及抵抗病虫害等具有重要作用。蜡质主要由超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醛、醇、烷烃、酮和酯类等)组成。超长链脂肪酸分别进入酰基还原途径生成偶数碳链的伯醇和酯类,脱羰途径生成偶数碳链的醛和奇数碳链的烷烃。在拟南芥茎表皮中  相似文献   

13.
正陆生开花植物自种子破土而出开始,便需要对生存环境中昼夜节律性的光温环境信号变化不断做出适当反应,以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雷研究组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生物钟调控植物光周期依赖性生长的新机制。光敏色素互作蛋白(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 PIFs)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下胚轴生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PRRs基因家族的成员(包括TOC1、PRR3、PRR5、PRR7和PRR9)是植物生物钟中央振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9月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管开云研究组培育的7个秋海棠属新品种通过了专家鉴定。这7个秋海棠新品种由昆明植物所管开云研究组管开云、李景秀、李爱荣等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15.
<正>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传病原真菌,通过形成附着枝感染植物根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的黄萎病害,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其他病原微生物一样,大丽轮枝菌的重要致病策略之一是分泌效应蛋白到植物细胞,干扰植物免疫反应,但其分泌结构和分泌转运机制亟待探究。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从东北林业大学获悉,近日,该校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柳参奎教授研究小组在植物生长、抗逆性等重要科学问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本研究中首先通过对V-H+-ATPase亚基(VHA-c)转基因植株、突变体等实验材料的表型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与逆境胁迫下VHA-c蛋白能够明显影响植物生长及生物产量。针对此问题,对盐生植物星星草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VHA-c基因展开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植物韧皮部是植物长距离运输营养及信号物质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很多昆虫取食和病原菌生存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韧皮部在植物体内的特殊位置,加之多数韧皮部生存的病原菌不能在体外纯培养,使得人们对植物韧皮部-昆虫-病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远  相似文献   

18.
<正>成熟是果实发育的重要阶段,伴随着颜色、香气及硬度等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对果实成熟调控的有关机制开展研究,对于提高果实品质、优化贮藏保鲜技术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关果实成熟的转录调控已有较多报道,鉴定到多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对它们的作用机制也进行了较多研究。然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发表了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寄生植物-寄主植物间,甚至寄生植物桥连的寄主植物之间能进行大规模的蛋白质交流。菟丝子是完全依靠寄主植物生存的全寄生植物,尽管已经鉴定出多种可移动蛋白在植物内移动,但菟丝子和寄主植物之间的蛋白质是否会转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转移仍不清楚。该研究发现菟丝子与寄主植物拟南芥和大豆之间有数百到1500多种蛋白质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园艺学院李建国研究员课题组,在植物学国际主流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发表了研究论文,挖掘出一个调控荔枝落果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