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对全膜覆盖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一次性补灌量试验,补灌量为每株4kg,结果表明:全膜覆盖玉米大喇叭口期补灌较不补灌667m2增产117.9kg,增幅28.5%,全膜覆盖玉米大喇叭口期补灌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实现补偿供水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同局部灌溉技术的节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在玉米试验田采取一定的农艺手段,以畦漫灌为对照,对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膜上灌溉和穴灌四种局部节水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植株的生育动态、生理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前期土壤特性一定,局部灌溉水量为畦漫灌的70%情况下,几种局部灌溉节水技术中,膜上灌溉的节水性最好,依次为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和穴灌。膜上灌溉的产量比畦漫灌增加14.4%,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和畦漫灌接近,穴灌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河西灌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节灌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在半干旱雨养区大面积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低成本节灌措施在河西灌区的玉米栽培中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民勤试验点上,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且灌水量减少.其中,生育期灌水量为对照1/2的处理,其灌水量减少2190m3·hm-2,而玉米籽粒产量增加902kg·hm-2.在民乐辅助试验点上,玉米生育期不灌水,尚能获得10000kg·hm-2以上的籽粒产量;且与灌2次水比较,每公顷节水量可达4500m3.说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可作为内陆河流域灌区农田的低成本节水措施,可在进一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予以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武威市基本情况的介绍,分析了武威市玉米大田生产节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田玉米节水的重要性,并总结了免冬灌全膜玉米推迟灌头水栽培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垄膜沟灌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在水资源短缺的河西灌区示范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模式,该技术模式较当地玉米半膜覆盖漫灌栽培常规模式相比抗倒伏性增强、灌水量减少、产量增加,作者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最佳垄沟宽度对玉米的节水和增产效果,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垄高和沟深一致的条件下,以垄宽、沟窄的垄膜沟灌栽培技术模式节水和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抽雄开花期集水补灌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全膜覆盖玉米抽雄开花期的集水补灌量进行研究。[方法]试验设抽雄开花期补灌和抽雄开花期不补灌2个处理,对这2个处理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量、玉米成熟后的农艺性状及水分利用率和降水利用率进行了统计分析。I结果]2次补灌后的土壤含水量明显比对照高;补灌后的玉米生育期明显短于对照;补灌增加了玉米植株的生长量;补灌提高了玉米植株的水分利用率和降水利用率;补灌提高了玉米的经济效益。【结论】全膜覆盖玉米抽雄开花期2次补灌可达到节水和增产的目的,实现补偿供水的高效利用,可为大面积推广集水补灌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更正     
膜上灌是作物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把膜侧沟灌改为膜上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膜上灌是利用地膜覆盖的放苗孔灌水,而且正好在作物主根部,灌溉水沿主根下渗,同时向四周土壤扩展,形成以主根为对称轴的椭圆形土壤富水球体。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膜上灌在节水的同时还能增温、保温、保肥以及抑制杂草生长,增产效果明显。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其主要形式有:  相似文献   

8.
<正>膜上灌节水栽培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水,进行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一、膜上灌的优点膜上灌可以将田面水通过放苗孔或专用渗水孔,只灌作物,类似滴灌,属局部灌溉,减少了沟灌的田面蒸发和局部深层渗漏。同时膜上灌与沟灌相比提  相似文献   

9.
对武威市井泉灌区制种玉米全膜平作畦灌、全膜双垄沟灌、全膜垄作沟灌、全膜膜下滴灌4种模式的技术特征、综合应用、节水效果、效益对比、农民评价及推广前景进行了分析,为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玉米产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膜上灌是作物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把膜侧沟灌改为膜上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膜上灌是利用地膜覆盖的放苗孔灌水,而且正好在作物主根部,灌溉水沿主根下渗,同时向四周土壤扩展,形成以主根为对称轴的椭圆形土壤富水球体,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膜上灌在节水的同时还能增温、保温、保肥以及抑制杂草生长,增产效果明显。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其主要形式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武威市制种玉米节水灌溉模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试验观察了河西走廊制种玉米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灌和全膜双垄沟灌较常规灌溉提前成熟6~7d。全膜平作畦灌土壤含水量高于常规灌溉,大喇叭口期以后,全膜双垄沟灌模式0-30cm土壤含水量也高于常规灌溉。全膜垄作沟灌的玉米产量最高,为7589.10kg/hm^2,较常规灌溉增产8.9%;全膜双垄沟灌的玉米产量为7213.80kgmm^2,较常规灌溉增产3.5%,全膜膜下滴灌和全膜平作畦灌的玉米产量低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12.
<正>节水灌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一、节水灌溉主要方式1.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畦膜上灌对玉米灌水量及产量的影响,在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试验站进行了畦膜上灌与畦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畦膜上灌与畦灌相比,全生育期灌水次数均为5次,全生育期灌水定额畦膜上灌较之畦灌减少10.3%;畦膜上灌与畦灌相比,其玉米籽粒性状的各项指标均具有优势;畦膜上灌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畦灌,增加了30.0%;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与玉米产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其中穗长、穗粗、秃尖长为负相关,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为正相关;畦膜上灌相比畦灌净效益和水分生产率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河套灌区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为无灌溉无农业的地区.河套灌区玉米节水栽培技术可分为节水灌溉、农艺节水和化学节水三个方面.节水灌溉主要是采用膜上灌、小畦灌、滴灌和分根交替灌溉来减少灌溉水及渗透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农艺节水主要是通过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来减少地表蒸发和耙平保墒、镇压提墒,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化学节水一是通过土壤施用保水剂,吸收、保存土壤水分,缓慢释放供玉米生长,二是通过叶面喷施抗旱剂、脯氨酸、乙醇胺以及其他化学药物减少玉米蒸腾,达到抗旱节水.  相似文献   

15.
正全膜双垄沟灌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抑蒸、增温、节水、节肥、增产增收,以及抗沙尘、御寒流、抑杂草等效果。我县自2012年在景电灌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育期内较露地种植亩节水180~220方,亩增产10%以上,亩增收200元以上。现将该项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全膜双垄沟灌技术全膜双垄沟灌技术:全膜即整块地全部用地膜覆盖,双垄即一个大垄和一个小垄,垄作即玉米作物播种在大垄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两地开设制种玉米膜下滴灌与农户传统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分析研究膜下滴灌对制种玉米生育期、主要经济学性状指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掌握膜下滴灌在制种玉米上的实际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效果,为灌区制种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和张掖市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少俊 《北京农业》2005,(10):38-39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水,以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膜上灌的优点突出膜上灌可以将田面水通过放苗孔或专用渗水孔,只灌作物,类似滴灌,属局部  相似文献   

18.
<正>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丘陵山区,境内总面积约四万多平方千米,耕地面积约八万多公顷,其中水浇地约两万公顷,近80%的耕地为旱地,适合农业机械作业面积约四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约五万公顷。朝阳县玉米种植历史悠久,但玉米生产从种到收,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劳动强度大,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制约了朝阳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朝阳县地处我国北方冷凉玉米种植带,是玉米种植大县,比较适合玉米铺膜播种,玉米节水灌  相似文献   

19.
膜上灌是作物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把膜侧沟灌改为膜上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膜上灌是利用地膜覆盖的放苗孔灌水,而且正好在作物主根部,灌溉水沿主根下渗,同时向四周土壤扩展,形成以主根为对称轴的椭圆形土壤富水球体,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山沙两区玉米全膜覆盖技术与膜下滴灌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全膜覆盖技术与膜下滴灌技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全膜覆盖技术生产成本低;保墒增温,抓全苗;节水;化肥利用率明显提高;省工;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