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油菜菌核病,又称茎腐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烂秆病"、"搭叶烂"等,是对油菜危害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只要是种植油菜的地方都会出现这种病,而且每年发生的情况不一样,轻重不一样。尤其在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经常发生,油菜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从苗期到  相似文献   

2.
菌核病为我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随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而病害发生面积随之扩大。1986年我县油菜菌核病再度流行成灾,全县13.6万亩发病达10.8万亩,占79.4%,其中成灾面积6.2万亩,占45.6%;千粒重降低10.2~0.4克,出油率降低6~9%,发病田一般减产20~30公斤,分析其病害流行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意见如下: 1.耕作制度对病害流行的影响:受多年耕作习惯影响,稻—油或薯—油两熟常年连作,轻视农业防治,带来田间残留菌核多,菌量大。3月2日~31日定田三次调查:连作田每11.11平方米子囊盘16~58  相似文献   

3.
杨剑  罗利敏 《种子科技》2011,29(4):38-39
龙湾区灵昆镇位于瓯江口,历来有种植甜瓜、油菜的习惯。近年来,为克服甜瓜、油菜连作障碍,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探索,形成了大棚甜瓜—油菜—单季稻两年四轮作模式。这种水旱交替的种植方式不仅能充分均衡地利用土壤营养元素,提高肥效,保持、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有效减少病虫杂草的为害,对于减轻甜瓜枯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油菜菌核病等土传病害效果明显,从而实现瓜、油、稻三丰收,成为当地农户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花生连作,其产量会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年下降,许多地方难以做到不连作,因此克服连作障碍非常重要。一、连作的危害花生连作障碍随着年限的增加而加重。花生连作,青枯病、菌核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会逐年加重;蚜虫、红蜘蛛等地上部虫害由于基数的不断增加,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花生连作后,很多重要的营养元素缺乏,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花生连作1年,产量下降15%~20%;连作2年,产量下降20%~30%;  相似文献   

5.
郑乃生 《种子科技》2011,29(7):30-32
1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几乎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长江流域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作物等。  相似文献   

6.
探讨在冬春裸地上种植绿肥对后茬作物春花生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山东地区春花生等冬闲田建立一种合理的轮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了春花生—冬闲田、夏花生—冬小麦、春花生—二月兰和春花生—毛叶苕子4种轮作处理。结果表明:种植二月兰和毛叶苕子绿肥作物,可促进后茬作物花生氮磷钾养分增加,二月兰增加程度高于毛叶苕子。种植二月兰和毛叶苕子绿肥作物,可提高后茬作物花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在0~20 cm土层中,2021年,与春花生—冬闲田相比,春花生—二月兰、春花生—毛叶苕子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升高了4.70%、6.14%,在20~40、40~60 cm土层中也表现出相似趋势,2022年与2021年相比,表现出相似规律;与春花生—冬闲田相比,春花生—二月兰处理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了5.71%、8.98%、7.22%和7.72%,春花生—毛叶苕子处理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平均增加了4.54%、14.91%。可以利用春花生种植期间的冬春裸地种植一季冬绿肥,促进后茬作物养分积累量增加,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来,南方通过发展油稻稻三熟制、油稻两熟制使油菜播种的面积不断扩大,但水田油菜菌核病发生重。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子病",是油菜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一般年份损失菜籽10%~30%,重病年可达50%以上。病害识别:该病是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在油菜开花以后发生,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以茎部受害最重。(1)叶部。通常叶片发病较早。在叶片上最初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慢慢地病斑中部变成黄褐色或灰褐色,边缘  相似文献   

8.
<正>油菜是江苏省南通市主要夏熟作物之一,2015年种植面积达40万亩左右。油菜菌核病属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近几年来,此病在该地连年偏重至大发生,成为威胁油菜高产优质的关键因子,严重影响油菜的增产增收。据江苏省植保站预测,2015年全省油菜菌核病将达偏重程度发生,如果油菜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油菜菌核病将大发生暴发流行,将导致油菜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因此,抓住适期,选准药剂,认真  相似文献   

9.
我县棉花历来采用与夏收作物(小麦、油菜、蚕豆等)套种的方式。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前作物要预留棉行,不能满播密植,产量不高,棉花播种前不能翻耕整地;且在前作行间套种,操作不便,赞工费时;棉苗受前作荫蔽,影响壮苗早发。我站从1973年开始探索改革棉田耕作制度,进行了稻—棉、麦—棉、油(菜)—棉等迟播连作试验。四年试验结果,五月二十四日至六月十一日播种或六月下旬移栽的棉  相似文献   

10.
油菜在植物分类学中,主要属于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的若干种。这一点与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都来自同一个种有所不同,也就决定了油菜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956年全国油菜试验研究座谈会,根据我国油菜栽培的悠久历史传统和油菜生产发展的要求,结合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的分类,将芸苔属油用植物中称为油菜的近似群体分为白菜型油菜、甘兰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三大类型。在各个类型之内又包括若干个种。根据油菜的繁殖方式,白菜型油菜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甘兰型和芥菜型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这两种不同的繁殖方式,基本上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市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菌核病是我市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市连续暴发,产量损失严重。据调查,用药品种不同,其防治效果差异显著,特别是多年来本市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使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普遍产生了抗性,而且表现为高抗水平,每666.7m~2用25%多菌灵 WP200g,适期用药一次,其防病效果只有20%~30%,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在抗性油菜菌核病的新药剂及其应用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筛选和开发出了对抗性油菜菌  相似文献   

12.
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培肥地力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轮作方式的长期试验,研究土壤有机质,结合态腐殖质、养分变化和水稻产量影响,阐明油菜、一年生黑麦草、小麦秸秆翻压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表明,3种作物连作5年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其中油-稻增加最多达0.15%,平均每年增加0.03%;0.25-0.55mm微团聚体数量增加量最多。土壤全氮量以饲-稻处理增加多达0.04%;土壤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以饲-稻增加较多,有机磷提高11.6mg/kg。水稻产量以饲-稻最高。从而为农牧结合和用养结合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一条最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浅谈宁都县烟-水稻制种轮作高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后制种是一种水旱轮作的科学种植方式,在同一地块上交替轮换种植水生作物——水稻和旱地作物。烟草水旱轮作模式是实现耕地用养结合、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烟-稻制种轮作高产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长时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蔬菜大棚会造成土壤连作障碍。为了减少化肥的使用,现在大部分设施种植都会使用有机肥,而现在市面上的有机肥种类越来越多,有相当一部分种植户会自己进行有机肥的制作,但有机肥的制作和使用不当,则会加重设施作物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并且难以  相似文献   

15.
<正>大田栽培向日葵主要分为干果食用型、油用型、中间型(食用、榨油均可)3类,另外向日葵还有大田复播油葵作绿肥,或作为观赏植物等用途。1.播前准备选地与整地:向日葵对前茬作物有所选择。因向日葵需肥多,特别是钾肥的需要量大,同时若连作会造成菌核病和灰象甲、列当寄生草为害加重。因此,要做好轮作倒茬,如小麦、油菜、甜菜、草木樨等前茬最佳。  相似文献   

16.
<正>(接上期)2.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褐斑病又叫"早斑病";黑斑病又称"黑疽病、晚斑病"。这两种病遍及我国主要花生产区。多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的同一叶片上。轮作地发病轻,连作地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往往不到收获季节,叶片就提前脱落,这种早衰现象常被误认为是花生成熟的象征。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甚至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稻虾连作是根据淡水小龙虾适合于稻田生长的特点,在稻田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淡水小龙虾,以提高稻田生产效益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稻虾连作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施农药、节省劳力,并使水稻单产增加10%左右,是长江流域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在应用稻虾连作种养模式之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三、防止蔬菜连作土壤障害蔬菜连作是指在同一块菜地上不同年份内连年栽种同一种蔬菜作物,如第一年春、夏季种番茄或辣椒,收获后秋季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大白菜或萝卜,到第二年春、夏季再种番茄或辣椒,仍属连作。(一)蔬菜连作的土壤障害1.土壤酸害。连作蔬菜由于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过量施用氮肥,使硝态氮大量积聚,同时有机肥施用又偏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是我省低热地区油菜作物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油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进,在高水肥高密度的栽培条件下,菌核病发生普遍,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威胁尤其严重。以低芥酸油菜新品种81008为例,在低热地区一般发病率已在50~90%以上,病情指数在30~70之间,严重地影响了这个地区的油菜生产。而且,这一现象已蔓延到了我省的中部地区,如81008在遵义、绥阳、湄潭等县的发病率已在50%以上,并有波及高寒山区的可能。所以重点搞清油菜菌核病在低热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发病规律,筛选出部分能控制菌核病发生的有效药剂,对提高我省油菜的产质、增收创汇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1983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甘兰型油菜品质性状的变化与抗(耐)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7~1992年时甘兰型油菜品质资源田间自然抗病性的连续观察鉴定(包括同一品种不同品质的单株)和同一品种不同发病级别单株种子内芥酸、硫甙、油份等品质的测试分析。结果是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这些品质性状的关系密切。即抗病性的强弱与芥酸、硫甙的含量成正相关,与油份的含量成反相关,不同发病级别的单株种子与产油量成反相关。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在进行双低油菜育种过程中,应将低代材料置于易于发生菌核病的环境中选择,在发病极度严重时还要注重保留那些耐病的单株,这是集优质、丰产、耐病为一体的有效途径。同时在优质油菜生产中要作好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