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成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咸阳渭河滨水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咸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相似文献   

3.
浅谈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供水源、绿地、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具有开放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众多生态功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城市滨水区盲目地、不科学地建设引发了一系列关系到滨水生态破坏的严重问题。在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现今,这一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不合理、防洪工程存隐患、污染物排放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分析了滨水区的生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带及滨水绿化、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群落等一些恢复滨水生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雅轩  谭欣  袁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79-182
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通过良好的运用既有资源,可将其创造成为城市的活力区域。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密溪沟滨水区功能、交通、驳岸、照明、市政、景观节点等进行合理规划,创造一个宜居的滨水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水和谐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等为理论基础,解析了滨水区的概念及其内涵。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滨水区已成为生态敏感脆弱的区域,而构建生态循环系统、重塑滨水景观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以包括南湖荡主体及沿湖岸500 km的区域为研究区域,探究了其景观生态分类和景观格局分析。结合相关分析评价,针对南湖荡3个景观子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对每个子区因地制宜地进行具有不同特色的生态景观建设,以期实现滨水区的生物平衡、滨水景观的高效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78-3479
以对上海、北京、哈尔滨3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滨水区绿地进行实地调查为依托,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总结出城市滨水区绿地生态空间的构建模式,包括竖向模式和护岸模式。  相似文献   

8.
安增强  刘静霞  吴怀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20-10522
探讨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与研究现状,分析了植物与河流生态修复的关系。以郑州市城区的骨干河道贾鲁河为例,介绍了工程概况、场地现状、河流水质及土壤调查检测情况。通过梳理贾鲁河治理段及河滩区域的水系,指出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最终形成"一廊、一核、五区"的生态空间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滨水区的植物配置方式,强调将水生植物与城市滨水区相结合,建设自然生态型河道,将成为现代城市滨水区生态改造的新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许多城市发展的起点都位于水滨,滨水区是古代城市最为繁华和人为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滨水景观不仅有助于强化城市地域感,更能够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建筑、工业、交通建设中为了追求短缺经济利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导致水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一些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中、规划中缺乏生态环保意识,景观建设后不仅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了污染和浪费。滨水景观设计应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融入生态设计理念。本文将针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生态理念与材料运用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加快的生活脚步拉大了人们接近真山真水的距离,对于北方缺水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城市滨水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平台,建设符合地方特点的城市滨水区景观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要和谐的融入城市环境,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整体空间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郑燕宁  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8-10510,10513
解析了滨水场所的概念及我国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滨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以南宁市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了场所意象现状,解读了场所精神,认为场所设计应依据特色性和可识别性意象,统一性及多元化意象,整体连续性意象,可达性和人本性意象,景观敏感区生态保护性意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所规划设计思想,划分了功能分区,进而详细说明了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景观组织。旨在形成具备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可识别的独特乡土文化的滨水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12.
李淑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78-2480
滨水区是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带,衬托出繁荣与文明的现代城市。以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为研究重点,论述了目前城市滨水区规划存在的问题,从滨水区水岸规划、滨水环境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亲水平台建造、城市建筑布局等方面对滨水区的合理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内涝问题有增无减,特别是自然水体被破坏,改造形成的区域受灾最为明显。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近年来可持续雨洪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新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持开发前的原始区域生态循环,实现良性的城市水文环境。低影响开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LID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普及,其内涵也逐步扩展到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场地设计等方面的过程中。城市滨水区域的建设营造与低影响开发理念相结合,为城市环境新形象和实现城市环境空间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滨水区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钰  陈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30-7932
从理论基础入手,引入了滨水区和滨水景区的相关概念,指出滨水景区是构成区域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地区的形象窗口,也是凝聚人气的重要休闲场所,结合研究区具体情况,从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方面分析了滨水区的景观构成,根据湖体形态及水景观现状将研究区分为3个区域,分别分析其景观现状,并针对各段景观现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使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因子共同作用,开发自己的滨水景观,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要素的协调发展,建立与自然相融合的人居环境,以期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区人文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程程  贾德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13-9513,9515
城市滨水区是有吸引力的空间,是城市的形象窗口,也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结合当前国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及人文景观在城市滨水区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将人文内涵融入到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滨水植物群落的类型与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3个方面简述了国外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从城市滨水区的价值导向、滨水植物的种类划分、滨水植物群落的构成与特点、滨水植物群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与评价5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总结了我国滨水植物群落景观在近10年间的发展特点,指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大框架下,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不足,旨在为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家界市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城区滨水区的建设,更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使滨水区具有防洪与景观功能、游乐运动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以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张家界市的整体旅游效能。本文对张家界市城区滨水区水体处理,亲水设计,岸线的生态化、文脉、照明处理与商业生态开发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对张家界城区滨水旅游景观的规划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与种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水景观是城乡重要的绿带和生态走廊。为了有效利用滨水区的空间资源,提升其生态和游憩价值,对适合滨水区生境的景观植物种类进行了选择,并提出了滨水植物种植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志超  李鹏宇  李毅 《农技服务》2014,(11):183-185
近年来,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其开发建设不仅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也为城市特色风貌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契机。本文在了解城市滨水区景观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滨水空间规划方法和滨水特色景观要素的设计,结合案例,发现我国滨水区景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我国滨水开放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滨水是指与河流、湖泊、江海毗邻的土地或建筑物,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滨水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密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其独特性,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