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的抑杀作用,优化其防治菠萝黑腐病方法,为病害防治提供实用技术。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黑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咪鲜胺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菠萝果实为材料,评价咪鲜胺在不同使用浓度和不同浸果时间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以优化其使用技术;测定处理后菠萝果实风味指标和咪鲜胺在菠萝果实的残留,明确咪鲜胺对菠萝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7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 μg/mL;0.05 μg/mL咪鲜胺可抑制芽管分化形成菌丝,从而严重抑制病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28℃贮藏8、12、16天时,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0%~75%,防控效果稳定;处理后2 h、1天、2天、3天、4天、5天,咪鲜胺残留低于国家最高残留限量;处理后8、12、16、20天,菠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可有效防治菠萝果实采后黑腐病,保持菠萝果实的品质,不影响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菠萝茎叶还田在土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效应,采用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研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方式下菠萝茎叶碳、氮、磷、钾养分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菠萝茎叶在0~30 d腐解速率较快,还田30 d后,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菠萝茎叶质量累积腐解率分别为38.0%,53.5%,59.4%,覆土覆膜处理下各养分释放率占总养分释放率的60%以上;还田180 d后,各处理下菠萝茎叶腐解率分别占总腐解率的96.0%,97.5%,95.5%,基本腐解完全;还田240 d后,菠萝茎叶碳、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1.2%~85.7%,70.8%~78.6%,74.7%~78.3%,92.4%~92.8%,表现为KCP≈N,且覆土条件下养分释放率最大。考虑菠萝茎叶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及养分的释放情况,若采用短期还田,建议使用覆土覆膜方式,若长期还田建议使用仅覆土的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蒜根系腐解物对烟草黑胫病菌的防治效果,采用控制条件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不同腐解时间的大蒜根系腐解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腐解时间的大蒜根系腐解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其中腐解15 d的大蒜根系腐解液抑制效果最好。腐解15 d的大蒜根系腐解液处理后的菌丝出现原生质泄漏、菌丝分支及菌丝变形等现象。盆栽试验表明,添加不同腐解时间的大蒜根系腐解液在烤烟移栽后第9天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为4. 30%~41. 38%。由此推论,大蒜根系腐解液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一、番茄脐腐病番茄脐腐病是生理病害,主要为害青果,果实脐部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直径1~2厘米,严重时可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很快变为暗褐色或黑色。防治方法:采用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喷施"脐腐王"500倍液或0.5%氯化钙加5毫升萘乙酸或绿芬威3号。  相似文献   

5.
黑腐病是B.olerace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本文旨在鉴定源于B.carinata材料PI199947的B.oleracea品系中与黑腐病抗性相关的RAPD标记,并评价F2群体病症的分离。将抗黑腐病亲本品系11B-1-12与感病花椰菜品种‘Snow Bau’杂交,再将3个抗黑腐病F1植株自交得到3个分离的F2群体。用4个Xcc 4号小种分离菌进行创伤接种,  相似文献   

6.
<正>黑腐病又称黑心病、黑菜头、空洞病,萝卜一旦受到感染,就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减产,同时,内在与外在品质也必将受到影响,收入肯定不尽人意的,而重视预防黑腐病的农户,就可产出直观光鲜售价好的萝卜,区别是显而易见的。黑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的病害,一是为害萝卜的叶片,受害叶的症状,叶  相似文献   

7.
应用相对抗病性指数评价胡萝卜种质资源黑腐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建立胡萝卜苗期黑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并筛选出胡萝卜黑腐病抗病种质资源。通过连续2年同一地块苗期人工喷雾接菌方法对胡萝卜种植资源进行胡萝卜黑腐病抗性鉴定,应用相对抗病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品种抗病性评价标准,对供试品种进行品种抗病性分析。依据相对抗病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胡萝卜黑腐病品种抗性类型划分标准为:高抗(HR),RRI≥1.4;抗病(R),1.1≤RRI<1.4;中抗(MR),0.5≤RRI<1.1;感病(S),0.1≤RRI<0.5;高感(HS),RRI<0.1。供试11个品种中高抗品种2个、抗性品种3个、中抗品种3个、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个。试验建立了胡萝卜品种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为胡萝卜抗病育种研究和田间种植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Dof蛋白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许多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菠萝AcDo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果实诱导抗黑心病中的作用。以菠萝果实为试材,采用延缓菠萝黑心病发生的外源己醛处理果实,处理结束后放置在25℃下贮藏8天,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菠萝AcDofs转录因子在果实抗黑心病诱导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基于菠萝基因组数据库,筛选并克隆到25个Dof转录因子,被命名为AcDof1-AcDof25;0.1%(v/v)己醛处理显著延缓了菠萝果实黑心指数的上升;qRT-PCR分析表明,20个AcDo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中,有18个AcDof转录因子被己醛处理所激活,其中AcDof4、AcDof8、AcDof14、AcDof16和AcDof18等5个转录因子在处理组和对照组果实中表达趋势有较大差异;AcDof13被己醛处理显著抑制。推测这6个AcDof转录因子以不同方式响应了己醛延缓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生过程,它们可能是黑心病发生的关联基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黑腐病对苗期花椰菜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的影响,对建立花椰菜抗黑腐病根系育种新途径提供依据,利用黑腐病菌感染花椰菜抗病品种雪峰的叶片后,研究植株根系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接种7天后的植株根长、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根系活力比接种后2天的显著增加。接种处理的植株根长、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明显比未接种对照(CK)低,但是接种幼苗的根系活力比未接种对照的根系活力高。接种3天后,接种处理的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接种后0~4天,接种处理的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未接种对照,但到接种后5~7天,接种处理的根系SOD活性又高于未接种对照;根系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脱落酸(ABA)含量在植株接种后都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但是,黑腐病病原菌没有提高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上结果说明,黑腐病菌引起了花椰菜幼苗根部一系列形态变化,并通过诱导植株根系中防御酶活性和调控内源激素等抵御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  相似文献   

10.
<正> 1.菠萝粉蚧凋萎病:①种植无粉蚧的种苗,并在种植前用40%乐果乳剂500~800倍液浸种苗5~10分钟消毒。②在8~9月虫量多时用40%速扑杀乳油7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剂800~1000倍液。或春、秋、冬用松脂合剂10~20倍液喷杀。③消灭传播粉蚧的蚂蚁,用敌百虫800倍液喷杀蚁穴。④此外,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2.菠萝心腐病:①选健壮种苗,剥去种苗基部数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2017-2019年调查了辽宁春玉米产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还田旋耕栽培模式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后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最重,茎腐病发病率增加68.77%,穗腐病发病率增加20.01%,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39.54%;秸秆碎混旋耕还田后茎腐病发病率增加48.20%,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16.84%;秸秆田外堆置腐解后深翻还田可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茎腐病发病率降低41.66%,穗腐病发病率降低30.00%;秸秆还田配套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有一定的叠加影响,免耕栽培会加剧病害发生,而深翻栽培可降低病害发生。由此可见,秸秆直接还田,特别是覆盖还田会加重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而秸秆经充分腐解处理后再还田能有效降低玉米主要病害,尤其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一、当前病虫发生情况病害总体轻发生,其中甘蓝、菜花黑腐病轻发生,大白菜霜霉病轻发生,发病程度轻于常年同期,为近年最低值,发病叶片多位于中下部。黑腐病、黑斑病、软腐病零星发生,个别田块黑腐病、黑斑病病株率偏高。虫害总体轻发生,以鳞翅目害虫为主,多为2~3种害虫混合发生,其中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发生最普遍。菜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多雨烟区适宜的烤烟种植密度,探讨种植密度对多雨烟区烟叶品质的影响及土壤微生物的响应特征。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CK 16 650株/hm2;T1 18 525株/hm2)对烟叶产质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的烟株株高增加了6.02%,产量增加了8.65%。成熟期T1处理的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炭疽病的发病率分别比CK处理降低了15.38%,11.76%,18.18%。T1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比CK处理增加了1.62%,丰富度降低了0.99%;真菌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了3.76%,多样性降低了4.71%。T1处理与CK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相似,但土壤样品中微生物优势类群不一致。T1处理的土壤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细菌相对丰度以及子囊菌门的真菌相对丰度较高;T1处理土壤的鞘氨醇单胞杆菌属细菌相对丰度和青霉属真菌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冗余分析(RDA)显示,环境因子(日照时长、降雨量、温度)显著影响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对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强度为降雨量>温度>...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从"Redhaven"桃果肉中分离得到的两种拮抗酵母菌株L1和L8对三种核果类褐腐病原菌(Monilinia laxa,Monilinia fructicola及Monilinia fructigena)的离体和活体拮抗效果。这两种拮抗菌株是经初步验证能够减轻桃和油桃的褐腐病症状后筛选出的,并最终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手段鉴定为Aureobasidium pullulans(出芽短梗霉菌)。通过活体接种三种褐腐病菌的试验研究发现,两种拮抗菌的高压灭菌悬液及无菌过滤液对果实褐腐病的发生均无抑制作用,而含有L1和L8菌株的菌悬液可完全抑制M.laxa和M.fructicola引起的褐腐病的发生,并使M.fructigena引起的褐腐病发病率分别降低70%和90%。在另一项试验中,将油桃用两种拮抗菌液处理后接种三种褐腐病菌,然后将其在0℃下贮藏21 d,再在20℃下放置7 d。结果表明,低温抑制了褐腐病的发生,处理和对照果实均无褐腐病的症状。但在20℃下放置7 d后,对照果实的褐腐病发病率均超过了45%,而LI和L8处理分别可以将接种M.fructigena病原菌果实褐腐病的发病率降低89.8%和91.2%,说明两种拮抗菌的处理可完全抑制接种M.laxa和M.fructicola引起的果实褐腐病的发生。两种拮抗酵母菌株的最佳抑菌浓度为108CFU.mL-1,L1在107CFU.mL-1浓度时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L8菌株在107CFU.mL-1浓度时对由M.fructigena和M.fructicola引起的果实褐腐病无抑制活性,处理与对照果实无差异。而对于接种了M.laxa的油桃果实,与对照相比,107CFU.mL-1浓度的L8菌株却可显著降低褐腐病的发病率。尽管在0℃和20℃下贮藏的油桃果实伤口处的L1和L8菌的数量增长较慢,但已经足够控制果实褐腐病的发生。综上所述,本项研究确定了可作为开发采后生物杀菌剂活性成分的两种A.pullulans拮抗菌株,并用于抑制引起核果类作物采后严重经济损失的三种Monilinia真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不同甘蓝品种对黑腐病的抗性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甘蓝对黑腐病的抗病机理和加快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本试验对5个抗性不同的甘蓝品种幼苗接种黑腐病菌,并在接种后不同时期取样,测定根长、根系鲜重、根系活力、叶片POD活性、叶片SOD活性、叶片PAL活性。结果表明,接种黑腐病菌后根长和根系鲜重均低于未接种植株,抗病品种受病原菌侵染的影响小于感病品种;根系活力提升,抗病品种根系活力增加率高于感病品种;叶片POD活性、SOD活性和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酶活性增加率普遍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具有双重防病效果且能够促进烟草生长的假单胞杆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烟草行业黄淮烟区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合作,采用稀释涂布法从4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201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和含毒介质法,研究了菌株PA2101和PG3402对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枣黑腐病又称缩果病、褐斑病或萎蔫果病,俗称干腰、黑腰等,是各枣区均有发生的枣树主要病害之一,可引发果实腐烂和提早脱落,一般年份病果率在25%左右,流行年份可达50%以上,暴发年份会激增到70%以上,甚至使枣果绝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产中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俗称“两黑病”)抗性较低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打杀菌剂条件下增加施钾量(与目前生产推荐187.5 kg K2O hm–2相比,分别增加75和150 kg K2O hm–2)对红花大金元烟株移栽后不同时间段健康烟株烟叶中的总氮、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及烤烟“两黑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钾量增加,烟叶内总氮、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而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则相反;同时“两黑病”发病情况也呈明显下降趋势。上述指标在对照与高钾处理间差异显著,且上述结果在烟株移栽后不同时间段规律一致。烤后烟叶产量、产值以中钾处理最大,高钾处理次之,对照最小。中、高钾两处理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49%和1.55%,产值分别增加18.27%和12.34%,中钾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明显。说明目前红花大金元烤烟生产中的推荐施钾量偏低,应适当增加施钾量以增强烟株抗性,减少“两黑病”病害的发生。就本试验而言,当地施钾量以增加75 kg K2O hm–2(即总量达262.5 kg K2O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通报当前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动态。据惠州、江门、茂名等地近期调查,冬种马铃薯病虫害已开始发生,发生的病虫有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病毒病、疮痂病、环腐病、蚜虫、地老虎、蝼蛄、粉虱等。早疫病:江门站调查,平均病株率1%;信宜站调查,平均病株率1.53%,  相似文献   

20.
柿“黑顶”果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柿子产量的不断增加,一种新的病害呈加重发生态势,导致柿树病果率一般在10%~30%,高的达60%以上,重病果3~5天脱落,轻微病果立即采摘加工晒柿饼也会影响品质。果农俗称该病为柿“黑屁股”,也有称“脐腐病”、“顶腐病”,但笔者认为称柿“黑顶”果或柿缺硼症更妥。现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供果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