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0nm波长下对20%吡噻菌胺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标准偏差为0.10,变异系数为0.49%,平均回收率为99.87%.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氯苯酚为内标,甲醇:水(60:40)做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为-218nm、流速为1.0mL/min条件下,水杨茵胺、内标物和杂质能较好的分离.该方法的回收率范围99.49%-100.17%,变异系数O.78%.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C_(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4nm波长下对42%氟茚唑菌胺·嘧菌酯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检测氟茚唑菌胺和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1.000 0,标准偏差为0.09、0.09,变异系数为0.43%、0.42%,平均回收率为100.00%、99.97%。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80nm波长下对异噻菌胺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标准偏差为0.39,变异系数为0.39%,平均回收率为100.08%。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0nm波长下对氟胺草唑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标准偏差为0.41,变异系数为0.42%,平均回收率为100.01%。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散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快速检测西瓜和黄瓜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和C18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MS/MS) 测定,多反应检测模式 (MRM) 分析,内标法定量。考察了提取溶剂及吸附剂种类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结果表明:在1~500 μg/L范围内,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为0.994 3~0.999 9。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在西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105%,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3.4%~13%;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104%,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1.3%~9.3%。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的定量限 (LOQ,S/N = 10) 为0.3~0.6 μg/kg,检出限 (LOD,S/N = 3) 为0.1~0.2 ng。该方法简单、高效、快速,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适用于西瓜、黄瓜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PHENYL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4nm波长下对丙嗪嘧磺隆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标准偏差为0.12,变异系数为0.12%,平均回收率为99.96%。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250mm×4.6mm(id)Agilent C_(18)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50nm波长、柱温30℃和进样体积5μL条件下,对毒氟磷和吡唑醚菌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毒氟磷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方程为v=6 166 587.557 1x+79 698.995 7、吡唑醚菌酯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方程为v=2 476 571.638 9x+26 998.154 9:毒氟磷和吡唑醚菌酯标准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9,有效成分的平均值为20.41%和5.34%,标准偏差为0.09和0.03,变异系数为0.46%和0.55%,平均回收率为99.91%和100.21%。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和ECD检测器测定杀虫气雾剂中胺菊酯、氯菊酯、α -氯氰菊酯(氯氰菊酯 )含量的方法。在所选择的操作条件下 ,氯氰菊酯中α -氯氰菊酯的最小分离度达1.10,胺菊酯、氯菊酯的2对顺反异构体也得到完全分离。采用内标法定量。平行测定胺菊酯、氯菊酯、α -氯氰菊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08%,0.006%,0.046%。添加回收率为 :胺菊酯99.06%~99.86%,氯菊酯98.97%~99.25%,α -氯氰菊酯97.89%~102.59%。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 V (甲醇) : V (水) = 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C 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三聚氰胺-13C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检出限均为0.001 mg/kg。在0.02~1 mg/kg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2.7%~5.3%;三聚氰胺在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103%,RSD为1.5%~2.4%。在有效成分为1、10、50和250 mg/kg施药水平下,灭蝇胺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覆土中的平均半衰期为31.3 d。在覆土中灭蝇胺会转化为三聚氰胺,第2潮蘑菇采摘结束后,覆土中灭蝇胺的转化率为8.58%~13.87%。在施药水平较高 (50、250 mg/kg) 时,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第1潮菇中的残留量高于在第2潮菇中的,其最高检出量灭蝇胺为2.36 mg/kg,三聚氰胺为1.75 mg/kg。综合考虑环境和产品安全,建议灭蝇胺的使用量不宜超过50 mg/kg。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2019年四川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虫源地分布及迁入路径,利用HYSPLIT轨迹分析平台模拟草地贪夜蛾的迁入及迁出轨迹,并利用GrADS气象图形处理软件进一步分析其迁飞期间的天气背景。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最早于2019年4月下旬迁入川西南及川南地区,其虫源主要来自云南省;5月上中旬进入大规模迁入和向北扩展期,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见虫,最远可达川东北32.087° N;川西南及川南虫源来自我国云南省和缅甸,川东虫源来自我国贵州省,而川西、川中虫源多为川内虫源扩散而至;6月中旬本地的草地贪夜蛾进一步向北迁飞,到达四川盆地西北地区,甚至进入陕西省,除川西高原外,四川省各地均可见虫。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省的整体迁飞路径表现为由南向北,再由东北向西北扩展。结合迁飞轨迹与水平风场分析发现,由孟加拉湾而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可为草地贪夜蛾迁飞提供运载气流。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及菌源传播路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四川省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 f.sp.tritici Eriks的菌源地和常发区,近10年秋苗病害始见期提前、流行期加长、危害损失呈上升趋势.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全省132个小麦主产县(市、区)1987-2006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域可划分为川西北越夏区、川西南越夏及冬繁区、盆地冬繁区和川东南春季流行区.GIS软件分析发现病菌孢子在四川盆地内的传播路径为沿岷江、涪江、沱江和嘉陵江等4条河流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传播.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东部稻区稻飞虱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四川省东部稻区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及规律,于2014—2018年通过灯光诱捕和田间调查的方法,以达州市达川区、大竹县和泸州市叙永县稻区为代表对川东稻区稻飞虱种群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川东稻区稻飞虱优势种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灯诱条件下川东南稻区叙永县稻飞虱始见期为5月上中旬,川东北稻区达川区和大竹县稻飞虱始见期为5月底至6月上中旬;高峰期均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2014—2018年达川区、大竹县和叙永县稻区稻飞虱田间发生最严重的年份分别为2018、2014和2018年,该年田间发生总量分别为29 946、15 353和35 607头/百丛。川东南稻区稻飞虱为害中若虫数量占绝对优势,但成虫发生为害持续时间长;在达川区、大竹县和叙永县稻区稻飞虱发生最严重的年份,成虫的田间发生量分别达到4 583、5 452和16 870头/百丛。川东稻区稻飞虱整体上在2014年和2017—2018年间发生较重,且川东南稻区害虫发生较川东北稻区更严重。表明四川省东部3个稻区稻飞虱的发生量在不同年份间有很大差异,且优势种为白背飞虱,其成虫持续为害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它可以降低由病虫害带来的作物减产和品质降低。微生物农药是在环境压力下,化学农药最环保的替代品。解淀粉芽孢杆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微生物,它能促进植物生长、保证作物健康,并且能改善作物根际微生物种群。解淀粉芽孢杆菌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的微生物种类,在研究的同时也希望将解淀粉芽孢杆菌更多的应用的农业实际生产中。因此,微生物肥料、微生物种子处理剂、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保鲜剂产品应运而生。由于微生物农药自身存在的不足,人们也致力于开展提高其稳定性、速效性和防效的工作。目前主要通过剂型和助剂的选择来提高其稳定性,通过与其他微生物复配来拓展其功能,通过与化学农药复配来提高其速效性和防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解淀粉芽孢杆菌产品开发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未来提高其生防效果的产品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春季,先后从甘肃、四川、陕西和西藏四省的29个县(市)采集到1 391份小麦条锈病标样,繁殖获得961个菌株,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天水、平凉和陇南,陕西宝鸡及汉中,四川阿坝和广元等地条锈菌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而四川宜宾及凉山、西藏林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利用Arlequin软件中的AMOVA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内地各种群之间菌源交流频繁(Nm>4),西藏与内地菌源交流很少(Nm<1)。采用Structure及聚类分析表明,陕西宝鸡与甘肃平凉间,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甘肃天水及四川广元间,存在着频繁的菌源交流关系,四川宜宾和凉山与四川阿坝、陕西汉中和甘肃陇南间存在着菌源交流关系。而西藏与内地间几乎没有菌源交流。初步认为西藏林芝小麦条锈菌可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根肿菌的分布和生理小种及品种抗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四川省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分布、生理小种及品种抗性,于2014-2016年向各县(区、市)植保站问卷调研了解四川省根肿病分布,并利用Williams体系对采自四川省不同病田的22个根肿菌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利用其中18个对9个普通十字花科作物品种进行室内抗性评估。结果表明,根肿病分布于四川省19市(州)89个县(区、市),占总调查数的50%。按照极高、高、中等、低、极低、无分布6个根肿病分布密度等级依次划分为23、7、11、16、32和0个县(区、市),其中11个县(区、市)根肿病病史较长,大部分根肿病极高和高密度分布以及长病史县(区、市)都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22个根肿菌样共鉴定出2、4、7和11号4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为优势生理小种,占77%。四川省表现出明显生理小种地域分布差异。抗性评估发现供试品种对绝大多数供试菌都表现感病,且73%的供试组合病情指数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为害特点,利用田间调查数据对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分布范围、受害作物种类、幼虫种群动态和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除阿坝州外的20个市州都有发生,重发区域集中在川东和攀西地区;受害作物以玉米为主,甘蔗、高粱、小麦和油菜零星受害;在攀西地区和川东北地区观察到2个幼虫为害高峰,其余地区只有1个幼虫为害高峰;草地贪夜蛾在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局部地区为周年繁殖区,其在四川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四川省不同地区的发生世代,本文根据四川省2019年、2020年草地贪夜蛾虫情及2010年-2019年近10年气温数据,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对四川省草地贪夜蛾发生世代数进行预测,并运用ArcGIS进行Kriging插值分析,获得四川省草地贪夜蛾世代区划.结果表明,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报道在四川雅安采集的寄生于辣椒(Capsicum annuum L.)的箱霉属(Peronospora corda)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辣椒霜霉(Peronospora capssci sp.nov.)。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致病类型G22-83及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对四川省近年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种的寄生适合度,在田间分别将致病类型G22-83、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接种于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采用综合病情指数法测定3个供试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显示,致病类型G22-83、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的平均寄生适合度分别为0.1930、0.0560和0.0379,且前者显著高于后两者;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的平均相对寄生适合度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显著。致病类型G22-83、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在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上相对寄生适合度的中位数分别为0.0626、0.0000和0.0000,前者在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上相对寄生适合度的平均水平和波动程度均高于后两者。致病类型G22-83在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种上的寄生适合度较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成为该地区小麦条锈菌的优势菌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