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河南省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为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南省60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最高,EC50平均值是(1.0551±0.7765)mg/L;甲基硫菌灵次之,EC50平均值是(2.7031±0.9366)mg/L;吡唑醚菌酯最低,EC50平均值是(19.5117±11.8225)mg/L。对EC50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相互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形态和结构的影响,选择在生产上常用的防治苹果轮纹病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轮纹病菌进行处理。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三唑类杀菌剂处理能导致苹果轮纹病菌发生一系列变化:菌丝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再匍匐生长,而是向上生长。菌丝干瘪、畸形,分枝增多,分枝有长有短,很不规则,且不均匀膨大。一些菌丝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现象。这些变化会导致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的生长严重受阻,最终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3.
4.
河南省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河南省苹果种植区的40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piricola)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40个菌株的EC50值在0.0172~1.6026μg/mL之间,平均值为0.3978±0.1171μg/mL。其中,菌株ZZ1(EC50 1.6026μg/mL)对戊唑醇的敏感性较低,LB1(0.0172μg/mL)对其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ZZ1的93.23倍。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地区的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比较敏感,未产生明显的抗药群体。建立了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抗药性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5.
以MRS为基础培养基,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各0.05%,研究了改良MRS培养基和在发酵期间添加缓冲剂对乳酸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液体MR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的胡萝卜汁、1.5%的麦通过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分析,为田间高效的防治药剂筛选及配套的田间防病技术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戊唑醇等10种杀菌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对两种病原菌的防效好,EC50分别为0.952 μg/mL和0.411 μg/mL,但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90值93.836 μg/mL明显低于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90值487.738 μg/mL。50%异菌脲WP和70%代森联WG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586 μg/mL和10.650 μg/mL,但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而250 g/L嘧菌酯SC和75%百菌清WP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814 μg/mL和7.313 μg/m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苹果轮纹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防治苹果轮纹病的生防放线菌,该文采用平板对峙法、管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筛选,初筛数据表明,供试菌株对苹果轮纹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S-20、Z-6、Z-8、Z-23、Z-42和5-1的抑菌率在50.0%以上,占试验总菌株的66.7%,其中5-1抑菌率达72.0%。管碟法进行发酵液拮抗活性测定,发现5-1抑菌带最宽,直径达24.9mm。效果最显著。为了加深对该菌株的了解,此文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测定,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的白孢类群(Albosporus)。最后,抑菌谱试验表明,5-1不仅对苹果轮纹病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多种病原真菌作用同样显著,抑菌谱广,有可能为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9.
腈菌唑与甲基硫菌灵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轮纹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腈菌唑、甲基硫菌灵及其5种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轮纹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8和1:12两种配比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增效作用;以1:8配比最佳,对2病菌的增效系数分别是2.88、2.21。5种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增效系数均小于0.5,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苹果轮纹粒果病生物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2年在郑州进行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751和抗生素B-903对苹果轮纹病离体培养的菌落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1.77-18.70mm;田间将生物药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后,经“751”100倍液防治的轮纹病烂果率低于化学农药处理,且对早期落叶斑点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贮藏前用751的复配料PGF处理后,获得了满意的防病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影响棉花轮纹斑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对棉花轮纹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营养条件、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分生孢子在不同营养条件下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在SDAY培养液中萌发速度快,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原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黑暗处理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萌发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空气相对湿度越高分生孢子萌发率越高,在水滴中萌发最好;不同棉花品种叶片研磨液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宁4-14、垦62的叶片研磨液更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采用玻片捕捉并经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表明病菌日孢子量与日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郑州地区多于6月中旬前后孢子初现,喷药始期从5月上旬改为6月上中旬后,可减少施药2-3次对药效无明显影响,其处理的病果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农学通报》2018,(2)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的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_(50)为0.004 mg/L,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异菌脲、百菌清、福美双、苯酰菌胺和代森锰锌抑制效果较差;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差,EC_(50)值在800 mg/L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_(50)值最小,为0.0067 mg/L,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_(50)值分别为1.2855、5.2379 mg/L,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_(50)值10.6469~25.0169 mg/L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_(50)值分别为106.1958、199.9349 mg/L,抑菌活性较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_(50)值为300 mg/L,抑菌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50为0.004mg.L-1,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多菌灵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800 mg.L-1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50值最小,为0.0067mg.L-1,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50值分别为1.2855 mg.L-1、5.2379mg.L-1,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50值10.6469mg.L-1~25.0169mg.L-1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106.1958mg.L-1和199.9349 mg.L-1,抑菌活性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50值为在300 mg.L-1,抑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20.
<正>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最低浓度抑制法,对采自长三角的盐城、淮安、镇江、扬州、南通、苏州、上海、嘉善、宁波等9个地区草莓、黄瓜、番茄、莴苣、瓠瓜、西瓜等6种果蔬作物的210个灰葡萄孢单孢系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病菌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分别达68.5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