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制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以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大型溞、斑马鱼,意大利蜜蜂以及家蚕为受试生物,测定了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0g/L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3种药剂对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但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值分别为1.51×10~(-2)、2.58×10~(-3)、7.63×10~(-2)mg/L,对家蚕的96h-LC_(50)值分别为6.11×10~(-2)、0.12和0.30 mg/L,均为剧毒;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意大利蜜蜂为低毒,但溴氰虫酰胺对其的48h经口LC_(50)值和接触LD_(50)值分别为2.90 mg/L和3.71×10~(-2)μg/bee,均为高毒。研究表明,虽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多数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但在水体环境和桑蚕区以及作物开花期仍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
昆虫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以昆虫鱼尼丁受体为作用靶标的新型杀虫剂,由于其作用机制独特,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已经有多种害虫的田间种群对该类药剂产生了抗性,甚至导致田间防治失败。本文在综述昆虫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抗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已广泛用于保障水稻生产,而二化螟作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钻蛀性害虫,已经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明确该类杀虫剂抗性分子机制,可为二化螟抗性快速检测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其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过表达介导的代谢抗性,以及鱼尼丁受体基因突变介导的靶标抗性;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在抗性分子检测、抗性新基因鉴定、抗性基因调控网络和多重抗性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认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害虫种群抗药性;利用多组学技术鉴定新抗性基因及调控网络,以探明多重抗性机制;将反向遗传学工具放射性配基结合及电生理技术深入验证抗性基因功能;需开发靶向抗性基因的dsRNA转基因作物、纳米农药及选择性新型化学杀虫剂,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双酰胺类农药是继新烟碱类农药之后备受关注的一类杀虫剂,作用靶标为鱼尼丁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优异。随着双酰胺类农药的广泛应用,其对非靶标生物和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了潜在威胁,且靶标害虫的抗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5个方面对双酰胺类农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该类农药的精准应用、风险规避和有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小地老虎和 蚯蚓的选择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土壤处理杀虫剂,室内采用浸叶法比较了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与8种常规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分别测定了11种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并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其对小地老虎和蚯蚓的选择毒性.结果表明,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室内毒力明显高于其它8种对照药剂,对蚯蚓的LC50均属于低毒级,其中以溴氰虫酰胺的毒力选择性最高.盆栽试验中双酰胺类药剂防虫效果均低于其它对照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保苗效果显著高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且双酰胺类药剂对蚯蚓没有明显致死作用.说明在棉田选择溴氰虫酰胺能够控制小地老虎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是一种全新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属于γ-氨基丁酸(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负变构调节剂,目前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对白蚁和蚊蝇等也有较好的杀虫活性。本文对溴虫氟苯双酰胺的结构类型、研发历程、作用机制、杀虫活性、安全性及代谢残留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杀虫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QoI类杀菌剂是全球销售额最大的一类杀菌剂,本文综述了QoI类杀菌剂的国内外登记情况以及环境归趋和生态毒理数据,旨在为全面评估该类杀菌剂剂的环境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建立了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水中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通过固相萃取柱富集后,用有机试剂洗脱,浓缩后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0.004~0.4mg/L范围内,氯虫苯甲酰啊等3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在0.1~5.0μg/L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以下简称FAW)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根据FAW鱼尼丁受体(ranodine receptor,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其三维结构;通过对比FAW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以下简称DBM)RyR跨膜区域的...  相似文献   

11.
毒死蜱环境安全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含氮杂环类杀虫杀螨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卫生等领域的害虫防治,其大量频繁使用,易对环境造成威胁,本文综述了毒死蜱的环境安全性研究数据,介绍了毒死蜱在环境中的暴露、迁移水平,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安全与植物杀虫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巨大,本文从环境相容性的角度,论述了环境对植物杀虫剂的发展需求.植物杀虫剂的环境生态效应及抗性与环境的关系和植物杀虫剂发展的局限性等.并提出了环保型植物杀虫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有机磷和有机氯杀虫剂在谷物籽粒中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谷物中常用的8 种有机磷和2 种有机氯杀虫剂的多残留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样本前处理采取凝胶色谱柱净化方法。选取稻米、小麦、玉米3 种谷物籽粒进行了不同浓度的添加回收实验, 结果表明, 农药在谷物样本上的添加回收率介于81. 74%~ 101. 60% , 变异系数为0. 60%~ 12. 53% , 均达到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苯氧威对环境生物的安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苯氧威对3种环境生物鹌鹑、蜜蜂和鱼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苯氧威对鹌鹑、蜜蜂均属低毒,其半致死浓度或剂量鹌鹑LD50为6823.4mg/kg饲料;蜜蜂的接触毒性LD50(24h)为54.1μg/蜂,摄入毒性LC50(24h)为549.5mg/L药液;苯氧威对鲤鱼的毒性属中等毒,其LC50(96h)为1.77mg/L。由于苯氧威主要用于果园及菜地,对水域无直接影响,并且其使用量低,由此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15.
13种杀虫剂对暗黑蛴螬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灌注处理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虫单剂及6种杀虫混剂对暗黑鳃金龟甲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7种单剂对暗黑蛴螬的毒力顺序为:甲基异柳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二嗪磷>辛硫磷>乐斯本>>敌百虫;6种混剂中以辛硫磷+对硫磷表现毒力最高,而甲基对硫磷+敌百虫表现毒力最低。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辛硫磷+对硫磷及辛硫磷+敌百虫表现为显著增效,甲基对硫磷+敌百虫表现为相加作用,其它3种混剂均表现为轻度增效。  相似文献   

16.
农药对美洲斑潜蝇毒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幼虫的发育历期,及其在每隔24h在虫道内爬行的距离后,选取2龄幼虫为药剂毒力测定的虫期,经药剂处理后以其24h爬行的最小距离作为鉴别其死活标准,经反复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表现该方法可用于药剂的毒力测定和抗性测定。用此法测定了阿维菌素、顺式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对该虫的毒力,它们的LD50分别为0.0879、9.3657和36.9953mg/L。  相似文献   

17.
十三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别采用微量点滴法和玻璃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单剂及7种杀虫混剂对七星瓢虫4龄幼虫及其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单剂对七星瓢虫成、幼虫的毒力顺序完全一致,即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灭多威>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硫丹;7种混剂对以上2种虫态的毒力顺序有所差别,但其中均以甲胺磷 硫丹表现最为安全;联合毒力以甲基对硫磷 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 辛硫磷一致表现为拮抗,灭多威 硫丹、甲胺磷 硫丹一致表现为增毒,高效氯氟氰菊酯 灭多威一致表现为相加作用,而灭多威 甲基对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 硫丹对2种虫态的联合毒力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8.
五种杀虫剂对蜜蜂的经口毒性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小烧杯法"和"饲喂管法" 检测了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WG)、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C)、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WG)、50 g/L氟虫腈悬浮剂(SC)、10%阿维菌素·哒螨灵乳油(EC)5种杀虫剂对蜜蜂工蜂的经口毒性。其中, "小烧杯法"测得的48 h LC50值分别为21.3、0.490、0.112、0.075 7、0.488 mg/L, "饲喂管法"测得的48 h LC50值分别为134、0.730、1.33、0.668、1.54 mg/L。就这5种杀虫剂而言,"饲喂管法"测得的48 h LC50值均不同程度高于"小烧杯法"。以摄入量计,则"饲喂管法"测得的48 h LD50值分别为1.34、0.007 30、0.013 3、0.005 37、0.015 4 μg/蜂。按毒性等级标准划分, 50%虫螨腈WG对蜜蜂具有中等毒性,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10%阿维菌素·哒螨灵EC、80%氟虫腈WG和50 g/L氟虫腈SC对蜜蜂为剧毒。如果采用危害商值(Hazard Quotient,HQ)衡量药剂的风险性,则上述5种杀虫剂对蜜蜂的HQ值分别为84.0、205、3 247、3 609、8 939,表明它们对蜜蜂均具有潜在风险。同时还就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中培育烟苗幼苗,至9叶一心时,在第9叶片上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处理上不同浓度的杀虫剂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毒死蜱、敌敌畏和氧乐果100μl,24h后测定烟草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均导致烟草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上升;氧乐果则完全相反;毒死蜱类似于菊酯类杀虫剂,不同的是叶绿素a/b值较对照有所下降;敌敌畏则导致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下降,但叶绿素a/b值较对照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