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舒适物理论视角,从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科教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对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生态位相关理论,测算浙江省各个地级市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综合吸引力各维及综合生态位值、重叠度、宽度和适宜度,据此对各地级市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综合吸引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综合吸引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各地级市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综合吸引力生态位高度重叠,各市之间竞争激烈;2009—2019年期间各个地级市的生态位宽度波动较小,已形成固定空间格局;部分地级市综合农业生态位与生态位适宜度产生背离现象,须多维度衡量综合吸引力强弱。将浙江省11个地级市划分为核心城市、次级城市、边缘城市,并提出生态位扩充、协同、优化等策略,形成“上中下游互补、东中西部互动”的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万木林木荷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群落组成类型资源轴上取样地段为一维资源状态,以重要值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对木荷群落中的11个优势树种进行了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各优势树种,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环境适应的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趋势,从而为木荷林的保护、群落结构与动态预测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类型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的机理,通过吸虫器和目测两种取样方法,研究了有机和化防稻田中稻飞虱与其主要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采用吸虫器法取样,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平均值(0.5272)大于化防稻田(0.4288),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4383)大于化防稻田(0.3625)。2011年采用目测法取样,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平均值(0.4308)大于化防稻田(0.2898),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4849)也大于化防稻田(0.3777)。与化防稻田生态系统比较,有机稻田生态系统是通过影响稻飞虱和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及其生态位重叠值来增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天然麻栎林种群生态位特征,应用Levins(LB)、Hurlbert(HB)和Pianka公式,对桥山林区24个400m~2天然麻栎林群落内10种乔木、25种灌木和5种草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麻栎和茶条槭为乔木层的优势种群,狼牙刺、胡枝子和南蛇藤为灌木层的优势种群,苔草为草本层的优势种群,它们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较充分,坡向对其生态位宽度影响较小;2)乔木层的杜梨、灌木层的卫矛、南蛇藤、胡枝子、鼠李,对光照与水分的要求较苛刻,其生态位宽度受到坡向的影响,而草本层的物种生态位宽度并未受坡向影响;3)阳坡麻栎林乔灌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阴坡偏大,阳坡存在种间竞争使得物种丰富度降低,阴坡应对辽东栎、茶条槭等伴生树种和狼牙刺、胡枝子等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灌木进行适当间伐,增大林窗面积,提高植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方法对不同资源位群落进行调查,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了璧山县水土保持修复工程项目区内11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漆树、白栎、马尾松、杉木的生态位宽度(Ba)较大,其生态位宽度(Ba)分别为0.574,0.464,0.439,0.306;而黄杞、川杨桐和小叶栲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Ba分别为0.027,0.104,0.111.生态位宽度大的树种间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如漆树和白栎、漆树和马尾松、白栎和毛叶木姜子;目前,该区处于次生林退化过程中,生态位宽度较大(或者较小)的物种,它们构成的种对间的重叠值并不一致,可见生态位宽度与重叠程度并不完全是相关的,也表明植物对环境资源存在竞争和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等指数对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的2个1 hm2样地内各种木本植物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的生态位宽度并不一定大于灌木的生态位宽度,灌木可能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2)重要值较小的物种可能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在取样面积不足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3)不论生态位宽度的大小,物种均会有较大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但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更多的物种有较大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4)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与生态位重叠的结果相似,但不尽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表明物种利用相似的资源并不足以引起竞争。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凤凰县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天然种群分布相对集中的9个样地作为资源位,按重要值总和排序确定主要植物种,应用Levins、Shannon–Wiener、Pianka和Schoener公式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总计29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中,刺楸的重要值总和最高(1.345),杉木、柞木、刺楸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多数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对环境需求存在较高的相似性,高重叠种对的相似度为69.23%,高相似种对的相似度为52.75%;刺楸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呈正相关;灌木层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在资源不足时极易产生竞争;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相似比例值关系复杂;刺楸生态位宽度较宽,当资源不足时,刺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其种群更新会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灵空山辽东栎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数据,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资源状态指标,应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生态位重叠公式对山西灵空山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群落6种乔木、8种灌木和11种草本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结果表明:灵空山林区乔木树种以辽东栎(Levins生态位宽度Bi=1.1590,Hurlbert生态位宽度Ba=0.7960),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Bi=0.990 7,B1a=0.536 1)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灌木树种以三裂绣线菊Spireae trilobata(Bi=1.095 0,Ba=0.509 0)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而草本层中,披针薹草Carex lanceolata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Bi=1.309 7,Ba=0.948 5).乔木、灌木、草本层各种群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叠,重叠指数依乔木、灌木、草本层逐渐减少,总的表现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对资源利用能力较强,与其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市延庆山区板栗园生态系统中刺吸类害虫与天敌的时间、空间以及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利用相同资源的物种中,存在着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在3种不同生境的板栗园内,寄生蜂类和栗花翅蚜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都较大,分别为0.998 0,0.992 5和0.965 7。在区域Ⅰ和Ⅱ中寄生性蜂类与栗大蚜在时间上重叠值较大,分别为0.600 0和0.706 1。在板栗树与大豆间作区园(Ⅰ)和自然生草单作板栗园(Ⅱ)中,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除草单作园(Ⅲ)的。板栗红蜘蛛在各区的空间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均在0.806 7以上)。板栗园间作物(或有无杂草)对时间生态位宽度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生态位重叠和空间生态位的宽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等4种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分析各种群落下不同灌木种群的关系及其地位。【结果】在白桦人工林群落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和八宝卫矛(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的生态位宽度值均为0.999,是该群落中灌木层生态幅度最广的种群,高山柳与八宝卫矛、细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生态位重叠度均在0.800以上;在云杉-白桦混交林群落中,金露梅、高山柳、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细叶绣线菊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973~0.994,而生态位重叠度却均为0.400~0.600,表明这4种植物对该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生物生态学特性可能不同;在青海云杉人工林群落中,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中,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锦鸡儿(Caragana sinica)、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86,0.933和0.295,峨眉蔷薇和锦鸡儿是该人工林下灌木层的优势树种。【结论】1)不同人工林下灌木种群的广生态幅物种不同,这是由人工林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共同决定的;2)人工林下灌木物种对人工林单一群落结构的改善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有一定作用;3)一般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在一些林分中却相反,这种现象可能与物种呈斑块性分布和环境资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有关,在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有限的空间内灌木种群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1.
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鹞落坪半夏Pinella yaoluopingensis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鹞落坪半夏资源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对安徽省鹞落坪保护区特有种鹞落坪半夏生境地草本层进行调查,运用Levins和Shaa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Levins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对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鹞落坪半夏生境地17个主要草本种群中,多数草本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中,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臭草Melica scabrosa、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生态位宽度居前3位,它们也是鹞落坪半夏生境地草本层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居最后3位的是荩草Arthraxon hispidus、待宵草Oenothera stricta、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鹞落坪半夏生态位宽度居中下水平。主要草本种群的重要值(IV)与生态位宽度B_i、B_i'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Sig.=0.000)、0.707(Sig.=0.002)。生态位重叠值在0.4以下的种对占所有种对的83.46%,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占38.60%,而生态位重叠值1.0的种对仅占总物种种对的1.10%,各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并未与相应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呈现出相关性。【结论】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学特性相似性不大,对资源的共享趋势不明显,主要草本种群能和谐地共生于群落中,但鹞落坪半夏生态位宽度并无优势,只处于伴生地位。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态位理论、城市生态位衡量城市发展综合水平,利用生态位宽度衡量城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用生态位重叠指数衡量城市间产业相似程度。以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商洛)为实证对象,提出城市综合发展评价模型,从生态位视角计算陕南三市生态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大小,分析陕南三市的竞合关系。结果表明,汉中市是陕南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城市,陕南三市近年来资源利用率均在逐步提高,陕南三市产业结构相似性高,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竞争多。并根据结论提出促进陕南城市群发展的建议,以期对陕南三市的统筹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新疆哈熊沟森林公园岩面生地衣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特点,设置16个样点,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指数,分析40种岩面生地衣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地衣种群之间的重叠现象比较普遍,但大部分重叠值偏低,重叠值较高的物种大都分布于相同样点,且相同样点盖度相似,聚类分析也发现海拔分布相近的种群聚在一起,它们对生境要求有很大的相似性。从生态位宽度值可知,亚分枝黄梅、蓝灰蜈蚣衣、淡肤根石耳、碎茶渍、包氏平茶渍等的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较宽,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但是大部分地衣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偏窄,分布范围小。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此外,地衣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同的环境资源会影响地衣的生态分布,应重视地衣在不同环境资源梯度上的生态位的研究,从而为保护地衣多样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天台山景区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在各个资源位上均占优势,枫香、荚蒾(Viburnum dilatatum Thunb.)、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710 6、0.421 3、0.320 9,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Thunb.)Thunb.]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的生态相似性比例较大,例如枫香和荚蒾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538 7;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大,如枫香、荚蒾和木姜子。总体而言,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1的有16对,仅占总对数的28.57%,表明天台山枫香林中因利用相同的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并不激烈,是一个稳定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5.
突脉青冈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对突脉青冈群落乔木层生态位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突脉青冈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以恢复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树种结构和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突脉青冈和米槠生态位较宽,其生态位值分别为0.96和0.83,群落内其它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0.2-0.4之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表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说明突脉青冈和米槠2个树种是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充分利用群落中的资源。该群落继续向前发展,可能发展成为突脉青冈和米槠占优势的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烟田杂草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样地调查方法,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资源状态指标,运用改进的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贵州省烟田主要杂草生态位进行分析,从而为预测烟田杂草种群更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贵州省烟田杂草中,马唐(0.8353)、辣子草(0.7523)、繁缕(0.6333)、狗尾草(0.5941)、尼泊尔蓼(0.5878)、艾蒿(0.5595)、鸭趾草(0.5437)等是贵州省烟田杂草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16种贵州省烟田主要杂草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00的杂草种对共有51对,占总对数的42.50%.认为马唐、辣子草、繁缕、狗尾草、尼泊尔蓼、艾蒿、鸭趾草是贵州省烟田杂草的优势种群,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的烟田杂草与其他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具有相似形态特征的杂草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退化红壤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闽西退化红壤采取种植乔木(P2)、牧草(P3)、灌木(P4)3种治理措施,以及对侵蚀对照地(P1)、次生林对照地(P5)的灌木层种群数量、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治理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黄栀子、梅叶冬青、木蜡树、马尾松等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B(sw)i)超过0.5;多数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小,其中60.38%的种群仅占据1个资源(B(sw)i=0),多数仅分布于次生林,表明侵蚀地与治理林地资源状态与次生林有较大差距,未能满足演替中后期植物生长的需要.种群Pianka生态位重叠值(NOik)与种对的生态位宽度、占据的资源位及相遇几率、重要值及其分布格局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广生态位种对的重叠值普遍较高(NOik>0.5),狭生态位种对重叠值普遍较小(NOik<0.3),其余类型生态位种对重叠值为0-1.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框架下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小城市为对象,在现有城乡一体行政框架下,从区域中心城市(以建成区为核心)发展的要求与全市域(含农村)生态系统支撑能力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角度,提出了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概念,构建了以人为中心、以生态为根本,包括城区资源支撑、城区环境状况、城区效率效益、城区民生安全、市域(主要为辖区农村)生态支撑等5个方面的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扬州市为例,采用剩余配权的方法计算其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指数,分析生态适宜性各相关指标变化状况,对改善扬州市城市发展生态支撑环境,促进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占据的时空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密度是混生种群生态位发生变化的主要制约因子。2010年6-9月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在石羊河上游建立1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按燕麦(Avena sativa L.)与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的密度比例设置KY(1:0)、A(8:2)、B(6:4)、C(5:5)、D(4:6)、E(2:8) 和KM(0:1)7个密度组,研究了时间序列和密度梯度下燕麦与毛苕子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随着牧草的生长,5种混播草地中燕麦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毛苕子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加,燕麦与毛苕子的生态位重叠逐渐减小;混播草地中随着燕麦相对密度的减小和毛苕子相对密度的增加,燕麦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毛苕子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加,燕麦与毛苕子生态位重叠逐渐增加。牧草生长过程中密度制约使两种混播牧草应对种内、种间竞争的资源分配策略发生了调整,使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形成一个相互稳定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火干扰烈度下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变化特征,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火干扰演替机制,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度,定量分析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变化。【结果】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之间,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生态位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疣枝桦(Betula pendula)、红果越橘(Vaccinium hirtum)和寄奴花(Cerastium pauciflorum)等9种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和多叶苔草(Carex polyphylla)等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任一火干扰烈度与其他两种火干扰烈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森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在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但与中度火干扰烈度之间的差别不大;森林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则均是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生态位重叠值0.8的物种对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多,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少。【结论】不同的自然火干扰烈度通过制造资源环境的异质性,进而导致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并受到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