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开展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还田肥料试验,对不同处理间作物农艺性状和产量以及施用秸秆前后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了对比,并对作物产量进行F测验和LSR法多重比较。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秸秆还田配用优质缓释肥在解决作物后期脱肥、培肥地力等方面具有优越性。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核心技术,应用秸秆还田,配用优质缓释肥,能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是一项突破性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探寻我县旱作玉米种植区最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显示在本地区密度2500株/亩,亩产390kg,居首位,果穗长分别比其它处理长2.30~5.40cm,株粒重15.40~44.40g,百粒重分别重0.70-3.80g,亩产增加6.60-111.70kg,在该地区种植密度2500—3000株为宜,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新农业》2009,(7):11-11
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时空分布不均、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及降水利用率低,在传统地膜覆盖基础上引进甘肃省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取得效果。经过不断完善和提高配套栽培技术,其保墒增墒和增产效果更加明显,不仅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就地渗入和雨水富集等叠加效应,而且增产效果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研究普安县杂交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普安县开展了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区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垄面全地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是一项保墒、抑蒸、增温、抗旱、增产的先进适用技术。在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作物不能适时播种的甘肃中部地区,该技术的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其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使其就地入渗于作物根部,其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较半膜平铺玉米增产32.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提高39.9%。在张家川县年降水500m左右的山旱区推广这项技术,将对旱作农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将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册亨县杂交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区产量最高,为8 717.17 kg/hm2,常规地膜覆盖穴播区产量次之,为7 825.25 kg/hm2,拉绳穴播区产量最低,为6 522.22 kg/hm2;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地膜覆盖穴播方式增产明显,可见其可在册亨县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农田雨水在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中得到高效利用,进一步探索降水利用率、不同水分环境与产量水平下的作物需水特征和水分生长模型,作物水分状况信息及水分平衡等方面的规律,2011年4月15日开始,作者在秦州区汪川镇良种场设立了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试验土壤墒情监测点。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是一项充分接纳和利用自然降水、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显著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益的有效旱作农田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010~2011年在黔西南州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玉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显著缩短玉米生育期、显著提高产量,可在我县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介绍了宝鸡市麟游县旱地节水种植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的原理、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管理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从选茬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规格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是一项突破性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集垄面集流、覆膜抑蒸、垄沟播种于一体,使土壤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土壤水分、土地积温增加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探寻同心县旱作玉米种植区最佳种植密度,是挖掘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该县旱作玉米种植区进行了密度试验,为完善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早春旱情发生严重,采用半膜已不能解决干旱问题。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是一项突破性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进行密度试验是为探寻海原县旱作玉米种植区最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显示在本地区种植密度37500株/hm2,产量为5075.76kg/hm2,居首位,果穗长较其它处理长0.3~3.3cm,百粒重较其他处理重1.2~5.3g,产量较其他处理增加56.82-1205.81kg/hm2;在该地区种植密度37500-45000株/hm2为宜,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全球气候逐年变暖,降雨量锐减,干旱成为西部旱作雨养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加之此区域人多地少,土地瘠薄,自然灾害频繁,人均口粮严重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这对旱作农业技术进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应用综合性的抗旱、增产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各级农业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