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入受体动物的受精卵或胚胎,使之稳定整合于动物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包括畜禽、水生动物、节肢动物等。1980年,Gordon等~([1])将重组DNA导入小鼠受精卵,这是人类首次对哺乳动物进行人工改造,距今已有37年。转基因动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培育动物新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探究人类疾病机理、作  相似文献   

2.
畜禽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世纪40年代,Avery首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从而揭开现代生物科学的革命性序幕。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70年代Smith等人分离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流杆嗜血杆菌中分离出HindⅢ),为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物种打下了重要的理论、技术基础。DNA体外重组、某些重要生产性状基因的分离、基因融合、胚胎体外操作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更使得转基因动物的产生似如瓜熟蒂落。Palmiter等通过转移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获得的“超级小鼠(Supermouse)更明朗地向人们揭示了基因转移运用于家畜育种的巨大潜力。近年报道的转基因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动物制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预言 ,2 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开发的热点。其中之一就是 ,利用转基因动物制药[1] 。在制药业中 ,医药产业经历了 3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天然药物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2 ] 。在基因工程药物中又有 3个阶段 :其一是细菌基因工程 ,即把目的基因通过适当的改建导入大肠杆菌中 ,再通过细菌等原核微生物表达的目的蛋白作为药物 ;其二是细胞基因工程药物 ,这是把人或哺乳动物的基因直接导入哺乳动物的细胞中 ,生产有生物活性的产品 ;其三是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低成本、高活性的药物[3 ]…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口蹄疫与伪狂犬病二价基因工程疫苗株 ,将口蹄疫病毒 (FMDV) P1基因插入到伪狂犬病病毒 (PRV)通用载体 p Pg G- uni中 ,得到 PRV转移载体 p Pg G- P1。将转移载体与 Eco R 线性化后的 PRV弱毒疫苗株 TK- /g G- / lac Z 基因组 DNA共转染 PK- 15细胞 ,转染产物经多次空斑纯化和 PCR鉴定 ,获得了纯化的重组 PRV TK- /g G- / Pg G- P1,重组病毒基因组 DNA经酶切鉴定进一步表明 ,FMDV的 P1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 PRV弱毒疫苗株的基因组中。Western blot试验表明 ,FMDV P1基因在重组 PRV中得到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研制口蹄疫与伪狂犬病二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动物已成为生物技术开发的热点。在肿瘤发生、疾病模型、免疫系统、生物药品、家畜育种等方面开始得到应用。此技术是将确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的胚胎系,整合于染色体上,使其能正常表达并遗传给后代。将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是生物学最新重大技术进展之一。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显微注射法将克隆化的 DNA 直接注射进动物受精卵的前核,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此法。所需设备有微分干涉显微镜、显微操作仪、微熔炉、细胞固定器、微量注射针头和微量玻璃管等。1980年 Gordon 等人首先采用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转基因鼠。美国学者Palimter 等(1982)成功地将人生长激素导入小鼠  相似文献   

6.
在哺乳动物,利用显微注射等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受精卵的雄性原核,再把经遗传修饰的合子移植到受体母畜体内,使之发育成转基因后代己获成功。然而在禽类,由于其生殖解剖及生殖生理比较独特,因此把外源DNA导入其基因组的技术,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处死法获得单细胞卵子、受精时多精入卵的干扰使雄性原核不易识别以及把卵子重新移入母鸡输卵管内等过程中。致使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广泛应用的转基因技术,不适  相似文献   

7.
虽然大自然一直在进行着基因工程的操作,但作为科学领域,基因工程还是一门新兴学科。70年代中期以来,已建立了几乎能对所有生命形式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遗传操作的含义是通过增加新的基因或改变原有的基因,来改变有机体的遗传构成,从而改变相应的性状。遗传操作包括以下体外操作技术: 种内或种间的基因转移; 基因重组; 基因表达; 表达产物(蛋白质)的细胞外分泌。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动物培育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培育研究是近十年来人们开辟的一个崭新的热门研究领域,是外源基因转移从细胞水平到机体水平的一大飞跃。进入80年代以来,人们应用转基因技术,已将来源于人、动物、细菌和病毒等许多种不同的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大鼠、兔、羊、牛的生殖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相应的转基因动物,使得动物的基因操作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前发展。转基因动物已经成为考察发育和发育的基因调节机理、致癌基因的作用和免疫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细胞反应的有效工具。它还可以用来进行动物新种培育以及肿瘤和遗传性疾病防治。一、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方法1.DNA 的显微注射将外源 DNA 经显微注射直接导入受精卵的雄前核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转基因技术。将注有外源基因的受精卵移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是7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它是用人工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在一起,然后再把其重组体放回宿主细胞内进行大量复制,并使遗传信息在新宿主细胞或个体中高效表达,最终获得基因产物。这种人工创造新生物并给予生物以新功能的过程称为基因工程。把新的遗传物质引入细胞,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技术难关。第一,要从复杂的生物有机体基因组中,经过酶切消化等步骤,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第二,在体外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记号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第三,必须有一种良好的手段将重组DNA分子转移到适当的受体细胞。第四,受体细胞必须能在各次细胞间期复制这种新获得的DNA,这就需要从大量的细  相似文献   

10.
孟智启 《蚕桑通报》1989,20(4):62-64
1982年Palmiter和Brinster把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的受精卵内,整合在小鼠的染色体上并同宿主基因一同复制表达,获得了特大个体的“超级鼠”(Super-mouse),这一出色的研究成果,不仅再一次证明了在真核生物体内,导入的外源基因能够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表达成为一个新的变异体,而且开拓了一条克服远缘物种间生殖隔离,进行优良性状转移的育种新途径。本文试将近年来在蚕类开展外源基因转移研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是生物科学的重大发展。它是在分子水平上对遗传物质进行体外操作,可按照人的意愿来设计和重组基因,再把重组基因转入寄主细胞,构成具有新遗传性的生物类型。它为人们有计划地改造现有的生物和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工、农、牧和医等方面的应用都展现了美好的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在基因工程的研究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高等生物基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人胰岛素、胸腺素 a_1、人生  相似文献   

12.
家禽基因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  郑华 《中国家禽》1996,(9):29-30
家禽基因转移研究进展朱庆,郑华(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家禽科学系625014)所谓基因转移是对DNA的基因进行体外操作,把不同来源的基因按人们的要求重组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导入细胞中,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生物。自Hammer等1985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猪...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动物与动物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转基因技术 1.1 显微注射法 在众多转基因技术中,显微注射法因其出现早,研究深入,被推荐为一种最经典有效的方法。显微注射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外源基因直接用显微注射器注入受精卵(雄原核)内,利用受精卵分裂繁殖中DNA的复制过程,将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进行表达。显微注射法的优点是导人外源基因的效率较高,常能获得良好的表达,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注射的基因不受片段大小限制,无需载体。此法不足之处为外源基因绝大部分是头尾相连,拷贝数不等地随机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因而其表达水平在转基因个体间常不稳定。另外,显微注射法不能将外源基因导入发育较晚阶段的胚胎细胞;显微注射法所针对的是受精卵,对一些单胎动物或少胎动物,加之低整合率,阳性后代出现的机率很少。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兔的培育及应用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朱瑞良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将确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的胚胎系,整合于染色体上,使其能正常表达并遗传给后代。该技术是近十年来人们开辟的一个崭新的热门研究领域,是外源基因转移从细胞水平到机体水平的一大飞跃。进...  相似文献   

15.
兽用基因工程制品生物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初,Paul Berg获得第一例重组DNA,基因技术的应用一直是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质粒直接肌肉转染表达的成功更是为基因操作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随着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制品成为了生物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真正被批准投放市场的动物基因工程制品还不多,但已经研究成功,甚至已申请专利的新产品已为数不少。与传统生物制品相同,基因工程制品也涉及到生物安全的问题,这既有与传统生物制品相类似的问题,同时又由于其研制特点,还必须考虑到其他一些特殊因素。1基因工程与生物安全1996年农业部颁布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6.
四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主要是基因重组技术。利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照人们的需要,将基因剪切下来,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微生物质粒、噬菌体、病毒)进行重组,然后把人工重组的基因转入宿主细胞(大肠杆菌等),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新的遗传性状得到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此即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构建新生物,目前已不仅限于微生物。但基因工程的成果已直接转给生产部  相似文献   

17.
精子具有主动结合、转运、整合外源DNA的能力,并能在受精时导入卵母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精子介导基因转移(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SMGT)是目前获得转基因动物简单而高效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存在着极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研究精子结合与内化外源DNA的分子机制、外源DNA进入精子后的定位及命运,对提高利用SMGT方法生产转基因动物效率和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精子与外源DNA的结合、内化和整合是受到严格调控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Grodon首先于1980年报道,转移克隆化的外源DNA到小鼠体中,而使小鼠的所有细胞都含有外源基因。随后又有很多类似报道,被整合的外源基因,即转基因被稳定地整合到转基因动物的基因组中,并按孟德尔方式遗传。然而,转基因动物内在的潜力却首先是由Palmiter等(1982)证明的。他们发现,当转移到小鼠体内的生长激素基因表达时,明显增加了生长速度。近十年来,转基因小鼠通常都用做研究工具,很多实验室试图应用这一技术来改变家畜的基因型。到本世纪末或下世纪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是把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结合起来,创造了改变动物遗传性状的新方法,用这种技术可使不同物种同的基因人为地按着人们的设计进行转移。把由此创建的具有异种物种基因的动物叫转基因动物。基因导入方法首先通过热处理超速离心法、散弹射击法或人工合成法等技术获得目的基因(使之具有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再与载体质粒体外重组,而后把这种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细菌形成了工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畜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自Mintz等(1979)将猴腺病毒伴随病毒(SV40)DNA导入小鼠早期胚胎的囊胚腔,得到了第一个承载有人工导入外源基因的嵌合体小鼠以来,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国内外关于转基因的研究渗透到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为许多基因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