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不少农户在天麻生产过程中,对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天麻产量比较重视,但对天麻采挖后的分级、加工与整形技术却不太重视,进而影响到天麻的销售价格。因此,改进加工技术,提高加工质量,已成为提高山区天麻种植效益的关键措施。天麻的采后加工技术,严格讲,应分为分级、蒸制、整形、烘干、包装五个步骤。另外,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天麻,对加工还有一些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
熊飞 《农家顾问》2012,(4):55-56
鄂西北山区过去野生天麻资源丰富,部分高山农户有种植天麻的传统习惯。不少农户在天麻生产过程中,对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天麻产量比较重视,但对天麻采挖后的分级、加工与整形技术却不太重视,常常将天麻做简单的蒸煮后晒干,然后统装销售,  相似文献   

3.
天麻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息风镇痉的功能。它无根无叶,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从土壤中吸收养料,仅依靠密环菌从木材中吸取养料。目前市场上天麻干品供不应求,因此天麻的种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雾溪乡有着丰富的山地资源,适宜的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天麻的种植生长。早在10多年前,该乡水竹蝉村的部分农户就开始了小规模的天麻种植,近几年来,通过乡农技推广部门的信息提供和带领农户外出参观学习,该村已经有20多户农户开始种植天麻,并且在种植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比较科学的栽培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天麻,又名定风草、赤箭,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药用历史。近几十年来,由于天麻在抗眩晕、抗惊厥、治疗老年痴呆症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日益引起国内外药学界的重视。有“天麻之父”之称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锦堂教授竭尽一生实现了将天麻由野生到完全人工栽培,彻底揭开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天麻生活史的秘密,并将技术无偿奉献出来,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但近些年来,“不择土壤、四季可种、百日收获、保价回收、签订法律合同”等天麻广告比比皆是,使不少农户很是动心,想要种植,又怕广告有假上当受骗,加上对技术、行情、投资等都不甚了解,种与不种不知如何是好。种植天麻究竟能挣多少钱,技术到底难不难,难在何处,现在才开始种植晚不晚?由于不明就里,许多农户只能“望麻兴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编这篇文章,帮您。  相似文献   

5.
天麻是一味大宗名贵中药材,在我国中医领域药谱中广泛应用,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林地效益,黎平县开展了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本文主要从种植区选择、菌材选择及培植、整地种植、天麻基地管理与管护、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运输、加工和分级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以期为黎平县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乡山羊养殖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农户的养殖技术水平还较低,影响了效益的提高。为此,笔者结合本乡山羊养殖的实际,对山区不同性别、年龄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农作物有着重要影响。为生产绿色食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政府不断的加大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投入力度,为农户运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供资金,促使其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深入落实绿色种植理念,确保生产的农作物符合绿色安全标准,同时为农户提供绿色农产品咨询平台,促使农户认识要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重要性。因此,生产和种植过程中绿色种植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秋播山地萝卜是云南玉溪市红塔区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区烟后小春作物生产中效益比较高的作物之一,约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生产的萝卜主要加工成条、丝,销往北方及日本、韩国.山地萝卜种植虽然起步早,但由于农户是自发种植,种植技术滞后,导致产量和产值低,影响农户收入的增加.为了提高产量和产值,从2004~2006年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先后引进15个萝卜品种进行了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现将该套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围绕着如何种好玉米。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施肥、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阐述。为广大农户在玉米种植上增产增效,促进黄山市的玉米发展,增强农户的玉米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茶种植可为广大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油茶新造林及低产林改造技术进行总结,以提高油茶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植胶区465户橡胶种植户的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对割胶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是否村干部、性别及种植面积对农户的技术认知有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对割胶技术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女性胶农较男性胶农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高;村干部在橡胶技术信息获取方面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使得他们对割胶技术认知程度较高;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对割胶技术重视程度更高,生产实践中对技术认知更清晰。  相似文献   

12.
粮食绿色生产方式下如何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一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基于2021年河南、山东、江苏、四川、湖北五省的1 163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Logit、调节效应模型考察了采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以及政府规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采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发挥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第二,采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通过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种粮收入、增强风险承担能力、增加种植成本四种渠道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其中,增加种植成本的渠道较弱;第三,政府宣传、政府激励显著促进了粮食绿色生产技术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正向作用,但是政府监管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因此,本文认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降低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成本,强化对政府监管的社会监督,全方位构建有效监管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夏家超 《农家科技》2007,(10):35-35
<正>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搞好天麻的采收与加工是提高商品天麻质量最关键的环节。同时,天麻商品价值高,搞好商品天麻的分级和保管也很重要。现将天麻的采收、加工、分级、贮藏方法介绍如下:一、采收1.采收时间。天麻的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户采纳专业化菌棒出菇技术是改善香菇品质和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农户行为的微观层面,利用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生产管理水平与价值感知对农户专业化菌棒出菇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并利用黑龙江等10省份640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生产管理水平对农户专业化菌棒出菇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管理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采纳专业化菌棒出菇技术的概率提高0.628个单位;第二,分析作用路径发现,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增强农户的经济感知和降低农户的风险感知,从而促进农户采纳专业化菌棒出菇技术。因此,合理提升香菇种植的生产管理水平、多渠道增强农户的价值感知、采取差异化的引导和激励策略是推广专业化菌棒出菇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引进优良品种,是迅速提高山区花生产量的有效措施。但从我县农户近年来引种实践看,引进花生良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农户种植用途过去山区农户种植花生以食用为主,多选用适口性好的红粒食用型品种。近年来,不少油脂加工企业大量收购花生用于  相似文献   

16.
常勇 《甘肃农业》2014,(16):68-68
种植党参,是通渭县高寒山区农户快速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传统的党参种植技术种植周期长、投入高,缺乏管理,优质参少,产值低。改革党参种植技术,将党参由传统的露地粗放栽培改为地膜覆盖精细栽培,同时辅以现代农艺技术,可充分发挥地膜在高山覆盖的增温、改土、保肥、抑草、平衡墒情等功效,延长党参的生长季节,为党参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与营养条件,从而使党参生长周期缩短,且单产、质量明显提高,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17.
大豆作为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北方大豆的产量,而且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大豆种植技术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因此,要加强对大豆种植技术的重视,提高大豆的产量。为此,本文主要从大豆生产的意义,影响大豆产量、质量的因素,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大豆种植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农户对食用菌种植技术的采用对提高食用菌行业竞争力和增加菇农收入有重要影响。根据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菇农采用良种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种植规模、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信息可获得性、推广机构的培训等因素对技术应用存在显著相关,而文化程度、技术成本、风险认知和信息可获得性等因素对技术应用的影响差别明显。本研究从食用菌种植特点、农户认知和技术属性等方面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户技术采用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茶叶的加工需要经过杀青、揉捻、理条、烘干几个环节,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加工技术的应用,茶叶采集后的鲜叶保护到包装销售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操作,生产质量以及效率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因此进一步提高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也是提高当前茶叶产业发展质量并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目前茶叶种植的关键技术和加工的先进方法进行总结,为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来自滇西南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杂交玉米技术对农户收入、农户生计策略和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方法】利用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农户收入决定因素和农户生计策略决定因素,并采用基于回归分解的方法测度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结果】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杂交玉米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0.5%;杂交玉米种植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粮食作物收入增加2.5%。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效应仅为0.005。【结论】在滇西南山区,杂交玉米技术既可增加农户收入又不会导致农户间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