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笔者最近下乡采访,听了一位苗木种植大户的一席话,深有感触。他说,当初他想种银杏时,不少人担忧甚至风言风语,说什么老爹栽的银杏树,要等到孙子才能受益。他偏偏不信这个“邪”,到山东郯城的银杏户实地观摩。……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4,(6):58-56
<正>在四川省阆中市方山乡雪洞村,种植生姜是当地的传统产业,全村有400多户农民、1500多人,家家户户都种姜。前些年,由于地处山区,村里的路、渠、池、沟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较差,困扰着生姜的生产和外销,单个农户自产自销的分散经营模式,更是严重制约着产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洛庄村油桃种植大户张方乾新请了三个“帮手”,一时引来众多种植户们争相学习,这三个“帮手”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乐陵市铁营乡郑家村郑廷彬从一头母猪起步,靠自繁自养,30年“养”成了年出栏生猪1000头、年收入超百万元的养猪大户。笔者慕名前去采访,了解了他致富路上的辛酸甜蜜事儿。  相似文献   

5.
“信用社扶持俺养的这些鸭子全部是野鸭子!”山东省嘉祥县金屯镇姜庄村的村民姜守生高兴地对笔者说,“这些鸭子以草食为主,只要平时注意做好禽流感防疫就行,养起来很容易、很省心,成本也不多!”  相似文献   

6.
开江县种藕大户张承林,在多年种藕中摸索出了卖藕的门道,不论市场怎样变化,他种的莲藕总能卖出好价钱,亩收益始终保持在千元以上,他的卖莲诀窍可概括为三句话:一、“早”字当头;二、忙中取金;三、借“天”生财。  相似文献   

7.
万民 《农家顾问》2008,(9):30-30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个现场会,一位种植大户的发言颇为新奇。他说:“别人用力气种地,汗没少流,但收成却不高;我用‘脑子’种地,不受累,不流开,照样把地种好”。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伏山湾村,提起养猪能手徐涛,村民们个个对他赞不绝口。他不但是村里养猪最多的大户,而且是带领村民走上养猪致富路的“土专家”。以下六招是他养猪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听说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农民养猪有“三招鲜”:生猪住“公寓”、垫“尿不湿”、戴“项链”。最近,笔者跟随该镇兽医站站长柴西峰到该镇农村采访,每到一处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农户们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养殖理念,折射出农民养殖的新思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葱、姜、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种蔬菜,人们习惯称之为“三辣”。它们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上经常供不应求,而且价格不菲。相比其他蔬菜,种植“三辣”投入少、产量高、常年价格稳定。近年来,很多山区农民瞄准市场种植“三辣”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下半年,笔者按照阆中市农牧业局的安排,在阆中方山乡雪洞村规划落实了50亩"洋芋—水稻—生姜"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的探索,通过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双超"的奋斗目标,现总结如下,供种植户或同行参考。一、模式的茬口安排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4,(22):7-7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养鱼大户夏忠明,10多年来一直养殖常规鱼.记者采访他时,他道出了养殖常规鱼赚钱的门道。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份,笔者去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采访。在这个被誉为“华夏绣品第一镇”的地方,笔者发现,富裕起来的农民把知识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林西村,记者采访了已成为三家跨国绣品公司经理的私营企业主郁建祥。两年前他在海门城里购了房,请了家庭教师,使儿子进了重点中学。最近,他又将儿子送到上海攻读外语。他说,自己初中未毕业,文化程度低,影响了业务向外拓展。他现在的愿望就是要把儿子培养成能在国际市场上闯荡的人才。采访途中,记者碰上近几年办羊毛衫厂、做羊毛衫生意富起来的震蒙村4组的茅建平。这位41岁的农民已出资让14岁的女儿进了某省城中学借读。他说,他虽是高中毕业,可是随着企业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阆中市方山乡雪洞村土地流转大户王占发,从2008年以来流转本村撂荒地3.33公顷,建起了6个蔬菜大棚,生产的反季节蔬菜整车销往邻近的乡镇,年纯收人达12万元。他还种植了生姜,每年仅种姜和窖储姜种就赚了20多万元。王占发说,他每个蔬菜大棚年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每667平方米(1亩)生姜年纯收入2万  相似文献   

15.
棉花市场低迷萎缩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植棉大户陈飞前年种了170亩棉花,是县里有名的植棉大户,去年只种了70多亩,今年却一亩都没有种。他说:“去年种棉几乎没有赚钱,一亩棉花,化肥要200元。打农药要150元;雇工一个工日上涨到了60元,一亩地采摘费要300元,土地租金又要400元。而棉价大跌,  相似文献   

16.
菲菲 《当代农业》2009,(10):20-20
棉花市场低迷萎缩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植棉大户陈飞前年种了170亩棉花,是县里有名的植棉大户,去年只种了70多亩,今年却一亩都没有种。他说:“去年种棉几乎没有赚钱,一亩棉花,化肥要200元。打农药要150元;雇工一个工日上涨到了60元,一亩地采摘费要300元,土地租金又要400元。而棉价大跌,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最近下乡调研,听到一位苗木种植大户的一席话,深有感触。他说,当初他想种银杏时,不少人表示担忧,说什么老爹栽的银杏树,要等到孙子才能受益,不然叫什么“公孙树”呢?意思就是说种银杏周期太长、见效太慢,不如种其他经济作物划算。他  相似文献   

18.
徐世辉 《新农村》2009,(4):11-11
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田坝村姜农陈荣笔最近高兴地对笔者说:“按标准种姜的效果就是不一样,往年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从来没有超过1500千克,现在按标准种姜亩产达到了2620千克。”据曲靖市农业局派员实测,按“罗平小黄姜”地方标准种植的万亩生姜地平均亩产达到2047.5千克,远高出预计亩产1600千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自打试用了生态养殖技术,俺金港的蛤就成了抢手货,在济南、烟台等地,价格比其他地方的最少贵出两毛钱。”近日,在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金港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姜胜龙见面就美滋滋地告诉笔者。  相似文献   

20.
赵俊杰是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北港村的一位农民,自打他为自己生产的马铃薯、萝卜、大姜注册了“潍禾牌”商标后,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不但自己致富,还带动起周围10几个村庄发展起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