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强县地处陕西西南部汉中盆地边缘山区,境内地形复杂,作物种类、品种多,杂草丛生,相应病虫草鼠种类也多,为害重。为搞好本地病虫测报调查,我们对一些害虫调查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1.水稻二化螟第二代虫伤株调查方法二化螟第二代为害98—100%是虫伤株,造成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
二代二化螟为害杂交稻造成的虫伤株,常年占螟害总数的85—90%。尽管其单株损失远低于白穗和枯孕穗,但总体产量的损失却占据首位。因此,估计虫伤株损失程度,在测报和防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984年,笔者对虫伤株损失率进行了测定,发现虫伤株率与损失率间有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试建立依据田间虫伤株率估测损失程度的回归方程,供同行们参考。 该试验以杂交稻南优二号选择肥力一致的一块大田作试验区,区内以土埂隔成0.02亩的11个小区,单本栽插400穴。一代二化螟和其它病虫害及时施药控制。二代二化螟  相似文献   

3.
在水稻成熟时,对通山县水稻主要品种(组合)二化螟为害程度不同的稻田采取健株样和螟害株进行考种测产,发现2、3代二化螟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空秕粒数增加和千粒重下降。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2、3代二化螟的螟害率和残留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当2、3代螟害率和残留虫量达到一定量时,便开始对产量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市是鄂东地区水稻主产区之一 ,常年种植水稻面积在 2万 hm2左右。近几年来 ,由于遭受二化螟危害造成虫伤株较为突出 ,从而减产 2~ 5成。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和调查研究 ,现将二化螟虫伤株对水稻产量影响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 二化螟虫伤株的形成及原因1 .1 二化螟虫伤株的形成二化螟通常在迟熟早稻后三田 (2代 )、中杂再生田 (3、 4重叠代 )、中稻 (3代 )及迟熟晚杂田(混合代 )危害。其造成虫伤株的入侵部位较高。经调查发现 ,主要是从稻秆上部第二节位咬一小孔侵入居多 ,也有在第三节位侵入的 ,顺着茎腔内边蛀食边往下…  相似文献   

5.
黄瓜美洲斑潜蝇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昆虫针扎死小幼虫和用蜜糖水诱杀成虫等人为控制措施,设置每个处理斑潜蝇虫量分别为20、100、200、300、400、600头,以此观察美洲斑潜蝇不同虫口密度对黄瓜产量的影响及损失.结果表明,在控制虫口密度范围内,其对黄瓜造成的产量损失率为0.51%~19.20%,并以此测算出在当地生产条件下,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1050~1190头.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防治指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试验小区用防虫网罩进行隔离,先用药剂作无虫处理,然后设置虫量分别为0、40、80、120、160头,以此观察稻水象甲成虫不同虫口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损失.结果表明,在设置虫口密度范围内,其对水稻造成的产量损失为1.98%~18.50%,并经此测算出在当地生产条件下,稻水象甲的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280头.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笼罩接虫观察和自然虫口密度为害调查,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对大葱的为害表现为大葱生长前期损失重,后期损失轻;同一生育期内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呈显著的正相关。大葱移栽期、葱白伸长期、成熟期与之对应世代的1个幼虫历期内,每100株大葱1头幼虫的产量损失分别为2.03%、0.48%、0.20%;其对应的为害株率防治指标分别为2.82%、22.84%、40.92%。  相似文献   

8.
穗期玉米螟为害对夏玉米产量损失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接卵方法研究夏玉米小黄品种乳熟到完熟阶段玉米螟幼虫数量与产量的相关,得知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呈直线相关。单株每增加幼虫1头,百株产量损失0.17斤,损失百分率为0.89%,影响极小。如按每亩2300株计,在上述玉米生育阶段内无虫时的产量436斤,单株平均有虫1头时,每亩损失约4斤。作者初步认为:北京地区夏玉米使用颗粒剂一次防治螟害,在玉米较早生育期(如心叶末期或开花授粉期)施药,效果应优于在卵高峯前后施药。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春玉米上人工模拟亚洲玉米螟自然发生情况,玉米螟为害主要影响单穗净重、百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虫和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沈单16号玉米1代接虫为害最重,产量损失为17.72%;丹玉39号玉米1、2代复合接虫为害最重为14.61%。接卵0、0.5、1、2、4块/株之间单穗净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适应性不同的8个玉米品种分别在昌图(辽北)、阜新(辽西)、海城(辽南)3个不同生态区进行品种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光、温、水是制约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尤其是抽雄期影响最大,多数玉米品种的产量与花期前后的气象因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地区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适宜种植密度不同。昌图地区生育期内降水量最大,且光照、积温充足,适宜大部分玉米品种的种植,包括中地168、辽单1211、沈玉29、丹玉206和辽单527,中地168适宜密度为52 500株·hm-2、辽单1211为82500株·hm-2、沈玉29为82 500株·hm-2、丹玉206为45 000株·hm-2、辽单527为45 000株·hm-2;阜新地区光照充足,降水相对较少,玉米的平均产量较低,中地168、辽单1211适合在阜新地区种植,中地168适宜密度52 500株·hm-2,辽单1211为67 500株·hm-2;海城地区积温最高,降雨充足,光照条件较差,适宜郑单958、铁研56和丹玉405种植,郑单958和铁研56适宜密度为52 500株·hm-2,丹玉405适宜密度3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蔗螟为害不仅造成前期蔗苗枯心,给单位面积产量带来损失,在中后期为害形成蔗茎虫伤株,直接影响蔗茎含糖量,为害程度愈高,蔗茎含糖量愈低,呈负相关。为害程度愈高,糖分损失愈大,呈正相关。建议在中后期不要忽视对蔗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我国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并制订相应的防治指标,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分别接入不同数量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研究其为害玉米后对产量和其他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建立不同生育期产量损失与不同为害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大喇叭口期接虫对玉米成株期株高有显著影响,玉米各生长时期接入不同数量草地贪夜蛾后对产量损失均有显著影响。根据防治成本及玉米产量等指标计算出国内玉米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5.56%。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期的防治指标分别是为害率达8.72%、7.99%和6.17%。  相似文献   

13.
潘学锋 《植物保护》1996,22(1):22-24
通过大田调查和在夏大豆田采用尼龙网笼罩人工接种法观察大豆秆黑潜蝇发生为害及其虫口密度、虫株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秆黑潜蝇在安徽霍邱县沿淮地区1a发生5代,以第3~4代为主害代,对产量损失最大、分别为33.4%、28.1%;其防治指标应根据大豆市场行情和单产而定,以产量100~150kg/667m2,单价2.40元/kg为淮,防治指标第3代虫口密度可定为4~10头/100株,虫株率为16%~18%;第4代虫口密度为8~12头/100株,虫株率为21%~23%。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螟幼虫密度影响很大。1980年,我们对不同玉米品种含糖量与玉米螟幼虫密度及为害关系,作了调查和分析。 采取棋盘式取样法,每小区取50-100-150株,取出后,立即剥查秸秆,记录虫数、虫孔数与被害株数,随着剥虫做含糖量测定。 每株测果穗节,及其上下一节,取每一节的下  相似文献   

15.
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品种选择和密度优化为玉米节水高产提供依据。试验材料选择郑单958、屯玉808、先玉335、先玉1266、浚单29、陕单226、陕单609、延科288、西农211和华农138共10个玉米品种,设置6.75×104、7.5×104、8.25×104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产量、生物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和品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会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密度下以8.25×104株·hm-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平均产量为7 954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2.1 kg·hm-2·mm-1;不同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密度的响应存在差异,屯玉808的耐密性最好,西农211耐密性最差;产量越高的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在关中平原,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并选用耐密型高产品种是实现玉米种植节水高产的有效途径。本试验条件下,以8.25×104株·hm-2密度水平种植屯玉808、华农138、先玉1266和陕单609,以7.5×104株·hm-2密度种植郑单958,可同时获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对水稻危害的特点,作者对不同虫量的危害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危害平均严重度或危害指数与产量损失呈平衡动态关系,空壳率的上升是产量损失的直接原因,其防治费用与产量损失金额相等时的经济阈值为:X_1=(1/(0.243))ln((1.7102CN+C_1)/(4.9034CN)(卷叶率)一般田块,防治指标的虫口密度为百株3.19—4.92头二、三龄幼虫。  相似文献   

17.
杂草稻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重、分蘖、倒二叶长与宽均没有影响。而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杂草稻密度为1株/m2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9.15%,当杂草稻密度达7株/m2时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以上,杂草稻密度达到12株/m2时水稻产量损失可高达72.29%。  相似文献   

18.
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接虫笼罩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在武育粳三号上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61),关系式为Y=14.2503lg(X)-29.0955(X为7月19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180 ̄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损失率测定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在测定由小麦赤霉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时,因各地所用方法不同,导致同一病情测出的产量损失相差较大,使各地产量损失难以比较。针对这一情况,在江苏江宁做了如下试验: 试验设计 田间调查取样 选用当地推广品种扬麦3号和宁麦3号,在赤霉病病情稳定且症状明显时,大面积调查病穗率,病情指数;另外,各品种在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改善小麦群体质量,研究了不同密度下皖麦52和烟农19主要生理指标及产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农19的叶面积指数在基本苗120×104株·hm-2(M1)和210×104株·hm-2(M2)下高于皖麦52,而在300×104株·hm-2(M3)和390×104株·hm-2(M4)下低于皖麦52;皖麦52和烟农19各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的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qP、ETR和ΦpsI )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同一密度下两品种间的差异皆不显著;皖麦52和烟农19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M1和M2下,烟农19的产量高于皖麦52,分别增加了13.4%和2.4%,在M3和M4下,皖麦52的产量高于烟农19,分别增加了10.7%和1.0%;皖麦52和烟农19的经济系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两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同一密度下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 )与单茎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与单茎干物重呈直线负相关关系,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研究得出,烟农19的高产适宜密度为基本苗120万~210万株·hm-2,皖麦52为210万~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