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渤海水域生物理化环境现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根据渤海增殖调查有关结果,着重讨论了渤海水化学环境现状及与饵料生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水域温度呈典型温带水域海水特征、盐度、溶解氧及pH值适中,是温带各种海洋生物系列化的良好环境;(2)营养盐与饵料生物及沿岸径流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性变化;(3)与历史同期调查结果相比,无机氮有所上升,但无机磷和无机硅却下降较大,营养状况基本处于中下营养水平;(4)从N/P比值看,较历史资料上升  相似文献   

2.
密云水库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1996年对密云水库调查的部分结果,分析了该水库生物理化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进行了营养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水温有明显的4季变化,溶解氧和pH适中;无机氮含量丰富,无机磷很缺乏,N/P大大超过16/1,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年平均值分别为40555×105L-1和30135mg/L,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年平均值分别为652661L-1和24712mg/L。与历史同期相比,无机氮略有下降,无机磷下降很显著,但浮游植物量却有很大提高。密云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但有富营养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4.
乳山湾6—9月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及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5年6~9月对乳山湾东流区进行的6次综合调查结果,着重阐述了乳山湾东流区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对绿素a含量6~9月份平均值为11.16mg/m3,最高值出现在9月中旬,高达45.26mp/m3;估算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432m星C/m2·d;在影响叶绿素a含量分布与变化的环境因子中,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温度、径流和营养盐等关系密切;乳山湾东流区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乳山湾东流区丰水期(8月)有机物及营养盐的环境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水质预测模型,分别采用海水一类水质标准和富营养化范围值的下限值作为相应要素的预测浓度,并根据1994年8月乳山湾东流区湾内外现场浓度,对其单位潮周期的化学耗氧量,无机氮和无机磷的环境容量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结合匡国瑞(1985)同期乳山湾东流区相应要素的环境容量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乳山湾东流区水文环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年6-9月进行的乳山湾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和国家海洋局乳山口海洋站1960-1994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乳山湾东流区水文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夏季水温由湾口向湾顶递增,盐度由湾口向湾顶递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在1994年7月至9月间莱州湾海水养罗非鱼围隔生态系浮游植物优势种、叶绿素浓度与理化因子的关系。各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基本一致,但其相关程度不同,主要优势种卵形隐藻、海洋原甲藻和扁藻与各理化因子的关系最紧密。从总体水平上,各种理化因子对浮游植物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TN>pH>TP>NO2-N>DO>COD>SD>NH4-N>PO4-P。氮磷对浮游植物的相对影响取决于氮、磷的比值。在本实验条件下,适宜的 TN/TP为 18左右。施鸡粪和投饵两种养鱼方式中,氮和磷分别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本文还就浮游植物变动对罗非鱼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乳山湾表层沉积物质量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乳山湾东流区表层沉积物的综合调查分析表明,乳山湾东流区为弱还原环境。总氮、总磷局部超标,且其含量与有机质、硫化物的变化特征相似,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在东部湾顶虾池排放口附近含量相对较高,说明养殖排放污水对其沉积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以Cd的污染指数最大,平均值为32.54,其他重金属指标的污染指数较低,均小于1.0,说明乳山湾沉积物中存在Cd的潜在污染危险。  相似文献   

9.
10.
乳山湾东流区细菌数量的分布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年6~9月对乳山湾东流区的微生物调查资料,研究了乳山湾东流区海水及底泥中细菌和弧菌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与温度的变化相一致,6月中旬~8月中旬,细菌数量增长比较缓慢,8月中旬开始,细菌数量增长较快,到8月底,达到最高值,异养菌为5.71×106cell/mL,弧菌为2.1×104cell/mL。而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水中的细菌量逐渐减少。滩涂底泥中,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均比海水中细菌高l~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乳山湾表层海水COD与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及其营养状况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调查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较低,均低于2mg/L。无机氮浓度较高,5月和8月无机氮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39mg/L,5月无机氮组成以硝酸氮(NO3-N)为主,8月则以氨氮(NH4-N)为主。5月和8月无机磷的平均值分别为0.015、0.035mg/L,IN/IP比值较高,平均值分别为74和25。乳山湾东流区处于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乳山湾东流区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中自身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6、8和10月对乳山湾的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了乳山湾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TOC、TP的平均含量及其各层次含量均未超标,TN部分超标。无论平面分布还是垂直分布,TOC、TP、TN的含量季节差异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TP、TN、TOC最大值,集中在污水排放口和高密度养殖区;垂直分布,大部分站位表层以下垂直变化基本趋于平稳,各层次含量基本相近;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相比,TOC、TP的平均含量及其各层次含量基本表现为养殖区大于非养殖区,但二者相差不大。结果显示,乳山湾集约化贝类养殖对其滩涂养殖环境尚未造成积累性自身污染。  相似文献   

13.
乳山湾菲律宾蛤仔养殖滩涂老化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乳山湾贝类养殖滩涂老化的特点,采用了压沙1、3cm和翻耕20、40cm的物理修复方式,经过9个月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压沙1cm贝类生物量为4.9kg/m^2,压沙3cm贝类生物量为5.6kg/m^2,翻耕20cm贝类生物量为4.6kg/m^2,翻耕40cm贝类生物量为3.9kg/m^2,对照组贝类生物量为4.1kg/m。。除翻耕40cm修复方式外,其他3种修复方式均显示一定的效果,并以压沙3cm最好。翻耕20cm虽然不如压沙的效果好,但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显示较大的优势,每亩约增产330kg余。由于翻耕的修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14.
乳山湾、塔岛湾增殖中国对虾适宜放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4~1992年乳山湾、塔岛湾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放流增殖结果,对增殖适宜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为kL  相似文献   

15.
乳山湾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和2006年3、6、9月,乳山湾滩涂底质环境调查中的16个站点的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AVS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水平变化范围分别为:春季16·46~230·62mg/kg(干重,下同)、夏季33·65~568·48mg/kg、秋季23·49~350·69mg/kg、冬季15·77~190·96mg/kg,平均值分别为92·82、208·65、177·27和82·87mg/kg。对养殖区与非养殖区AVS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养殖区明显高于非养殖区。在深度为0~20cm之间,AVS含量基本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还就近几年乳山湾东流区表层底质中的AVS含量作了年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VS含量年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乳山湾缢蛏养殖老化滩涂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翻耕和翻耕并筑池的物理修复方式对乳山湾西流区面积约为8.67hm^2的老化滩涂进行了修复和缢蛏养殖实验。实验从2003年3月投播蛏苗到2004年7月成蛏收获,共进行了16个月。结果表明,(1)翻耕30、45cm和翻耕筑池3种修复方式均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修复区缢蛏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区高0.33、0.26和0.59kg/m^2,平均壳长分别高1.9、1.4和6.1mm。3种修复方式中,以翻耕筑池的效果最佳。(2)修复区和对照区缢蛏产量与底质中硫化物和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平均泥温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8和10月分别对乳山湾东流区共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属于弱还原环境,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基本呈北侧高、南侧低的趋势,而氧化-还原电位则呈北侧低、南侧高变化趋势。硫化物的垂直分布基本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氧化-还原电位的垂直分布基本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由于受到贝类养殖的影响,出现了较多的例外情况。硫化物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随季节的变动较明显,硫化物含量8月最高,6月次之,10月最低;而氧化-还原电位则10月最高,6月次之,8月最低。贝类养殖对沉积环境中硫化物与氧化-还原电位有明显影响,养殖区硫化物的含量高于非养殖区,而氧化-还原电位则低于非养殖区。  相似文献   

18.
乳山湾东流区滩涂底栖微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8和10月对乳山湾东流区进行了底栖微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测定。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滩涂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和脱镁叶绿素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非养殖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8月最高(57·60mg/m2),6月次之(51·89mg/m2),10月最低(23·04mg/m2),养殖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6月最高(54·20mg/m2),10月次之(33·50mg/m2),8月最低(23·35mg/m2)。由于光的限制,养殖区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主要分布在表层0~1cm,随深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浓度呈递减趋势,乳山湾东流区滩面养殖区初级生产力6月(92·98mgC/m2·h)最高,10月次之(76·85mgC/m2·h),8月最低(68·40mgC/m2·h)。滩涂单位面积初级生产力超过单位面积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乳山湾滩涂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单位面积的浮游植物和底栖微藻生产的有机碳供应量、单位面积浮游动物和其它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及其对有机碳的需求量,首次对乳山湾滩涂贝类(以菲律宾蛤仔为代表,后文简称蛤仔)在不同养殖季节的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不同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容量均表现为10月份最大,6月份次之,8月份最小。壳长在1.5~2.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2 692 ind.m-2,目前乳山湾蛤仔实际养殖密度为1 080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尚有较大发展余地;壳长在2.5~3.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1157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基本接近其实际养殖密度;壳长大于3.5 cm的蛤仔平均养殖容量为697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已超过其最佳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