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一批进境的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了多种病毒性病原的检疫。结果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临床观察也表明,该批亲虾体表散布大量黑色病灶,为TSV感染引起的TS典型病变。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南美白对虾苗种五种流行病病原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浙江省南美白对虾主产区苗种主要病原的携带情况,对杭州、宁波、嘉兴和绍兴4个地区的苗种场开展了病原检测。129批次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出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1.55%、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20.93%、虾肝肠胞虫(EHP)31.78%、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37.21%,而桃拉综合症病毒(TSV)未有阳性检出。结果表明,SHIV、EHP、IHHNV是浙江省对虾苗种携带的主要病原,需要重点加以防范。从整体分布看,宁波市南美白对虾苗中携带的病原种类最多,且携带率较高,提示宁波市需要加强防控。从苗种来源看,来自福建省虾苗的IHHNV携带率最高,为38.10%;来自海南省和广东省虾苗中存在WSS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17%和2.27%;来自广东省虾苗的EHP和SHIV携带率最高,分别为43.48%和41.30%。由于浙江省南美白对虾苗种主要依靠外地输入,而这些输出地区的苗种病原感染率较高,因此浙江省需要加强从这些地区引入苗种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对虾主养区苗种虾肝肠胞虫(EHP)、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以及导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副溶血弧菌(VP)4种病原的携带情况及特点,2020年2—8月采用PCR检测方法,对象山、宁海、奉化、余姚、慈溪、鄞州等地虾苗进行4种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45个养殖场点的南美白对虾虾苗样品268批次,在41批次虾苗样品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整体阳性率为15.30%;EHP阳性率最高(8.96%),其次是VP(2.98%)和SHIV(2.24%),WSSV最低(1.12%);产自浙江本省的虾苗阳性率最高(30.77%),产自广东(21.51%)、海南(11.54%)、福建(6.35%)的次之,产自山东的最低(0),经列联表分析方法计算χ2=13.757,表明虾苗病原携带率(阳性率)与苗种产地之间相关性极为显著;不同病原的携带率呈现不同的时间分布特征,但整体来看,6月病原阳性率相对较高,7—8月最低,均未检出。结果表明,宁波市南美白对虾虾苗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原污染,其中EHP污染最为严重,产自浙江本省以及6月份的虾苗病原污染率最高,需要针对性加强防控。本研究为宁波市对虾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对虾抗病毒免疫方法,使用实验室动物病毒感染死亡率分析,研究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感染南美白对虾后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预感染IHHNV后的对虾在进行WSSV攻毒后,对虾的存活率得到了提高。荧光PCR检测病毒量的结果显示,预感染IHHNV再用WSSV攻毒,存活虾体内的IHHNV含量比死亡虾高。研究结果初步证明,IHHNV和WSSV在对虾体内存在相互作用机制,且IHHNV具有抑制WSSV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病原霍乱弧菌的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白便综合征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到病原菌菌株BB31,结合API 20E革兰阴性菌鉴定系统、16SrDNA序列及聚类分析对菌株BB31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BB31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B31为霍乱弧菌(GenBank登录号:KF446244),其16S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弧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而且与霍乱弧菌菌株RD1(GenBank登录号:KF307775)的亲缘性最近。菌株BB31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的敏感性高,对磺胺甲氧嘧啶、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不敏感。本研究证实霍乱弧菌是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病原菌,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常规渔药可作为防控霍乱弧菌引起的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多重PCR检测鉴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桃拉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桃拉病毒(TSV)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多重PCR)技术。根据WSSV和TS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分别与WSSV和TS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WSSV DNA和TSV R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了2条特异的与实验设计相符的306bp(WSSV)和231bp(TSV)多重PCR扩增带,而对其他对虾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技术能检出10pg的WSSV DNA和1pg的TSV RNA模板。  相似文献   

7.
二温式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研究设计了一对能扩增大小为306bp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某段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能快速检测WSSV的二温式PCR,在对包括105份临床样品、10份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在内的样品检测结果中,有65份临床样品呈现WSSV阳性,而10份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的PCR结果为阴性。该二温式PCR最低能检测到1pg的WSSV感染对虾组织样品总DNA。这些结果表明,该PCR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染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定量、快速、特异、安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方法:从GeneBank下载所有Taura病毒的序列,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在TSV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检测灵敏度达450个病毒拷贝,超过普通PCR100倍;检测特异性为100%,高于普通PCR;检测时间在60 min内,约为普通PCR的1/4;有效解决PCR产物的气溶胶污染问题,安全性高.结论: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检测具有敏感、定量、快速、特异、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mme virus,TSV)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并严重威胁虾养殖业的病原体,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目录规定的二类疫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热带地区双坡式棚舍散栏饲养模式下的环境特征,在湛江测定了肉牛舍的温度、湿度、气流、PM10等指标。结果表明:棚舍内外温湿度几乎相同,换气量超过了最大换气量,PM10优于卫生标准,温湿指数范围为78~85,处于热应激状态。考虑了气流影响的体感温度范围为25~30.5℃,晴天的14:00和19:00,风速为0.95~1.30 m/s,气流显著地减少了高温的影响。棚顶隔热能力差,晴天棚顶内外表面温差不足1℃,棚顶内表面最高可达60.8℃,此时的舍内气温仅为33.4℃,棚舍自然换气调节是环境控制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狂犬病毒(RV)分离株糖蛋白基因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由广东某地临床表现正常犬的唾液中分离的RV(GD33)分离株的G基因,将其克隆、测序后与国内外部分毒株相应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其他毒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4%~97.1%;氨基酸同源性为97%~99.2%。而GD33分离株与HEP-Flury株在跨膜区、膜内区有很高的一致性;另外,GD33分离株与HEP-Flury和FluryLEP株在333位点出现精氨酸被取代的现象,证实GD33分离株这2个疫苗株没有显著差异,对监控我国狂犬病疫情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是全球对虾养殖业所面临的危害性最大的病害之一,是国际兽医局(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亚太地区水产养殖发展网络中心(NACA)规定报告的重要水生动物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我国台湾地区发生以来,至今已席卷了世界各国的对虾养殖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对虾的Taura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选取TSV基因组的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ress 2.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扩增产物长度为73 bp.以含有TSV目的扩增片段的质粒为标准品,进行实时定量RT-PCR反应,结果表明质粒DNA在6~6×106个拷贝,共7个数量级的范围内有"S"型扩增曲线.根据病毒拷贝数与Ct值制备了标准曲线,可以用于病毒的定量分析.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6个病毒粒子.该方法的重现性好,组内的实验变异系数为0.04%~2.70%,组间实验变异系数为0.92%~4.67%.引物和探针对于对虾基因组RNA、黄头病毒RNA都没有扩增反应,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实时定量RT-PCR检测TSV方法的建立,对于虾病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宏观指导和扶持力度,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监控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在全球多个国家、全国多个省份特别是我省周边省份相继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全省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农牧部门高度警醒,上下一心,奋力拼搏,严防死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66-271
为了解广东地区猪流感病毒(SI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从广东省4个不同地区采集猪鼻拭子和肺脏病料共203份,对样品处理之后进行鸡胚分离和RT-PCR检测,从中分离得到5株SIV,对其进行病毒纯化、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5株SIV分离毒株其中3株为H1N1亚型,2株为H1N2。分离毒株HA裂解位点位于PSIQSR↓GL,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征。H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5株SIV分离毒株与A/Jiangsu/ALS1/2011(H1N1)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相似性为97%~9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毒株的PB2、PB1、PA和NP基因片段属于PDM/09分支,M基因片段以及外部基因片段HA属于欧亚类禽分支,NS基因片段属于北美三元重组分支,3株H1N1亚型的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分支,2株H1N2亚型的NA基因属于人季节性流感分支。抗原位点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的抗原位点基本保守,但YJ28分离株HA1蛋白上发现3个氨基酸突变,分别是L69S、S137P、E222G。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不同地区分离到的SIV进行鉴定分析,掌握SIV的变异趋势,为猪流感的防控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南湘西地区外观健康犬携带狂犬病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湖南湘西地区外观健康犬携带狂犬病病毒的情况,我们于2005年9月从湘西狂犬病疫点采集38份扑杀的外观健康的犬脑组织,并于2006年1月在湘西农贸市场采集了168份外观健康的犬脑组织。RT-PCR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FAT)检测表明共有5份犬脑标本为阳性,并用乳鼠脑内接种的方法分离得到了5株狂犬病病毒毒株,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表明这5株病毒均为野毒。在这5份阳性标本,疫点有4份,检出率为10.5%,市场1份,检出率为0.59%。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疫点的外观健康犬携带狂犬病病毒的检出率与国内的其它报道接近,而从市场采集的标本的检出率却要低很多。  相似文献   

1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属成员,包含7个开放阅读框(ORFs),目前有两个血清型,即欧州型和美州型,而美洲型毒株又可分为多个亚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东省规模化猪场猪流感病毒(SIV)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HI),对2011年~2012年采集的1 050份血清样品进行SIV血清学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显示1 050份血清样品中S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4%(ELISA)和50.2%(HI).其中珠三角地区和粤东地区的感染率高于粤西地区.SIV亚型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流行的SIV主要为H1和H3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2%和18.2%(ELISA).部分猪场存在H9亚型SIV抗体.部分猪群中同时存在H1和H3两种亚型SIV抗体,表明猪群中存在不同亚型SIV混合感染.本研究为广东省猪流感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湖北汉南发展循环农业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畜牧规模养殖的同时,迫切需要提高规模养殖的质量水平,生态健康养殖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顺应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妥善解决规模养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为此,我们组织专人调研湖北武汉市汉南区的“种-养-养-种”的循环农业种养新模式,受到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